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病人群呈現上升趨勢,這也使得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其中,致死致殘率高、治癒率又低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為多見的併發症之一,患病率已經達到糖尿病總患病人數的4%,超過450萬人。4 月28 日,糖尿病足分級閉環體系建設醫患科普項目走進金山區朱涇鎮。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聯合全金山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逐步建立起「糖尿病足多學科分級閉環管理體系」,橫向的「多學科診療」和縱向的「閉環分級管理」兩條線,為糖尿病足確診或高危人群提供專業、精準、系統、個體、全方位的「一體化」疾病管理。

應知盡知、應防盡防、應治盡治直擊各痛點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尿病足已成為糖尿病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病因。根據《中國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統計數據,我國5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1年新發率為8.1%,1年死亡率為14.4%,總截肢率為19.3%。

同時,糖尿病足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住院原因之一,治療糖尿病足併發症的直接費用甚至超過了許多常見病的治療費用。糖尿病足往往發生於病程長、病情長期未得到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中,治療困難,醫療花費巨大,預後差。世界範圍內,每20秒就有1位糖尿病患者被截肢。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糖尿病發病率劇增,我國將會出現更多的糖尿病足與下肢血管病變的患者。

不過,糖尿病足具有潰瘍難愈率高、截肢率高的特點,同時具有心血管事件發病率和病死率高、足部感染率高等特點。糖尿病足高致殘、致死率的原因,除涉及醫療因素外,同時也涉及社會因素。目前其防治存在診斷延遲、難以協同治療、隨訪和監控難、缺乏對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篩查和科普患教等痛點。

為了讓糖尿病足在人群中「應知盡知」,人群中具備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應防盡防」,確診的糖尿病足患者「應治盡治」,直擊糖尿病足防治工作中的各個痛點,今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主任符偉國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常務副主任董智慧教授帶領團隊積極開展醫患科普宣講活動,旨在基於「糖尿病足分級閉環防治體系」,提高疾病普及程度,加強疾病預防工作,優化疾病分級診療。 此次的「糖尿病足分級閉環體系建設之金山朱涇醫患科普項目」將對篩查出的高危人群,針對性的進行科普教育。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常務副主任、上海市醫師協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糖尿病足工作組組長董智慧教授介紹:

「『多學科診療』指的是將全科、內分泌科、血管外科、足踝外科、整形外科、神經科、影像科等多個學科集中起來,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閉環分級管理』則是指建立糖尿病足患者分級診療體系,在社區和基層醫療機構進行糖尿病足高危篩查、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具備進一步治療需求的患者,根據病情從社區醫院轉至區級醫療中心,或者再到省市級、國家級醫療中心逐級診療,待上級醫院診療完畢後,再繼續至下級醫院進行後續的康復治療、創面護理以及衛生教育。」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及金山醫院團隊,組織培訓社區醫護人員,深入基層,篩查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開展糖尿病足早防早治,實施科學管理和隨訪,並積極開展糖尿病足科普宣教工作。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副院朱潔表示:「當前,全社會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關注正日益增加,如何更好地做好該類疾病的防治工作,成為了全國人民共同關注的話題。針對我國人民對糖尿病足認知嚴重不足的問題,《健康中國行動》和《健康上海行動》都將健康知識普及列為行動首位,要求建立全社會參與的健康教育與促進工作機制,深入開展全民健康教育,倡導健康文化理念,推進居民健康自我管理。」

破解糖尿病足防治難題,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

破解糖尿病足防治問題,關鍵在於基層優質醫療資源的供給和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社區居民對我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要求也在不斷地改變,希望得到一個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上海市金山區朱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楊旦紅坦言,我們不斷提升整個社區衛服務中心功能定位,從康復、護理整個一個全周期的閉環管理,糖尿病足體系建設就是最好的一個體現。

2022年,朱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加到糖尿病足分級閉環體系建設,至今開展了兩輪糖尿病足篩查工作,落實了糖尿病足分級閉環體系建設在朱涇地區的實踐。通過二三級醫療機構與社區間的上下轉診,落實糖尿病患者分級診療;推進糖尿病管理關口前移,提升居民的健康感受度;實施分類管理,提升管理的針對性和精準度;建設了慢病健康管理中心,提供日常性管理服務等一系列工作舉措,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全周期的糖尿病閉環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對此,住在周邊的社區居民已經受益。一位糖尿病老病人坦言:

「這個公益科普項目讓我讓我知道糖尿病足的嚴重性,我們以前只關注血糖問題,血糖高還是低,現在對糖尿病足有了進一步認識,管理不好糖尿病足甚至需要截肢,我覺得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我們也一定要自己關注自己糖尿病足的問題,經常要去做檢查。」

破解糖尿病足防治最後一公里問題也是不少跨國醫療器械企業一直精耕基層市場的發力點和著眼點。為助力打通基層醫生進修、群眾就醫「最後一公里」,在此次活動上,波士頓科學創新培訓學院IAS充分利用移動教育培訓大巴車其移動性強、空間靈活的優勢,突破醫療培訓對時間、空間的限制,通過互動培訓、患者義診、5G遠程直播等方式,能夠通過見縫插針的實踐操作,顯著提升術者培訓效率和質量,把全球領先的臨床技能和護理方式下沉到基層,促進分級規範診療的實現,惠及更多醫護人員、服務更多病患。

在此次「糖尿病足分級閉環體系建設之金山朱涇醫患科普項目」上,專家還進行了下肢動脈腔內手術治療模擬器講解及操作演示並開展了社區醫患教育和義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方圓在進行醫患教育時強調:「患者本人或者家屬要重視並加強對疾病早期信號的關注,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出現腿腳不利索、走路腿疼、走兩步就要休息等症狀時要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治療延誤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而發生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