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李爽)顧復生今年95歲了。雖然瘦弱嬌小,銀髮飄飄,但依舊精神矍鑠,清爽幹練,講話語氣嚴厲,簡潔明了,充滿自信。4月21日上午十點半,北京友誼醫院的家屬樓下,顧復生對記者淡笑著講述屬於自己的芳華。

作為周恩來總理的保健醫生、中國第一個醫學女博士、中國介入手術女大夫第一人、國內首個成功安置永久性埋藏式起搏器的專家、建立國內最早的冠心病監護病房的醫生,在這些多重身份和頭銜的背後,是她多年來的熱愛與付出。

結緣心血管疾病

七十餘年來,顧復生教授一直在一線從事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其心血全都傾注到了心血管疾病的醫學事業中。

時間撥回到20世紀60年代,顧復生在博士畢業後,將自己的目標首先鎖定在一種高發疾病上——風濕性心臟病。她對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表示,「當時患有風濕性心臟病的病人很多,是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會造成心臟瓣膜發炎,所以那個時候就叫風濕性心臟瓣膜病。」

在她和一眾專家的領導和組織下,北京地區進行了首次風濕性心臟病的普查。根據普查數據,他們建立起臨床風濕活動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案,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

「控制高血壓是重中之重」

回顧幾十年時光,顧復生說,自己的收穫遠遠超過付出。她的醫學貢獻成了那些流傳在患者之間的好消息——70年代進行猝死復甦的臨床研究,挽救了大量生命;80年代進行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研究,在她親自治療和指導下,心內科30年來對數百例心房纖顫患者進行以奎尼丁為主的藥物轉復,未出現一例栓塞等併發症,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講到心腦血管疾病治療領域,她對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表示,「從宏觀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控制高血壓和防止心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隨著年齡增長有時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些能避免。很多人怕血管不通得心肌梗塞,這裡其實有很多因素。」

「我為病人服務得好,就等於為人民服務」

在顧復生家中,記者看到很多珍貴的歷史照片。仔細觀察她的書桌,便可見她以往榮譽的痕跡:榮獲國務院頒發的「為發展中國醫療衛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者」證書;榮獲北京市政府授予的「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榮譽稱號……

除此之外,她還告訴記者,家中的柜子曾經是診所裡邊放剪刀、消毒液的柜子,和患者的照片、信件也都一一收藏。她對這些老物件如數家珍,「我的患者幾十年都不會忘記我,使我感到十分欣慰。」在她的講述中,醫學變得更具體、更溫暖。

顧復生在2019年的一篇自述中曾寫下這樣一段文字,「醫生面對的是人的健康和生命。這是一項非常崇高的事業。它要求我們有精湛的醫術,還要求我們充滿愛心和同情心去治療病人。為了掌握精湛的醫術,要求我們不斷學習,並要求我們將這些知識密切結合實際,總結實踐,再提高醫術。」

如今的顧復生,仍然堅持讀報、看書、寫字。談及舊事,她仍然充滿熱情,多年的行醫生涯中,顧復生始終堅持「病人永遠是第一位的」這一原則。「醫生為病人服務,是為人民服務的一個縮影。我為病人服務得好,就等於為人民服務。」顧復生最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