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是一種常見的疾患,主要表現為呼吸急促,甚至需要張口抬肩來呼吸。中醫認為喘症的發生與上焦邪實,下元虛弱密切相關。而針對這一病症的辨證論治中,張仲景經過深入闡發,提出了「喘一證主從肺腎入進手,體現了上焦邪實,從肺而治,下元多虛,從腎而洽」的思想。

首先,中醫學認為,喘症的發生與上焦邪實有關。上焦主宰呼吸,如果上焦氣機不暢,就會影響到呼吸功能。因此,張仲景主張從肺而治,以解除上焦邪實的影響,恢復呼吸的正常功能。下元主宰著腎氣的生化功能,如果腎氣虧虛,就會導致氣化失常,影響到呼吸功能。因此,張仲景主張從腎而洽,以補益下元,調整氣化功能,以達到治喘症的目的。

同時,張仲景針對上焦邪實、下元多虛的病機創製了一系列的方劑。

一、解表宜肺法

《傷寒論》第35條提到,「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這是中醫解表宜肺法的重要經典之一。其中的「惡風無汗而喘」是指表寒入侵,而肺失宣降之能,因而出現喘息的症狀。根據中醫理論,解表宜肺法的應用主要針對風寒犯肺,表寒內束,肺氣失宣等病因病機。

肺主氣,為人體的「上焦」,是與外界相通的器官之一。外感風寒等邪氣侵入人體時,易損傷肺氣,使其失去宣降之能,引起諸如發熱、頭痛、咳嗽等症狀。因此,以肺為主要對象,通過解表宣肺,達到驅邪散寒,恢復肺氣宣降之能的效果。

解表宜肺法在藥理藥性上也有其特點。以麻黃湯為例,其主要成分為麻黃、桂枝、杏仁和甘草。其中,麻黃為辛溫解表之品,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之效;桂枝為溫陽之品,具有溫經解表、宣通氣血之功;杏仁利氣化痰、平喘化痰,可以加強麻黃的宣肺功效;甘草具有調和各種藥物,增加藥物的效果,緩解不良反應的作用。

二、清宣肺熱法

清宣肺熱法是中醫治肺熱喘證的一種有效方法,其理論基礎是「熱者寒之」,通過使用具有清熱宣肺、祛風止咳、潤肺止咳等功效的藥材,達到清熱解毒、平喘止咳的調治目的。

《傷寒論》第162條提到的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也是一種清宣肺熱法的代表方。該方主要由麻黃、杏仁、甘草和石膏組成,麻黃可以宣肺解表、祛風止咳,杏仁可以降逆化痰、潤肺止咳,甘草可以調和諸藥、緩急解毒,石膏可以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三、通降腸腑法

通降腸腑法是中醫治腸腑燥結病證的重要方法,腑燥結的病因病機主要表現為肺氣下通大腸,而胃腸中的邪熱與糟粕互結,壅塞不通,則可致濁氣上干,肺氣無以下降,上逆為喘。針對這種情況,通降腸腑法通過峻下、疏泄,讓積聚在腸腑內的熱結有所疏通,消化道的功能得以恢復,從而達到調治的目的。

方法以急下峻下為主,常用的藥物有大黃、芒硝、厚朴、枳實等。其中最常用的方劑是大承氣湯,該方劑以大黃為主藥,具有強力瀉下功效,配以芒硝等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以清熱瀉火,通便潤腸。此方可用於治大便不通、口渴便秘、口乾口苦、頭昏眼花等腸腑燥結相關的病證。

四、涌吐痰實法

通降腸腑法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方法。在該法中,通常會選用藥物刺激胃腸道,使痰食由上涌吐而出,達到治胸中痞硬、氣上沖咽喉不得息等病症的目的。

在《傷寒論》第166條中,提到了一種名為「瓜蒂散」的藥方。該方由瓜蒂和赤小豆組成,主要功效是催吐通降。瓜蒂具有苦涌的味性,能夠刺激胃腸道,使痰食由上涌吐出。而赤小豆則借谷氣以保胃氣,使快吐而不傷正。這種藥方的運用,正是根據中醫學的「其高者,因而越之」原則。即因病位高,且系有形實邪,故可採用因勢利導的方法,使痰食由上涌吐而出,達到治病症的效果。

五、化飲降逆法

小青龍湯最早出現在《傷寒論》中,其中第40條描述了小青龍湯對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咳喘等症狀的調治作用。此外,《金匱》中的第35條也提到了小青龍湯對咳逆倚息等症狀的調治作用。這些條文都反映了小青龍湯具有溫陽化飲的功效。

小青龍湯的適應病證主要包括喘咳乾嘔、發熱、兼渴、利、噎、小便不利、少腹滿等症狀,這些症狀通常與寒飲射肺有關。寒飲指的是寒性的積滯物,射肺則指寒邪侵襲肺臟。因此,小青龍湯的方法是通過化飲降逆、兼解表寒的方式來治疾病。其中,麻黃等發汗利水的藥物可以宣肺平喘,桂、芍等調和營衛,驅散外寒,姜、辛、夏等溫陽降逆,蠲行內飲,五味酸收,甘草緩急等藥物作用於不同方面,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疾病的效果。

六、逐水通陽法

逐水通陽法是通過通陽逐水的方式,調理水液代謝,以達到調治的目的。

《金匱》中記載,脈沉者可用澤漆湯。澤漆湯中的澤漆、紫參具有逐水作用,能夠促進水液代謝,達到通陽的目的。同時,桂、姜等溫陽的藥物也具有通陽的作用,可以促進陽氣的運行,改善水飲病症狀。

