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常見的惡性腫瘤

可能大家都會想到胃癌

在中國,每年會

新增約46萬胃癌患者

本期嘉賓

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

胃肛腸外科主任助理副主任醫師蘇暢

和您聊聊胃癌的防治

什麼是胃癌?

顧名思義,胃癌就是發生在胃部的癌症,是指胃的一部分黏膜上皮細胞發生了惡性改變。這部分細胞發生惡性改變以後就擁有了侵襲性,也就是具備了向周圍蔓延以及向其他器官轉移的能力。

胃癌多見嗎?

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世界範圍內,每年要新增90萬的胃癌患者。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區,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於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和第三位,而且男多於女,年長者多於年輕人。

胃癌發生的原因

和絕大多數的癌症一樣,發生胃癌的直接原因目前還不是很清楚,考慮和飲食、地域環境、感染和遺傳因素有關。

第一是飲食方面,過多食用燻烤醃臘的食物容易引發胃癌。高鹽飲食高刺激胃酸分泌過多,破壞胃黏膜屏障,而醃製海產品的過程當中產生的胺類物質進入胃內以後,與植物性食品中的硝酸基結合,會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一方面屏障被破壞,另一方面不斷的接觸致癌物質。

第二是地域環境,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明顯比南方地區高,可能與當地的水質、土壤中微量元素和酸性物質含量有關。

第三是感染因素,主要是指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可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和損傷,誘發胃炎和消化道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和慢性胃潰瘍都是胃癌的癌前病變,所以幽門螺桿菌感染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第四是遺傳因素,遺傳因素不是說胃癌會遺傳,但是胃癌患者的血親胃癌的發生率要高於普通人群。

胃癌有哪些症狀?

早期的胃癌是沒有什麼症狀的,到了進展期也就是中期 ,最常見的症狀時上腹部的疼痛,主要是左上腹隱痛,在進食後可能會加重;

其次是食慾減退、進食減少,短期內體重迅速下降;

如果腫瘤侵犯了血管,會引起胃出血,多表現為大便發黑,出血量大的時候,甚至會有嘔吐鮮血;

長期的失血還會引發貧血,出現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的症狀。到了晚期,一般是骨瘦如柴、面色黝黑,或吞咽困難或噁心嘔吐,上腹部可以摸到包塊,腫瘤轉移到肝臟的話,還會引起黃疸,轉移到肺部就會引起咳嗽。

如果有以上症狀

請儘快檢查!

到消化內科、內鏡中心或胃腸外科就診都可以,醫生根據症狀、體徵來安排檢驗檢查,最權威的診斷方法可選擇做胃鏡、取活檢,也就是把攝像頭經口、食管伸入到胃中,觀察胃黏膜的形態,對有可疑病變的地方取一小塊組織,做病理檢查。

如果對做胃鏡非常的抗拒的話,也可以先抽血做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腫瘤標誌物等檢測。

當然還有X光鋇餐、CT、磁共振等一些影像學的檢查。但是不管是抽血還是拍CT,最終的、確定性的診斷方法還是胃鏡,而且一些早期胃癌也只有通過胃鏡才能發現。現在有無痛胃鏡,只要推一點點麻醉藥,就可以讓你在睡夢中完成胃鏡檢查,醒過來以後神清氣爽,完全沒有痛苦。

檢查出來了胃癌,怎麼辦?

特別早期的胃癌在內鏡下就能治療,叫內鏡黏膜下剝離術,也就是通過胃鏡把癌變的這塊胃黏膜完整的挖掉。

超過內鏡黏膜下剝離術適用範圍的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則需要通過根治性手術治療。

晚期胃癌就不適合手術治療了,因為達不到根治的效果,手術的意義不大,風險性還很高,這個時候就要綜合採用化療、靶向治療、 免疫治療、放療、中醫藥治療等治療手段儘量的減輕病人的痛苦,延長病人的生命。

胃癌預後效果如何?

胃癌的預後和它的分期有很大關係。

一般來說,早期胃癌經過正規治療以後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

這裡說明一下,5年生存率不是意味著只能活5年,而是指癌症的轉移復發一般都在治療後的5年內,如果經過了5年還沒有轉移復發的話,再出現轉移復發的概率就非常低了,不到10%,也就是說有80%的早期胃癌可以完全治癒。

預防胃癌從現在開始

一級預防是病因的預防,就是要遠離可能導致胃癌危險因素,過多食用燻烤醃臘的食物容易引發胃癌,所以要避免長期食用臘肉、醃魚、鹹菜、燒烤這些含鹽和多環芳烴化合物高的食物;飲食要規律,定時定量,儘量避免飢一頓飽一頓,多吃南瓜、胡蘿蔔、西紅柿、蘋果、獼猴桃、橘子、柚子等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和蔬菜,適當飲用富含茶多酚等天然抗氧化物的綠茶。

二級預防就是早發現早治療,建議40歲以上,如果來自胃癌高發地區或者感染,或長期攝入高鹽、醃製品,或家裡一級親屬生過胃癌,或以前有慢性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等疾病史的人群要納入胃癌篩查對象。

三級預防是針對確診為胃癌病人的臨床期和康復期預防,康復期預防方面,飲食要細嚼慢咽、少吃多餐,戒菸戒酒,適度鍛鍊。做過手術的患者要注意定期複查,一旦出現復發轉移,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晚期的患者需要關注症狀的變化,比如悶痛變成銳痛、間歇痛變成持續性疼痛時要及時就診。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積極的調整心態,積極樂觀的心態可以使人體的神經內分泌系統以及免疫功能調整到比較好的狀態,有利於激發機體的抗癌潛能,協同戰勝癌症,恢復健康。

記者:魏天浩陳梓豪(實習)

編輯:姚怡瑩 陳駿(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