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中國青年報發布了一則來自河南平頂山的新聞視頻:6旬腦梗父親不慎摔倒,兒子飛奔過去護住父親的頭部,兒媳與孫女也趕忙上前攙扶。一家人暖心的行為感動了大批網友,家人對患有腦梗的父親無微不至的照顧與全心全意的關心也讓網友們大呼「孝順」。

現實中這樣的「腦梗家庭」也有很多,家中六旬七旬的老人因為各種原因患上腦梗,只能麻煩兒子兒媳照顧。一方面,老人本意不願太多麻煩孩子,身體虛弱不說,心理壓力就很大;另一方面,兒子、兒媳也有自己的家庭與生活,腦梗老人致使家庭經濟負擔上升,照顧者承擔的照顧負擔也陡然加重。

而事實上,腦梗又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據《神經病學》,腦梗死約占腦卒中的70%,而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我國約有一千三百萬腦卒中患者。那麼經過推算,我國約155人中就有一人可能患有腦梗,也就是說,按四人口家庭來算,每38戶家庭中就有一戶深受腦梗困擾

為了不給家人添不必要的麻煩,也為了自身的身體健康,認識腦梗、預防腦梗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篇文章將會為大家科普相關知識。

腦梗死亡率高達70%!再不重視就晚了

腦梗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據數據推算,患病率約為1/155,又由於患者多為中老年人,患病後需要後輩照顧,故而可以被稱為是一種「家庭病」。不給家人增加負擔,是幾乎所有中老年人的心願,就腦梗方面來說,完成這一心願的第一步是認識腦梗。

腦梗,即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一種腦血管病變引起的大腦功能缺損的疾病。具體來說,腦梗的發生主要來源於外傷等各種因素引起的腦部血管病變,病變的腦部血管造成大腦供血障礙,進而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從而壞死或軟化。

壞死的腦組織又會引發偏癱、失語、吞咽功能障礙等大腦功能缺損症狀,這就是腦梗。

腦梗的主要症狀表現為肢體麻木、口歪舌斜、偏癱、失語、頭暈、視力下降等等。待病情進一步加重時,還會出現應激性潰瘍(可以理解為急性出血性胃炎,胃黏膜產生急性病變)或腦疝(即病變的腦組織膨脹後,擠壓血管、神經等致使其移位)等症狀。

現今,腦梗已經稱為我國第一致死病因,高達70%死亡率,是腦梗「聲名在外」的關鍵。與此同時,腦梗還具有致殘率高、發病緊急、病情進展快等特點,一旦腦梗發作,如果不及時送醫,不僅會使失語、頭暈等症狀加重,還可能出現意識障礙、四肢癱瘓等致殘症狀,更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再者,腦梗的後遺症發生率很高。醫學上對於腦梗後遺症的敘述為:發病一年後,仍舊有肢體方面、語言方面的障礙,而數據顯示,腦梗後遺症的發生率高達30%。

其實詳細來說,腦梗的後遺症常見運動、語言、認知等功能障礙,我們常說的偏癱,就是運動功能障礙的典型例子。常見的語言方面的障礙,在器官方面表現為嘴歪,面部、尤其是咬肌附近肌肉僵硬,而在神經方面表現為發音出現障礙,吞咽困難等等。至於認知障礙,常見的表現為記憶力衰退,智力下降等等。

最後,功能障礙的恢復普遍需要較長時間,而長時間處於恢復期會使患者產生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負性情緒致使腦梗這種身體疾病的恢復期加長,久久不能回歸正常生活又會導致負性情緒產生,最終形成惡性循環。這種惡性循環不僅會影響到腦梗後遺症的恢復,更會增加腦梗復發的風險

可見,腦梗的「惱人之處」不僅在於其極高的死亡率、致殘率與糟糕的發病症狀,更在於患病後繁雜的後遺症與長時間的恢復期,無論哪一種,都是病人本身與照顧者的麻煩事。不過幸運的是,腦梗是可以預防的,且腦梗前兆期的治療不論從治療效果還是從後遺症發生率、復發率來說,都會比後期令人滿意地多。

其實,想要避免上述糟糕的狀況比想像當中容易,因為在腦梗來臨之前,會先經歷6個症狀,只要把握好先兆期的症狀,儘早就醫檢查,就可以極大降低腦梗死亡率與復發率。那麼,這6大症狀是什麼呢?

