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為銀杏科植物銀杏Ginkgo biloba L.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季種子成熟時採收,除去肉質外種皮,洗淨,稍蒸或略煮後,烘乾。
【性狀】 本品略呈橢圓形,一端稍尖,另端鈍,長1.5~2.5cm,寬1~2cm,厚約1cm。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平滑,具2~3條稜線。中種皮(殼)骨質,堅硬。內種皮膜質,種仁寬卵球形或橢圓形,一端淡棕色,另一端金黃色,橫斷面外層黃色,膠質樣,內層淡黃色或淡綠色,粉性,中間有空隙。氣微,味甘、微苦。
【炮製】 白果仁 取白果,除去雜質及硬殼,用時搗碎。
【性狀】 本品種仁寬卵球形或橢圓形,有殘留膜質內種皮,一端淡棕色,另一端金黃色。質地較硬。橫斷面膠質樣,外層黃色,內層淡黃色,粉性,中間有空隙。氣微,味甘、微苦。
【化學成份】
種子含少量氰甙、赤黴素和動力精樣物質。內胚乳中還分離出兩種核糖核酸酶。一般組成為:蛋白質6.4、脂肪2.4、碳水化物36%,鈣10毫克、磷218毫克、鐵1毫克%,胡蘿蔔素320微克、核黃素50微克%,以及多種胺基酸。外種皮含有毒成分白果酸、氫化白果酸、氫化白果亞酸、白果酚和白果醇。尚含天門冬素、甲酸、丙酸、丁酸、辛酸、廿九烷醇-10等。花粉含多種胺基酸、穀氨醯胺、天門冬素、蛋白質、檸檬酸、蔗糖等。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白果肉、白果汁、白果酚,尤其是白果酸體外試驗時對人型結核桿菌和牛型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白果提取物150-200mg/kg/天灌胃對感染人型結核桿菌的豚鼠有明顯的治療作用。亦有報導,白果汁、白果肉、白果酚、白果酸,在體內試驗(小鼠及豚鼠的實驗治療),無顯著療效,或毒性太大。油浸白果之果漿含有的抗菌成分對若干種革蘭氏陽性及陰性細菌均有作用(葡萄球菌、鏈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對結核桿菌作用極顯著。此菌成分經加熱85℃則對大腸桿菌失去作用,而經100℃30分鐘對結核扦菌仍有抑制性的作用。白果的水浸液(1:2)在體外對堇色毛癬菌、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星形奴犬氏菌等7種皮膚真菌表現為抑菌作用。白果果肉的抗菌力較果皮強。
2、對呼吸系統的作用 白果乙醇提取物給小鼠腹腔注射,可使呼吸道酚紅排泌增加,似有祛痰作用。對離體豚鼠氣管平滑肌表現有微弱的鬆弛作用。
3、對循環系統的作用 白果二酚500mg/kg對兔有短暫的降壓作用。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以豚鼠最為明顯,其次是大鼠和兔,大鼠下肢灌流實驗表明,白果二酚有組胺釋放作用、引起毛細管通透性增加,導致水腫,此作用又為撲爾敏所對抗。
4、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銀杏外種皮水溶性成分能清除在有氧存在下黃嘌呤氧化酶系統產生的超氧自由基,抑制化學發光;老年小鼠口服12天後,能阻止脾臟組織的老年色素顆粒形成,並使已形成的色素顆粒變得分散,數量減少。
5、其他作用 新鮮白果中提出的白果酚甲,對離休兔腸有麻痹作用,使離體子宮收縮,對蛙心無影響。白果種仁含無氮的中性成分,給小鼠皮下注射6mg/13g,半小時後可致驚厥,延髓麻痹,隨即呼吸、心跳停止而死。舊說其中含氫氰酸,能鎮咳並致中毒,但未能檢得氫氰酸的存在;也有說不能證明白果中含有對小鼠引起驚厥的物質。白果肉尚有收斂作用。
【毒理作用】
白果中毒,古代即有記載,近年來亦屢有報告。大多發生在入秋白果成熟季節,因炒食或煮食過量所致。以10歲以下小兒為多,成人偶亦有之。中毒者服食量小兒自7粒至150粒,成人自40粒至300粒不等。中毒出現的時間在食後1~12小時不等。症狀以中樞神經系統為主,表現為嘔吐,昏迷,嗜睡,恐懼,驚厥,或神志呆鈍,體溫升高,呼吸困難,面色青紫,瞳孔縮小或散大,對光反應遲鈍,及腹痛、腹瀉等,白細胞總數及嗜中性粒細胞升高。少數病例並有末梢神經功能障礙表現,呈兩下肢完全性弛緩性癱瘓或輕癱,觸痛覺均消失。多數患者,經救治可獲恢復,但也有少數因中毒重或搶救過遲而死亡。一般認為引起中毒及中毒的輕重,與年齡大小、體質強弱及服食景的多少有密切關係。年齡愈小中毒可能性愈大,中毒程度也愈重;服食量愈多,體質愈弱,則死亡率也愈高。
【性味與歸經】 甘、苦、澀,平;有毒。歸肺、腎經。
【功能與主治】 斂肺定喘,止帶縮尿。用於痰多喘咳,帶下白濁,遺尿尿頻。
【用法與用量】 5~10g。
【注意】 生食有毒。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