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醫是慢病郎中,其實並不然,中醫對於急症通常達到一劑知,二劑已,復杯而愈。從先秦到近代, 無數中醫大家在急診學中不斷的創新,並做出了巨大貢獻。

秦漢前就有對於急症的經驗論述,載有暴厥、煎厥、卒厥,為中醫的急症打下了基礎。

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首創了急症的六經辨證。對高熱、結胸、出血、暴喘、暴吐、暴利、厥逆,做出了獨特的辨證論治的方法。

東漢末年華佗的用於急症手術的麻沸散。

東晉葛洪的口對口人工呼吸。

唐代孫思邈的蔥管導尿法。

金元四大醫家,其中三大醫家劉完素對熱病首創辛涼解表,瀉火養陰之法。李東恆的甘溫除大熱治療內傷急症。張從正用汗、吐、下、三方治療急症。

明、清、醫家致力於溫病研究,創立了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為瘟病的急症治療奠定了基礎。

近代的中醫大家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的急性中風理論和方法仍是當今中醫的指南。例一,八歲男孩患腦膜炎。症見昏昏欲睡,呼之不應,周身灼熱無汗,三日無大便,兩寸脈滑長。此乃溫熱之病,陽明實熱已實,其熱上升入腦。腦藏神明主知覺。投入大劑白虎湯以清胃腑之熱,佐以輕清之品引藥的涼力上行,則腦之熱及胃臟之熱全消,精志清醒,達到了復杯而愈。

現在麻黃湯、承氣湯、冠心蘇合丸、牛黃安宮丸、生脈飲等仍被中醫急症沿用。

中醫急症學的問世,突出了中醫急救的特點,拓展中醫急救的領域。其中的高熱、喘脫、大咳血、心痛、胃脘痛、嘔血、便血、關格、中風、急黃、昏迷、抽搐、中毒、厥脫、急性吐瀉等。成為中醫的治療急症的教學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