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二十四節氣是華夏民族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結晶,不僅是指導人們生產生活的「典藏」,也是保持健康體魄的秘寶。《「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獨特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大河網聯合河南中醫藥大學共同推出「豫健二十四節氣」主題策劃,針對不同人群給出專業指導,擦亮河南中醫藥「金名片」。

大河網訊 「帆得樵風送,春逢穀雨晴。」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6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取自「雨生百穀」之意,此時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降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然而,綿綿的春雨是否會讓你感覺打不起精神?在近期的一次採訪中,鄭州的趙女士告訴記者,因為自己長期從事辦公室工作,導致幾年前落下了「頸椎病」的毛病。最近天氣開始變熱,又趕上潮濕的空氣,讓她感覺更不舒服,總覺得身體特別睏倦,懶得活動,頭上像裹了毛巾,渾身酸痛不自在。

帶著趙女士的疑問,記者走進河南中醫藥大學,邀請專家解答。「這可能是濕氣在作祟。其實,濕氣是一種中醫理論概念,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濕等是濕氣的來源。俗話說,春雨生濕氣,人居環境溫潤潮濕,稍不注意便容易濕氣入體,濕邪過重則易傷陽氣。」4月19日,河南中醫藥大學方劑教研室主任龍旭陽詳細解答穀雨節氣前後的「濕氣」問題。

怎樣判斷是否有「濕」?看舌頭

如果感到身體不爽快,如何判斷是不是因「濕氣重」引起?龍旭陽告訴記者,主要看舌頭。

「正常的舌頭應該呈淡粉顏色,表面清爽乾淨,不肥厚。而濕氣重的人,消化不良,水濕上泛,就會出現舌頭厚膩,舌體肥大,有齒痕。」龍旭陽介紹,在人體不同的部位,會有「濕氣重」的不同臨床表現,也有不同的叫法。

「如果濕氣重在頭部,可出現頭昏蒙不清或頭重如裹了毛巾一樣,頭腦不清爽或有耳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這叫痰濕蒙竅;如果在咽喉,可出現咽中如有物阻,像異物卡在喉嚨一樣,咳也咳不出來,咽又咽不下去,咽喉不利,像是慢性咽炎一樣的感覺,這叫梅核氣;如果在胸中或肺中,可出現咳嗽、咳痰、胸悶甚至呼吸困難,或者胸痛,這叫痰濕蘊肺或胸痹;如果在脾胃或胃腸,就會出現胃部脹滿,不欲飲食,流口水,或者燒心泛酸,口臭,或大便稀溏、黏滯,排出不暢、排出不爽,這叫濕困脾胃。」龍旭陽告訴記者,像趙女士就屬於全身性的症狀,主要表現在肌表,還可能伴隨濕疹、瘙癢、肌肉筋骨酸困,所以濕氣所在部位不同,出現的症狀也略有差異。

為什麼就你濕氣重?這三個習慣讓濕氣找上門

「濕氣重可能是由於不良生活習慣、不良飲食習慣等原因導致的。」龍旭陽說,現在許多年輕人濕氣重的誘因主要和生活習慣有關。

龍旭陽說,青年人有熬夜的習慣,長期熬夜對身體肯定是無益的。過度熬夜,睡眠過晚,就會損傷陽氣,陽氣一虛,不能溫化水液,就會導致水濕內停。所以那些身體濕氣過重、整天沒精打采的人,首先一定要調整好個人作息來促進健康,只有做到規律作息,早睡早起,身體才能持續健康。

「水液的運行、輸布,是要靠氣的運動來推動的。長期不運動或運動過少,就會導致氣虛或氣滯,氣不布散津液,就會停留在某一局部,聚而成濕。」龍旭陽說,長期缺乏運動會使體內的水分不斷堆積,無法及時排出身體,濕氣越積越多,容易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所以在平日閒暇之餘不妨多運動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濕氣的排出。

「飲食不節、寒暖失調,就會損傷脾,脾虛就不能運化水液也會導致水濕內停。飲食過飽或無規律會損傷脾胃;過食油膩、甜食本身就會導致濕盛;過食寒涼如冰鎮啤酒、冰激凌、冷飲等等都會導致脾陽虛,也會導致水濕內停。」龍旭陽指出了濕氣重和飲食結構也有很大關係,如果日常生活中喜歡吃一些辛辣刺激、油膩、過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會影響到腸胃功能,導致機體中的水分無法正常代謝出去,長此以往,體內濕氣不斷加重,就會出現疲乏、免疫力下降等症狀。

祛濕茶效果不明顯?可能不對症

玉米須、紅豆薏米水、桑葉茶……記者從某網購平台看到,市面上祛濕茶的品類眾多,產品無論是從包裝還是介紹的療效都讓人眼花繚亂,有的甚至月銷量能達到6萬餘件。這些祛濕茶真的管用嗎?

「市場上有好多祛濕茶,組成成分相對單一或作用強度低,力度不夠大,所以效果不是特別明顯。喝祛濕茶,對於症狀比較輕的、時間比較短的濕氣會有一定作用。」

龍旭陽告訴記者,喝祛濕茶要辨證。濕氣也分類型,主要分為寒濕和濕熱。寒濕的表現除了有一般濕氣的症狀外,還伴有怕冷、食生冷容易拉肚子等,但如果舌苔膩而黃,那就是濕熱。如果所用祛濕茶中原料或食材性質的寒、溫針對性不準確,效果也不好,甚至會越來越重。並且,濕氣的特點之一就是纏綿、消除緩慢,如果服用時間短,也不容易消除。

菜場裡的祛濕小妙招

為了解簡單易行的祛濕方法,記者跟隨龍旭陽來到了鄭州市緯四路菜市場,準備從市民菜籃子中尋找線索。

「這些都是藥食同源的食材,臨床當中經常用到白扁豆、苡仁、山藥、蓮子以及芡實,可以任選三種,每種25克,搭配大米或者小米等煮粥喝。」龍旭陽帶著記者來到市場裡賣糧食的攤位說,這樣的操作方法很簡單,一家人都能吃,可以健脾化濕,並且可以清心安神。

龍旭陽告訴記者,蓮子不僅可以健脾補腎化濕,還可以清心除煩,特別是針對中老年人睡眠不好時,也可以有輔助作用。

「苡仁主要是清熱祛濕,性質偏寒涼,如果你是寒濕,就不合適。」龍旭陽提醒大家食療祛濕時,需要根據食材的屬性進行調整,可以將苡仁進行炒制,去掉寒涼之性再煎煮就可以治療寒濕。

除了大家熟知的紅豆、苡仁等常見的祛濕食材,龍旭陽還介紹了一些祛濕利尿的蔬菜。「茵陳也可以清利祛濕,但主要針對濕熱,其性質偏寒涼,不要長時間食用。」龍旭陽說。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馬上進入夏季,天氣將逐漸炎熱起來,採訪最後,龍旭陽為大家介紹了一些夏季水果屬性。「我們常見的榴槤、芒果、車厘子、櫻桃、荔枝,還有桂圓都屬於溫性,如果你本來就有濕熱,這些水果儘量不要吃。」龍旭陽告訴記者,而西瓜、香瓜、橙子、柑橘、草莓等性質一般偏涼,寒濕的人群儘量少吃。(趙檬/文 王怡瀟/視頻 胡瀚澤/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