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不少網友調侃自己「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里泡枸杞」。雖是玩笑話,但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不管男女老少,為自己身體健康,也為跟隨時代潮流,紛紛加入「保溫杯」行列。不管是泡茶,泡枸杞,還是單純有一口熱水喝,保溫杯在生活中越來越常見。


可是,在2019年,央視曾經「曝光」了多條有關保溫杯的「醜聞」,即保溫杯「熱水進毒水出」,不可置信地變「養生」為「奪命」。對於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保溫杯,央視為何給予這麼多的鏡頭?保溫杯的「醜聞」究竟是什麼?是有人藉此宣傳「保溫杯品牌」,還是保溫杯本身藏著什麼「驚天秘密」?

今天就跟小編一起通過本文了解一下吧!


保溫杯「醜聞」不斷

2020年,23歲的患者小雪捂著右眼,慌慌張張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醫院。經醫生診斷,患者眼球破裂、虹膜脫落。醫生告訴患者小雪,需要做手術,而且有失明的可能。患者小雪及家人十分吃驚,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小雪眼睛受傷呢?

小雪說道,罪魁禍首竟是保溫杯!十多天前,患者小雪在一保溫杯里泡了幾顆紅棗。結果因為忙其他的事情,等到十多天後再打開,瓶內像充了氣體一樣,把瓶蓋頂了起來,砸傷了小雪的右眼。


無獨有偶,2018年,西安城北有一位張女士,買了一個大西瓜。張女士將沒吃完的西瓜榨成西瓜汁,裝進保溫杯,然後再放入冰箱。結果第二天,聽到冰箱裡發出一聲悶響。張女士打開冰箱門一看,盛有西瓜汁的保溫杯的瓶蓋打開了,裡面的西瓜汁噴得冰箱裡到處都是。

這次事故經西安營養學會實驗和分析得出,新鮮的西瓜汁幾乎不含細菌。但是當新鮮西瓜汁放置10小時後,特別是放在保溫杯這種封閉容器內。一開始少量細菌經過生物呼吸產熱,將環境溫度升高。保溫杯里的溫度會越來越適合微生物的生長,最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微生物數量會呈現指數增長。這些微生物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氣體,最終在達到一定界限會衝擊瓶蓋,將瓶蓋沖開。


2018年,央視新聞報導,北京消費者協會的研究人員從市面上隨機選取了50款保溫杯進行質量檢測。結果,其中有19款保溫杯並不合格,其重金屬含量超標,不符合「食品級」標準。北京消費者協會這次抽查的保溫杯中有近四成不合格,其結果令人瞠目結舌。


同樣地,江蘇省質監部門,也曾對市面上售賣的保溫杯進行抽樣質檢。結果發現,雖然145批次中僅有1批次的保溫杯保溫性能不合格,但其中有24批次的保溫杯存在不同程度地偷工減料問題。當時的調查數據顯示,價格在二百元以上的保溫杯全部合格,而價格低於五十元的保溫杯,其性能合格率僅有76%。


「食品級」保溫杯是什麼標準

「食品級」究竟是什麼級別?為何像保溫杯這種只是容器作用的器具還要求「食品級」?

所謂「食品級」,即不含對人體有危害的化學品,如重金屬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而保溫杯的材質強調「食品級」,是因為保溫杯主要盛裝熱水,如果瓶內材質重金屬超標,在高溫下,是很容易釋放有害物質,進而損害身體健康的。


眾所周知,現在市場上主要流行兩種材質的保溫杯,一種是玻璃保溫杯,一種是不鏽鋼保溫杯。對於不鏽鋼材質的保溫杯,最重要的構造真空的杯體,利用「真空不能傳導熱量」而將杯體的夾層設計成真空。其內膽上再鍍上一層銀,有多重考慮,一是美觀好看;二是形成第二層隔熱,防止熱輻射。這是設計者為達到保溫效果而做的努力。


對於不鏽鋼材質的內膽,國家要求其級別應至少為304。304代表什麼呢?除304外,還有其他級別的不鏽鋼嗎?

市面上主要有201、304、316三種型號的不鏽鋼,其標號不同代表其中的稀有金屬比例和含量不同。我們都知道,不鏽鋼的主要成分是鐵、碳,外加稀有金屬,這樣製作出的材料才符合人們的需要,比如,耐高溫,耐腐蝕,延展性強等。這樣人們根據需要,可以把它做成各種形狀,保溫杯就是其中一種。其中稀有金屬主要是鎳和鉻。如304(18-8),其中18代表鎳含量18%,鉻含量8%。


代號316的不鏽鋼,其中鎳含量18%,鉻含量10%。鎳元素和鉻元素的加入,大大提高了鋼的抗化學氧化性能,是目前市面上最高規格的一類不鏽鋼。其價格過於昂貴,所以對於生活日常用品,生產廠家大都並不採用這類不鏽鋼,而是將它們用在醫療器械和重工業器械上。



真正合格且廣泛使用的是304(18-8)型號的不鏽鋼。首先,它是國家規定的可以用於「食品級」生產的不鏽鋼材質。耐腐蝕,耐高溫等優良性能與316無異。但其價格要比316低,所以用此型號製作生產日常生活用品。


