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中旬以來,因發熱就診的患者日益增多,經過檢查,其中很多患者的發熱原因是患上了甲型流行性感冒(以下簡稱甲流)。在新冠疫情尚未結束的環境下,任何發熱表現無疑都容易讓人神經緊張。今天我們就請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普內科主治醫師李妮、副主任醫師王逸群來說說此次甲流的特點,以及它的到來是否會讓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感染流感與新冠病毒有何區別

流感病毒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流和乙流病毒,其中甲流易引起大流行。在北方地區,每年冬春季(11月至次年3月)是流感的高發季;南方地區有冬春季和夏季兩個流行高峰。

甲流的傳染源主要是甲流患者,其次是隱性感染者,患者自發病後5天內均可從鼻涕、口水、痰液等分泌物中排出病毒,傳染期約1周,發病初期2-3天傳染性最強。從傳播途徑來看,甲流以空氣飛沫傳播為主,其次是通過病毒污染的飲食器皿、毛巾等間接傳播,密切接觸以及在空氣不流通環境內接觸氣溶膠也是傳播途徑之一。

感染甲流與感染普通感冒、新冠病毒有什麼區別?

普通感冒一般由鼻病毒、冠狀病毒或副流感病毒等引起,傳染性低,呼吸道局部症狀較重,常常表現為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症狀,不伴發熱或有輕度、中度發熱,通常幾天可自愈。而甲流傳染性較強,除上述呼吸道症狀外,高熱、頭痛、乏力等全身症狀較重,且發病後可能出現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併發症。

感染新冠病毒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部分患者可出現鼻塞、流涕、咽痛等類似甲流的症狀;重症患者可出現呼吸衰竭、心肌炎、凝血功能障礙等多臟器功能障礙。

在臨床症狀方面,新冠病毒感染與甲流感染其實很難鑑別,與甲流的不同之處在於,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更強,部分患者可出現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結膜炎、腹瀉等症狀。根據患者發病的季節,醫生一般通過病原學檢測鑑別甲流、新冠病毒感染及普通感冒。

確診甲流是否需要做核酸檢測

有患者詢問,確診甲流需不需要做核酸檢測,這個問題沒有一致答案。在臨床上,甲流病原學診斷的金標準的確是病毒核酸檢測,敏感性和特異度均很高。甲流病毒抗原則普遍用於沒有核酸檢測診斷條件的醫療機構,抗原檢測陽性支持診斷,但陰性也不能排除流感。如果是無高危因素的輕症患者,沒必要專門進行甲流核酸檢測。

對於甲流,人群普遍易感,而以下人群易進展為重症:

1.年齡<5歲的兒童(年齡<2歲更易發展為重症);

2.年齡≥65歲的老年人;

3.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心臟病、肺病、腎病、代謝性疾病、神經系統或神經肌肉疾病、肝病、血液病);

4.處於免疫抑制狀態(如愛滋病、接受化療或類固醇治療、惡性腫瘤);

5.肥胖者(BMI>30kg/m2);6.妊娠及圍產期婦女(產後2周)。

因此,大家尤其是以上具有重症風險的人如果出現以下症狀,需及時就醫:出現多日高熱不退(>39℃)、脫水症狀(成人如口乾、尿少、尿色深等,兒童如皮膚干、眼窩凹陷、眼淚少、尿少等)、咳嗽劇烈伴大量黃色痰、呼吸困難或者胸痛、神志改變、嚴重嘔吐或者腹瀉等重症傾向。

甲流會不會引起「白肺」

與新冠病毒感染一樣,甲流也會引起重症肺炎(俗稱「白肺」),多見於老年人、兒童、孕婦和有基礎疾病等高危人群。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流感每年在全球可導致300萬至500萬例重症病例和29萬至65萬例呼吸道疾病相關死亡病例。與新冠病毒感染的機制不同,流感病毒HA蛋白與宿主細胞表面受體的結合是感染發生的關鍵一步,但二者通過不同途徑感染後,最終均會導致機體發生炎症反應,嚴重時出現重症肺炎,即「白肺」。

在當前疫情尚未結束的環境下,一些人擔心會同時「中招」甲流和新冠,這可能嗎?

