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吃驚、悲傷、憤怒、驚喜……人類的臉上至少能出現21種表情,但在睡眠中,大多數人的臉上其實都是下圖這種表情。
《睡眠研究雜誌》發布的一項針對成年人的研究顯示,很多人睡覺時,更容易浮現的表情其實是眉頭緊皺的樣子。
睡覺時的表情和睡眠質量有關係嗎?《生命時報》綜合研究解讀,並提示影響睡眠質量的關鍵因素。
受訪專家
北京回龍觀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 陳景旭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神經內科二病區主任 高偉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口腔科主任 李斌
多數人睡覺時都是「痛苦面具」
上述研究記錄了91位受試者睡眠中的面部表情,並將他們分為4組:沒有睡眠障礙、有睡眠障礙、容易夢遊和驚醒的覺醒障礙和快速眼動期行為障礙(RBD)患者。
快速眼動期是睡眠的其中一個階段,此時腦電活動和清醒時類似,甚至比清醒時更活躍,眼球像鐘擺一樣來回活動。RBD病人入睡後愛做夢,出現大喊大叫、拳打腳踢,將床邊物件打落,甚至跌落床下,造成自己和伴侶受傷等。這也被認為是大腦早期衰老性退化的一個重要指征。
結果發現,所有受試者在睡眠中都出現了「痛苦面具」,即使睡得不錯,在快速眼動期仍然會頻繁皺眉。
RBD患者在睡覺時看起來更痛苦,比如在快速眼動期,他們的眉毛會更加靈活,長時間皺眉的頻率也更高,還會出現悲傷、憤怒等情緒。
另外,儘管人們在睡覺時偶爾也會笑,但從微笑(0.023次/小時)和皺眉(2.33次/小時)的頻率來看,睡著的更多時間可能還是皺著眉頭。
當然,皺眉不意味著做了噩夢,對於沒有睡眠障礙的健康人來說,就算睡眠時微微皺眉,也並不代表心情或睡眠不好。
睡眠時,身體會出現這些小動作
比起睡眠時的表情,睡夢中出現的這些動作也許更值得引起你的注意。
!身體突然抖一下
這種現象叫「睡眠驚跳」,也叫「入睡抽動」或「入睡前肌陣攣」。
人在剛入睡時,全身肌肉處於放鬆狀態,大腦的一部分已經睡著了,但還有一部分沒完全睡著。隨著睡眠的加深,大腦放鬆了對四肢的控制,這時候如果大腦受到刺激,就可能出現局部肌肉突然抽動的情況。
但如果入睡抽動過於頻繁,也可能是焦慮、緊張,缺鈣,不寧腿綜合徵等原因導致的。
!磨牙
磨牙是許多因素協同導致的結果,包括壓力大、情緒易焦慮、患有某些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睡眠質量差等。
- 咬合障礙
單邊咀嚼、吃過硬或難嚼的食物、緊咬牙關等習慣,都會造成咬合關係不協調,即上下牙齒不能咬在一起。
- 過度緊張
常值夜班的、壓力大的、易緊張的人群磨牙的概率更大。
- 職業因素
運動員、精細工作者(如鐘錶匠)等可能白天會磨牙,習慣性咀嚼鉛筆、口香糖也常會有磨牙現象。
!鬼壓床
醫學上稱之為「睡眠癱瘓症」,是一種常見的夢境障礙。
人在睡夢中突然醒來,控制行動的中樞神經還處於休眠狀態,就會導致肌肉不聽意識指揮,肢體無法動彈。
枕頭過高、蒙頭睡、被子過厚、吃得過飽或手放在胸口上時,更容易導致睡眠中喘不上氣,產生憋悶窒息感。
做到4點提升睡眠舒適度
如何讓自己睡得更安穩?專家們總結了好睡眠需要滿足的4個前提。
控制房間內亮度
入睡前和睡眠時暴露於光線之下,褪黑激素分泌會受到抑制,進而影響睡眠質量。
屏幕發出的藍光會讓大腦誤以為是白天,研究發現,視神經細胞只要受到藍光8分鐘刺激,就會讓身體持續興奮超過1小時,造成生物鐘紊亂。
降低睡眠分貝
日本睡眠專家友野奈央表示,要獲得安穩的睡眠,最好將臥室的聲音控制在40分貝以下,安靜程度近似於圖書館。
如果臥室靠近馬路、繁華地區,可以換上較厚的窗簾隔絕噪音。另外,也可嘗試在就寢前1小時播放平緩輕柔的音樂。
調整入睡溫度
身體核心溫度需要降低一些去啟動睡眠,以及保持睡眠狀態,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臥室涼爽時我們會比在高溫時更容易入睡。
對大部分人來說,25℃左右是理想的睡眠溫度。
適當提升環境濕度
注意控制房間濕度,對人體友好的室內濕度水平應在20%~50%之間。如果沒有加濕器,也可以在室內放一盆清水增加濕度。▲
本期編輯:徐夢蓮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