誤用不合格保溫杯,會導致什麼後果

然而,現實中,有不少不良生產商為節約成本,使用不符合「食品級」的201型號的不鏽鋼製作保溫杯,結果可想而知。保溫杯的規範生產,與廣大民眾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201型號的不鏽鋼,其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其質量不過關,導致生產出來的保溫杯,在人們日常生活使用的過程中,於是有了「熱水進,毒水出」的嚴重事故。


201型號的不鏽鋼中,錳的含量較其他幾種材質要高一些,含量為5.50%,而其他幾種錳含量在2%或1%。所以,在使用過程中,特別是盛裝熱水,或者盛裝其他含有電解質的液體,錳元素就極易析出並溶於水,進而進入人體。


錳元素雖然是人體內重要微量元素之一,但從錳的歸類來看,它在體內的含量很少,但發揮重要作用。錳在人體內主要存在於骨骼、肝臟、腎臟和胰臟中,且主要從小腸吸收。體內正常免疫功能、血糖與細胞能量的調節、生殖、消化、骨骼生長、抗自由基等均需要錳元素。缺錳時生長發育會受到影響。

但是錳攝入量過多,可導致人體錳中毒。錳的缺乏較少發生,但錳中毒的途徑有很多,其中,使用了201型號不鏽鋼製作的保溫杯是可能導致中毒的一種途徑。

機體攝入過多的錳可引起慢性神經系統中毒,表現為錐體外系的功能障礙,並可引起眼球集合能力減弱,眼球震顫、瞼裂擴大等。錳還可抑制體內細胞呼吸過程中的重要酶,造成氧自由基的過量產生。研究發現,過量錳還可以干擾人體內多巴胺的代謝,導致精神病和帕金森神經功能障礙,即「錳瘋狂」。

由此可見,單是其中一種錳元素超標,就可能引發人體多麼嚴重的健康隱患。還有鉻的含量正常情況下是不能超過18%,鉻的含量安全範圍在8%到12%之間。雖然鉻、鎳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金屬元素,但凡事都有度。超過這個「度」,這些本是有益的元素就可能對人體產生損害。


如何挑選合格保溫杯

有些不良生產商為了蠅頭微利,將不符合「食品級」的201型號的不鏽鋼用來生產日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是生活中越來越常見的保溫杯。那麼,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該如何鑑別和挑選合格的保溫杯呢?


首先,最重要也最容易的就是看內膽材質。合格且正規生產的保溫杯,不管是在杯體,還是在說明書上,都會有內膽材質介紹。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一定要認準SUS304或18/8,這些都是代表304或316不鏽鋼的標誌。消費者一定不要購買到201等這些屬於工業級別不鏽鋼製成的保溫杯。


其次,觀察外觀。「食品級」的保溫杯瓶蓋的材質一般是塑料或橡膠,其製作出來表面光滑,沒有毛邊,沒有異味。而如果是工業級的材質,打開瓶蓋,或是裝入熱水,我們會聞到一股極大的異味,且表面製作不光滑,有毛刺等。


再者,看保溫性能。保溫杯,顧名思義,其最大功能就是保溫。保溫杯不保溫,那麼就和普通杯子無異了。生活經驗,將保溫杯裝滿開水,按照其設計原理有隔熱層來說,保溫杯外壁應該是感受不到溫度升高的。如果裝入開水後,保溫杯外明顯感到溫度升高,則保溫性能不佳。


最後,檢查密封性能。根據我們生活經驗,新保溫杯買來後,首先要裝滿水,通過正放,倒放在桌面上,以此來觀察保溫杯是否漏水。以及杯體外部材料閉合處是否存在縫隙,瓶蓋與杯體是否磨合等問題。


總之,消費者在購買保溫杯過程中,從材質到性能,從內膽到外觀,一定要仔細檢查、鑑別保溫杯。儘量避免因購買到不合格保溫杯而導致事故。避免「熱水進毒水出」的不良後果。


保溫杯使用禁忌

保溫杯日常使用過程中,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熱水進、毒水出呢?

首先,碳酸飲料和中藥等液體儘量不要盛放在保溫杯中。不鏽鋼的成分主要是鐵、碳,還有其他少量稀有金屬。金屬遇到酸會發生置換反應,即金屬置換出酸中的氫離子變為氫氣,而自身變為可溶性化合物進入保溫杯中的液體,進而進入人體。

碳酸飲料中主要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得到的碳酸無機酸,中藥經過高溫加熱煮沸,大量有機酸也釋放出來。不管是有機酸還是無機酸,都能將不鏽鋼中的金屬不同程度地置換出來。


此外,還有奶類、茶葉水等,也儘量不要長時間放在保溫杯里,主要是破壞了自身的營養價值。特別是牛奶,如果長時間密閉在保溫杯中,不光會導致大量細菌滋生,降低牛奶的營養價值,如果是酸奶,其中的酸性成分,會對保溫杯有一定程度的腐蝕性。


總之,我們在選好合格的保溫杯購買後,在合格保溫杯的基礎上,儘量避免盛裝能夠損傷腐蝕內膽的液體。


結語

中國人對熱水有一種特別的感情,甚至有段時間稱保溫杯里的熱水是「神秘的東方力量」。生活中,保溫杯越來越受人們的喜愛,尤其是在冬天,出門在外不管是旅行還是工作,有了保溫杯,隨時都能喝上一口熱水。


但是,我們也呼籲和警惕,不良廠家不要拿全國人民身體健康當兒戲,熱水進、毒水出的「醜聞」,我們不願再看到,「奪命」保溫杯的字眼真的很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