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脫掉呼吸機、拔除氣管插管,轉到感染病科普通病房,我才覺得又活過來了!」今年50多歲的耿女士(化名),因高熱、重症肺炎難以消退被轉送到浙江省人民醫院,這麼危險的經歷原因是和她喜歡養雞鴨有關。

喜歡養雞鴨,染上鸚鵡熱

耿女士常年干農活,身體一向不錯。不久前,她莫名其妙出現高燒,咳嗽咳痰。自以為是普通感冒,耿女士一開始自行服用家裡常備的一些感冒藥,但症狀沒有改善。

在當地醫院一查,發現她血的炎症指標非常高,肺部CT提示肺部發炎。奇怪的是,醫生給她用了抗生素後,病情還不見好轉,持續發熱,並逐漸出現胸悶氣促的症狀,氧飽和度很低等危象。醫生跟耿女士及家屬坦言,現在病因不明,且病情十分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建議趕快轉上級醫院。

耿女士被緊急轉診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在急診室複查肺部CT發現其兩肺都有病變,且右肺都變白了,考慮「重症肺炎」,氣管插管後收入重症監護病房(ICU)。因病情危重且複雜,邀請了感染病科潘紅英主任會診。

潘主任詳細了解病史後,認為這麼迅速進展的肺炎,外院抗感染效果又不佳,需警惕非典型病原體。進一步詢問家人,了解患者平日裡習慣喜好,順藤摸瓜很快發現原因。

原來,耿女士喜歡在家裡飼養雞鴨,「在農村,蟲蟲草草多不費糧,再說,來了客人,或逢年過節宰個雞殺只鴨有了主菜,蠻方便,家養的土雞鴨鮮得很呢,沒想到……」這些情況讓潘主任心裡基本有譜,近年來已收治多例這樣的病例。不出所料,氣管鏡等檢查證實了判斷,耿直女士果然是患上「鸚鵡熱衣原體肺炎」

病因明了,醫生馬上調整方案進行針對性治療,耿女士的病情改善明顯。轉到感染病科普通病房後,潘紅英及團隊主任醫師楊丹紅,主治醫師黃益澄、戴伊寧等,進一步鞏固性治療,使她順利恢復,很快出院。

接觸鳥禽應作好防範

潘紅英主任表示,鸚鵡熱又稱為「鳥疫」, 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由攜帶鸚鵡熱衣原體的鳥類及禽類傳染給人,最初發現本病多見於玩賞鸚鵡者,故命名為鸚鵡熱。需要引起大家警惕。

「一般認為,混於塵埃中的衣原體或感染性氣溶膠可經由呼吸道引起吸入性感染;而接觸帶菌鳥或禽類及其污染的分泌、排泄物等,則可經有破損皮膚或黏膜以及消化道等多種途徑獲得感染。」

鸚鵡熱衣原體侵入人體後,潛伏期一般為7-15天,短者3天,最長可達45天。臨床表現常見為高熱、寒戰、劇烈頭痛、肌痛、乾咳、呼吸困難和胃腸道反應,易有肺外器官的受累。鸚鵡熱衣原體感染的治療一般給予四環素類,次選大環內酯類等藥物。治療療程至少10-14天,延長療程至2-3周可減少復發。由於鸚鵡熱的症狀和流感非常相像,因此早期臨床很容易誤診。

潘紅英提醒,頻繁密切接觸鳥與禽類的人群,為鸚鵡熱衣原體感染的高危人群。要遠離鸚鵡熱:一,人們平時要儘量做到不要接觸活鳥和活禽,注意保持飼養鳥禽的環境衛生,在清潔糞便時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二,接觸鳥與禽類的人群平時加強鍛鍊,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強自身免疫功能;三,食用禽類時要徹底煮熟;四,接觸鳥禽後出現發熱等症狀,應立即就醫,同時把飼養接觸鳥禽的情況告知醫生,以便準確診斷,及時治療。

來源:潮新聞·錢江晚報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宋黎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