我國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病毒研究所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肺炎的主要發生機制是新冠病毒與Ⅱ型肺泡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後,使新冠病毒進入肺泡細胞,導致肺泡受損;而感染流感病毒後的細胞通過一系列免疫反應上調ACE2的表達,打開了新冠病毒侵入肺泡細胞的大門,所以感染流感後可能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目前,我國關於甲流和新冠病毒同時感染的研究較少。國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兩者共同感染的發生率較高。一項來自美國密蘇里州流感流行季節(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合併流感病毒的發生率為33%,其中,流感病毒合併新冠病毒德爾塔感染的發生率是44%,合併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感染的發生率是27%,但接種流感疫苗的患者共同感染的發生率明顯降低。來自印度尼西亞的一份研究表明,甲流與新冠病毒共同感染的發生率是25%。

3種方式可有效預防感染

對於甲流的治療,目前臨床主要是對症支持治療,患者需注意休息、多飲水、保證營養。平時身體健康的年輕人一般不用過度擔心,即使不使用抗病毒藥物,5天至7天也可自愈,但需密切關注病情變化,病情較重時應及時給予抗病毒治療,如奧司他韋、帕拉米韋等。

最近,不少人因為恐慌搶購治療甲流的藥物奧司他韋,這是不妥的。奧司他韋是神經氨酸酶抑制劑的一種,這類抗病毒藥物屬於處方藥,應遵醫囑使用,以免濫用引起其他不良後果。

甲流患者大多預後良好,痊癒周期短,如無其他併發症,可在一兩周後康復。康復後可適當活動,運動循序漸進,運動量以患者不感到疲憊為宜。

其實,治不如防,大家應該更加重視甲流的預防,目前主要推薦疫苗預防、藥物預防、日常預防等3種預防方式。

疫苗預防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同時可顯著降低感染流感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所以,醫生推薦60歲及以上老年人、6月齡至5歲兒童、孕婦、6月齡以下兒童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每年優先接種流感疫苗。

藥物預防 藥物預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種,建議對有重症感染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觸者進行暴露後藥物預防,最好不要遲於暴露後48小時用藥,可使用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等。除抗病毒藥物之外,部分患者出現發熱、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如果影響到工作、生活,可以口服一些藥物緩解症狀,如口服布洛芬或者對乙醯氨基酚退熱;口服溴己新或氨溴索、愈創甘油醚等止咳化痰;口服一些複方製劑緩解症狀,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日常預防 採取日常防護措施也可以有效減少流感的感染和傳播,如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近距離接觸流感樣症狀患者、儘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等。同時,室內注意開窗通風,每次至少30分鐘,每日2-3次。由於近期多地發生學生感染甲流事件,所以學校更應重視師生的日常防護。

【醫師提醒】

打流感疫苗要注意什麼

為了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接種流感疫苗,大家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流感疫苗不是接種一次就可以一勞永逸,因為疫苗配方是在當年流行病毒毒株預測基礎上製成的,而流感病毒毒株幾乎每年都發生變異,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種;

2.接種疫苗2周至4周後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保護,為了在流感流行前產生抗體,應在當年流感疫苗上市後儘快接種,最佳接種時間是每年9月至10月;

3.接種流感疫苗應與接種其他疫苗間隔至少14天。

4.≥6月齡且無禁忌症的人群均可接種流感疫苗,但以下情況不宜接種:對雞蛋或雞蛋製品過敏;對疫苗中成分(活性成分、任何賦形劑、卡那黴素、硫酸新黴素、甲醛、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銨、山梨醇80等)過敏;其他嚴重過敏體質;急性發熱、急性感染及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曾患格林巴利綜合徵;有疫苗生產廠家說明書中明確列出的禁忌症。除上述情況外,各類疾病的重症患者也需謹慎接種。

供圖:視覺中國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汪丹

編輯 匡峰

流程編輯 嚴聖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