水飲病是由於水液停滯、逆行導致的疾病,其中包括喘咳身腫、脈沉等症狀。水液停滯、逆行的原因可能是脾虛失運,或是水飲內停等多種因素引起的。因此,在治水飲病時,不僅需要逐水通陽,還需要補脾益氣,輔以其他藥物共同調治。

七、開肺逐邪法

《金匱》中提到的「開肺逐邪法」是一種治肺癰、支飲等疾病的方案,其理論來源於中醫的病因病機學說,通過瀉肺逐邪、下氣平喘的方式來治相應的病證。

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咳逆、喘鳴迫塞,這些病症都是由實邪閉肺所引起的。實邪閉肺是指因風熱、痰水、癰膿等邪氣阻塞肺部而導致的喘咳、氣短等症狀。葶藶大棗瀉肺湯是開肺逐邪法中的一種方劑,其主要成分葶藶、大棗能夠直接瀉肺,並可清熱化痰,配合其他藥物可以清除肺部的病邪,以達到治肺癰、支飲等疾病的目的。而葶藶大棗瀉肺湯中的棗子則能調和葶藶之性,緩解藥物的猛烈刺激,增強方劑的溫和性。

在治肺癰、支飲等疾病的過程中,不僅要治標還要治本,要針對病因病機給予全面的調治。中醫認為,肺主宣發,司呼吸,與脾胃相表里,脾胃的運化不佳可導致痰濕內生,阻滯肺氣,從而引發肺病。因此,治肺癰、支飲等疾病時,除了使用瀉肺逐邪的藥物外,還要配合補脾益氣的藥物,如黨參、甘草等,以達到治本的效果。此外,根據具體病情,也可酌情加減其他藥物,綜合調理,達到最佳效果。

八、通陽豁痰法

《金匱要略》中栝蔞薤白白酒湯是一種常用的方劑,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通陽、散結止痛的功效。

胸痹之病,是由於胸陽不振、痰濁阻肺所引起的疾病。中醫認為胸陽主宰呼吸,若胸陽受阻,就會出現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等症狀。此時應用通陽豁痰法,採用豁痰散結、通陽宣肺的方法,能夠使氣機通暢,緩解病情。

栝蔞薤白白酒湯是通陽豁痰法的代表方劑之一,其中瓜蔞、薤白都具有溫通胸陽、散結止痛的功效,白酒則能溫通經脈,增強藥力。瓜蔞苦寒,性微寒,能散結消腫、豁痰通氣。薤白辛溫,性平,能溫通經絡、疏散寒痰。白酒能溫通經脈,使藥力更易滲透入體內。因此,栝蔞薤白白酒湯能夠通過豁痰散結、通陽宣肺的方式,使氣機通暢,緩解胸痹之病。

九、滋陰降逆法

如果陰虛陽盛,則會出現內熱、燥熱等症狀。

據《金匱要略》麥門冬湯是一種滋陰降逆的方劑,主治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等病症。適應病證為肺痿、喘息上氣、咳唾涎沫、咽喉乾燥、舌紅而干少苔,脈虛數。病因病機是胃肺虛熱,氣火上逆。

麥門冬湯的主要成分是麥門冬、甘草、桂枝等,這些藥材有滋陰清熱、降逆平喘的功效。其中,麥門冬是一種補益肺陰、滋陰潤燥的中藥,能夠清熱降火、潤肺止咳,對於治肺虛陽盛的症狀非常有效。而甘草具有養陰清熱、調和藥性的功效,能夠緩解喉部不適,平喘宣肺。桂枝能夠溫陽降逆、祛風止痛,有助於治氣火上逆引起的喘息上氣症狀。

十、溫腎納氣法

虛勞是指因勞累過度或長期乏睡等原因引起的身體虛弱,病理上主要表現為腎氣不足,導致多種症狀。其中包括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水腫喘促等,這些症狀是由於腎氣不足、失去攝納氣化的功能而引起的。針對這些病因病機,中醫提出了溫腎納氣法的方法。

溫腎納氣法是以補腎益氣為主,溫經納氣為輔的方法。腎屬水,而溫腎則需要用到溫熱的中藥材。在《金匱要略》中,提出了八味腎氣丸方劑,包括熟地黃、山藥、牛膝、澤瀉、丹皮、桂枝、茯苓、附子等中藥材,這些中藥材具有補腎益氣、溫經納氣、固精止瀉等功效,能夠改善腎氣不足的病因病機。

八味腎氣丸方劑中的主要藥材熟地黃具有補腎養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可以補充腎中真火之源。茯苓、澤瀉、丹皮、山藥等中藥材具有溫腎利水、健脾養胃的作用,可以提高腎的攝納和氣化功能。附子、牛膝等中藥材則能溫經止痛、固精止瀉,加強八味腎氣丸的療效。

喘證作為中醫學中一種常見病症,其辨治關鍵在於分辨虛實。《金匱要略》中提到,實者多由風寒、邪熱、水飲、痰濁和宿食等邪氣引起,以氣喘聲高、呼出為快、脈證俱實、病勢驟急為特點。調治時,應當祛邪宣降。針對不同的病因,可以採用相應的治法,例如辛溫解表、清熱化痰、化濕利水等。

相反,虛者正虛,多由陰虛或陽衰引起。其表現為息微聲低、深吸為快、脈微弱散、病勢徐緩等特點。調治時應當培正攝納。可以採用補益腎氣、滋陰潤燥等方法來調理身體,從而提升機體的抵抗力和調節功能。

綜上所述,中醫學對於喘證的辨治非常重視虛實的分辨,針對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既要祛邪宣降,也要培正攝納。這種辨證施治的理念在中醫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為中醫臨床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