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是中醫對人體內氣和血的統稱,氣與血是生之根、命之本。所以,補氣血可以強化人體機能,提升身體素質,也能防止一些疾病入侵身體。因此,建議朋友們的日常養生與保健一定要將補氣血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中醫提到的「血」是具有營養和滋潤功效,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但「血」除滋養作用外,還有養育心神、調節津液、平衡陰陽、抵禦外邪等諸多功效。

如果出現「血虛」,會表現為倦怠乏力、面色蒼白、頭暈眼花、耳鳴、失眠多夢、心悸、言語低微、易外感且纏綿不愈等。

中醫認為,「氣為陽,血為陰,陽主動,陰主靜」、「氣無形,血有質」「氣血」相互維繫,相互依存,共同保持機體陰陽平衡,臨床上「血虛」與「氣虛」往往同時出現,表現為「氣血不足」,即使沒有「貧血」,也需要進行調治。

「氣血不足」會有哪些症狀呢?

1、血虛兼氣虛

主要表現為倦怠乏力,面色蒼白、頭暈眼花、耳鳴、失眠多夢,心悸,言語低微,舌胖。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用藥:補血兼顧補氣,選用當歸、熟地,首烏,桑葚、龍眼肉、白芍、阿膠、紫河車等補血,人參、黨參、黃芪、山藥、白朮、大棗、甘草補氣。

2、血虛兼陰虛

主要表現為面色潮紅、咽干口燥、五心煩熱。

用藥:補血配伍補陰藥,枸杞、山茱萸、女貞子、龜板膠等。

3、血虛兼陽虛

主要表現為面白虛浮、畏寒肢冷、納差便溏、苔水滑。

用藥:補血聯合溫陽藥物,附子、菟絲子、肉蓯蓉、鹿角膠等。

最後提醒大家,一定要經過專業醫師的辨證後,指導用藥!不可擅自使用。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分享到這裡,我是老中醫顏頎,歡迎關注我,如果你有相關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