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周學津)「夏季是蛇類活動的高峰季節,每年的5月至10月是蛇攻擊人的多發期。被蛇咬傷後一定要迅速前往醫院就診,切勿迷信無證蛇醫的所謂『神藥』。」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動物致傷與中毒救治中心主任賓文凱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一般來說,蛇傷人主要集中在白天9時至15時,晚上18時至22時。

蛇咬傷治療不存在「通解型血清」

據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發布的《全國蛇咬傷流行病學白皮書》數據顯示,中國蛇咬傷患者以男性居多,占比59.81%,年齡於50歲以上占比61.86%。雲南、廣東、海南、貴州和福建以竹葉青咬傷為主,湖北、湖南、江西以蝮蛇咬傷為主,四川和重慶以烙鐵頭咬傷為主,廣西以眼鏡蛇咬傷為主。

「目前最常見的抗蛇毒血清是抗眼鏡蛇蛇毒血清、抗蝮蛇蛇毒血清、抗銀環蛇蛇毒血清和抗五步蛇蛇毒血清。每個地區的常見蛇種不一樣,對應的抗蛇毒血清儲備也不同。」賓文凱介紹,對於蛇咬傷來說主要是通過注射抗蛇毒血清進行治療,並不存在所謂的「通解型血清」,仍需要具體病情具體分析,對症治療

「金環蛇、銀環蛇是神經毒素,在治療患者時以維持呼吸為重點;五步蛇、烙鐵頭蛇、竹葉青蛇是血循環毒素,治療時要注意預防出血;眼鏡蛇和蝮蛇是混合毒素,要注重壞死組織清除和防止多器官損傷。」賓文凱說。

對於蛇咬傷的治療,賓文凱提醒,除了關注抗蛇毒血清,也要做好患者生命體徵的支持,對於出現呼吸衰竭、休克、心跳驟停等患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先穩定他們的生命體徵。

基層蛇咬傷治療關鍵是提升醫務人員診療水平

《全國蛇咬傷流行病學白皮書》數據顯示,56.98%的醫護人員沒有接受過蛇咬傷專業知識的培訓,49.38%的醫護人員不知道抗蛇毒血清的獲取途徑。

基層往往是最先面對蛇咬傷患者的,但不少基層醫務人員對於抗蛇毒血清的認知水平、使用規範和流程並不了解,經常出現需要向上級醫院轉診的情況。「目前,南華醫院已成功救治毒蛇咬傷患者萬餘例,從2017年至今保持了近7年蛇傷患者零死亡、零致殘紀錄。近幾年我們也一直在總結經驗,在全國各地授課蛇傷救治80多次。」賓文凱說,「一定要加強基層醫務人員的診療水平培訓,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進行處理。」

賓文凱坦言,基層的抗蛇毒血清之所以普及程度不太高,一方面受限於基層醫務人員的知識和經驗,另一方面就是配套的急救設施沒有完全跟上,軟硬體支持沒有做好協同。「提升基層醫務人員對於蛇咬傷治療的認識和理解整體,後續的醫療硬體設備跟上,我們基層的蛇咬傷治療完全可以跨上一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