高處墜落傷是急診常見的傷情,傷情的嚴重程度並不完全取決於墜落的高度,個人體質、客觀環境、著地位置對傷情的影響都非常大。這天,急診室來了一名傷者,他從三米高的田埂摔下,因為頭部著地,傷情嚴重。

晚上八點鐘,救護車的聲音劃破了寧靜的夜空,一位頸部受傷的患者被推進了昆醫大附一院創傷中心診室。

擔架上的傷者名叫李超(化名),頸部戴著頸托,醫護人員和家屬在搬運過程中格外小心。李超(化名)是從曲靖羅平轉來的,在當地醫院已經做了影像檢查。

昆醫大附一院創傷中心醫生 劉義:「俗話說的脖子斷了,正常的(骨頭)是這種(連貫的)。」

李超(化名)傷情嚴重,頸椎發生骨折錯位,導致神經損傷,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已經失去了緊急手術復位的必要。

昆醫大附一院創傷中心醫生 劉義:「他現在整個神經平面全是癱瘓的,他現在受傷多長時間了?受傷有多久了?」

患者家屬:「從一點四十到現在了。」

受傷超過七個多小時,頸椎骨折導致完全性的神經損傷。家屬到醫院時也僅抱著一絲希望,醫生通過影像檢查得出的結論,給出了最壞的結果,傷者癱瘓已成定局,自主坐立的可能性都非常渺茫。

昆醫大附一院創傷中心醫生 劉義:「他的預後就是這個樣子,終身癱瘓,終身癱,正常出院這是最好的結果,有可能把手術做了之後,因為是脖子這裡的手術,做了手術之後可能出現痰阻塞、咳痰無力,然後呼吸衰竭,很可能從重症監護室出來人不在,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突如其來的意外,讓家屬有些不知所措,每個人都不願接受親人突然間癱瘓的事實。家屬不停給李超(化名)按摩著太陽穴,似乎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減輕傷者的痛苦。那麼,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導致傷者頸部遭受如此嚴重的傷情?

傷者家屬:「就是田埂很高,高的情況下不注意就從上面摔了下來,頭先著地。」

傷者的妻子說,他們家裡主要靠種地為生,田裡種的是菸葉。事發時妻子也在現場,兩人一起下地幹活,李超(化名)走在3米多高的田埂上,腳下一滑從上面摔到溝渠里。最可怕的是因為頭部著地,當時脖子和頭幾乎扭成了九十度,雖然看上去沒有嚴重外傷,但當時人已經無法起身。

傷者家屬:「摔下來之後,當時我們就用自己的車拉到我們那裡的衛生院。」

李超(化名)今年46歲,是家裡的頂樑柱,家裡主要經濟來源就是他種植菸葉。丈夫突然倒下,對整個家庭是沉重的打擊。

傷者家屬:「我們家的孩子都還小,都是靠他。」

醫生反覆強調李超(化名)的傷情和手術後的情況,就是希望家屬能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頸椎受傷,沒有人能保證手術後的結果。

昆醫大附一院創傷中心醫生 劉義:「我們從來不談百分比,好了就是百分之百,不好就是百分之零,我們從來不談百分比,不是有多少機率什麼的,沒有,那是分人、分情況、分病情的,在我們眼裡(嚴重神經損傷)沒有百分比,只有好和壞兩種。」

醫生向家屬解釋,輕度的神經損傷可以談治療和恢復,但是到李超(化名)這樣的嚴重程度,通過積極治療也難以治癒。

昆醫大附一院創傷中心醫生 劉義:「一小會兒我們專門做頸椎手術的專家從手術台上下來回到病房,還要過來再看,他還會來病房來看病人。」

家屬同意了醫生的手術治療方案,先住院治療,下一步再擇期進行手術。但這並不代表李超(化名)已經脫離生命危險。保命,仍然是目前救治的重心。

昆醫大附一院創傷中心醫生 劉義:「頸托不能摘,一摘可能呼吸心跳馬上就停了,他套著脖子的頸托,我們叫頸托不能動,他不能睡枕頭,只能平平地躺在床上,不能翻身,翻身都不要翻。」

住院手續很快辦理完,家屬將李超(化名)推進創傷中心的住院部。與此同時,主刀的專家也剛好做完上一台手術,從手術室直接趕到病區。

昆醫大附一院創傷中心副主任醫師 王志華:「我往下到哪裡你有感覺你告訴我,有感覺了嗎?這裡有感覺了是不是?腳上一點都不知道了是不是?一會兒先把頭髮全部剃掉,剃掉以後我們要打顱骨牽引。」

隨後的幾天,醫生為李超(化名)進行了兩次手術,分別將錯位的頸椎前後進行復位,手術本身非常成功。

昆醫大附一院創傷中心副主任醫師 王志華:「兩次手術以後整個脊柱的穩定性得到了保證,第二能夠給脊髓的恢復創造一定的條件。」

醫生介紹,手術之後李超(化名)還在重症監護室插管,需要漫長的時間來恢復。即使恢復較好,一般最好的結果是可以恢復上肢力量,自行使用輪椅。

昆醫大附一院創傷中心副主任醫師 王志華:「神經系統是不可逆的損傷,也就是說壓迫了以後,不會再重新生長。」

醫生也提醒,對於脊柱損傷的患者,及時送醫,正確搬運,及時的手術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搬運過程中要避免造成二次傷害。

昆醫大附一院創傷中心副主任醫師 王志華:「脊柱骨折的搬運,無論是頸椎的骨折還是胸腰椎的骨折,我們的目標是將的患者固定在一個堅硬的木板上,在一條直線上固定。」

記者:王馳遠 胡震宇

來源: YNTV2都市條形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