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節到來之際,位於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內(以下簡稱「熊貓基地」)的大熊貓博物館迎來了一位「新朋友」——仿生大熊貓機器人「小川」。

1月20日,記者從熊貓基地獲悉,已於19日在大熊貓博物館「竹林隱士」展區正式對外發布「小川」。此次展出的仿生大熊貓機器人是全球首隻,極高的仿真外形吸引大批遊客駐足觀看,遊客們紛紛與「小川」互動對話,了解大熊貓相關科普知識,探索大熊貓的奧秘。

仿生大熊貓機器人「小川」

為提升大熊貓博物館的服務質量,增強遊客體驗感,傳播大熊貓文化,熊貓基地委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機器人實驗室(以下簡稱「中國科大機器人實驗室」)研發製作了這隻仿生大熊貓機器人。據了解,這隻仿生大熊貓機器人在交互機器人形態、非封閉場景下的人機互動範式以及智能體底層行為邏輯範式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機器人實驗室博士生曹榮昀介紹稱,團隊首次採用了「動物+人+機器人」的設計理念,實現動物外形與人類交互方式相結合;還提出了目標場景下的「弱支配性策略」,即無論交互人以什麼行為輸入,「小川」都能找到較優的反應策略。實現大熊貓機器人「小川」和遊客之間的通暢對話交流,為遊客解答大熊貓相關科普知識。

另外,中國科大機器人實驗室團隊將目光注視與跟隨、眼球眼皮聯動和面部微表情等仿非意識行為納入機器人的設計與實現,形成仿非意識行為與仿意識行為並重的行為範式。在與遊客對話交流過程中,「小川」能做出各種豐富表情動作,例如高興、認同、生氣、擁抱、動耳朵、眨眼睛等。

大熊貓博物館內的仿生大熊貓機器人「小川」

中國科大機器人實驗室主任陳小平表示,「小川」是實驗室研發的多模態交互系列機器人中的最新款,通過機器人情緒狀態等級和類型的變化,可以和少年兒童進行更加生動的交互。

位於熊貓基地內的大熊貓博物館建築面積7179平方米,展示面積4342平方米,是全球首家以大熊貓為主題的互動體驗專題博物館,也是全球占地面積最大、科技感最強、互動體驗最深入的大熊貓博物館。

成都大熊貓博物館負責人金雙表示,大熊貓博物館內充滿了沉浸式和互動元素,仿生大熊貓「小川」的「誕生」增添了博物館的趣味體驗性,也進一步推動了科技與大熊貓文化的深度融合。

紅星新聞記者 林聰 圖據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