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5月18日12:45,一架載著危重症患者的醫療救援直升機平穩降落至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大坦沙院區的停機坪,機上患者已經使用體外生命支持系統ECMO(體外膜肺氧合)和IABP(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在廣東高州、廣州兩地醫護團隊及空中轉運團隊的默契配合與保障下,患者來到國家呼吸醫學中心進行進一步救治。

轉運患者的直升機降落在醫院停機坪。 廣醫一院供圖

該名46歲男性患者,因重度肺炎合併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情危重,在高州市人民醫院接受監護治療,為維持患者所需的供氧、血流以及血壓穩定,為其使用了ECMO(體外膜肺氧合)和IABP(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儀器支持治療。

為獲得進一步治療,家屬提出希望轉運至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然而,兩家醫院相隔340多公里,道路通暢的情況下,也至少需要4個小時的車程。根據國外體外生命支持組織指南,如果預計地面路途中的轉運時間超過3小時,應該考慮空中轉運。特別是患者在轉運途中必須持續使用ECMO、IABP、除顫監護儀、呼吸機、氧氣瓶等專業醫療設備維持生命體徵時。

患者病情危急、路途遙遠、時間緊迫,經兩院專家反覆研討,並與家屬充分溝通,最終決定採用救援直升機進行轉運,為這場「生命時速」按下緊急啟動「按鈕」,相關醫護團隊及後勤保障部門迅速準備,保障停機坪附近環境一切順暢。

醫護團隊將患者及時轉運至ICU。 廣醫一院供圖

中午12:45,醫療救援直升機平穩降落,醫護團隊謹慎且熟練地將各種儀器管道梳理好後,將患者轉運至重症醫學科ICU病房,使得患者在這場爭分奪秒的生命賽跑順利「接力」,為其贏得了寶貴的救治時間。

「作為國家疑難病症診治提升工程建設單位,我們隨時做好接收危重症患者的準備,包括陸地、航空轉運等,為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黃偉青表示,這是該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大坦沙院區啟用後,首次完成病例的空中轉運。此前,在該院沿江院區已經多次完成病患的空中轉運,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轉運隊伍。

「在此次轉運過程中,患者同時使用著ECMO和IABP,轉運技術難度大,所有的流程銜接必須非常緊湊,得益於高州、廣州兩地多單位、多部門的通力協作,目前來看患者生命體徵平穩。」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何建行教授表示,接下來團隊將全力為其制定救治方案,希望能再次創造生命奇蹟。

據悉,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大坦沙院區停機坪位於東北側廣場,停機坪直徑20.6米,最大起飛重量可達7噸,能夠滿足常規醫療救援直升機的起飛和降落需求。

責任編輯:姜蕾,齊征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