腦梗是拖出來的?腦梗來臨前,會先經歷6個症狀

腦梗在發作前是有預兆的,如果能夠及時發現腦梗的前兆,進而及時進行預防或者治療,就能有效降低腦梗死亡率。醫生總結了腦梗來臨前的6大症狀,讓我們來一一了解。

眩暈

眩暈是包括腦梗在內的腦血管疾病的先兆症狀中非常常見的一種。從醫學專業角度上解讀,眩暈是一種運動性錯覺,是在沒有做出旋轉動作的情況下,感覺到周圍的環境,比如房間和房間裡的物體在旋轉,嚴重的時候甚至不敢睜開眼睛,有時還會伴有噁心、心慌甚至嘔吐的症狀。

大多數人會將眩暈與頭暈搞混,可是其實從專業角度來看,頭暈更傾向於一種昏昏沉沉、恍恍惚惚的感覺,而眩暈的感覺其實與原地快速旋轉幾圈後「天旋地轉」的感覺更加類似。它們二者最主要的區別在於,頭暈可以通過休息得到緩解,而眩暈不可以,甚至會持續數小時、數日不等

眩暈往往代表著腦部供氧不足,而在上文對腦梗的定義中,我們就已經強調過,腦梗的成因主要是腦部血管病變造成的大腦供血、供氧不足,故而眩暈是腦梗先兆的典型症狀。

要更形象地理解眩暈與腦梗的關係,可以模擬清晨起床的場景:很多人在清早起床時都會有「眼前一黑」、「暈了」等一過性的眩暈症狀,這主要是由於起床時腦部血管內血流速度最慢,血液還處於濃稠狀態造成的腦部供氧不足。

劇烈頭痛

大腦供血、供氧不足,除了導致眩暈,還會導致劇烈頭痛。這種劇烈頭痛在休息後可以得到緩解,可是依舊會反覆發作,頭痛的同時還可能伴有麻木、乏力等症狀。

與腦梗相關的的劇烈頭痛症狀往往不可以單一分析,因為腦梗患者往往還患有其他的基礎病,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動脈硬化等。可以說,如果有患有上述常見基礎病的患者,同時出現劇烈頭痛的症狀,那麼及早就醫,趁早檢查,就可以儘快發現腦梗症狀,做到防患於未然。

平衡功能障礙

平衡是指,當機體處於某種穩定狀態時,無論自身做任何運動,或者受到任何外力,都能夠通過機體自身自動調整,而後維持該姿勢。比如日常站立、行走等動作都依賴機體的平衡系統實現

人體的平衡功能主要依賴神經中樞系統中的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進行調節,然而對於腦梗患者來說,腦血管病變引起的腦組織壞死等問題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影響,從而導致平衡功能失調。

腦梗患者的平衡功能障礙常見的表現有:站立不穩、步行困難、身體向一側傾倒、身體搖搖晃晃、肢體動作笨拙等,嚴重時還會對患者的關節靈敏度造成影響。

有上述幾點平衡功能障礙的中老年朋友可以自己對號入座。

犯困

犯困、打哈欠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事,但是如果有潛在腦梗患者出現經常犯困的情況,就需要引起重視。

比較容易甄別的地方在於,作為腦梗前兆的犯困症狀,往往還伴隨著眼底有紅血絲或者流鼻血,因為這表示腦部血管出現了一定的問題。

視物模糊

中老年人常常會出現眼花的情況,但如果他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容易發展為腦梗的基礎病,同時出現視物模糊的情況,就不可輕易忽略,因為腦梗也會引起視物模糊。

腦梗引起的視力模糊可以被細分為三種,分別為腦幹梗死、視覺通路受損和視覺中樞受損。

腦幹梗死是由於中腦或腦橋受累,累及了與眼球相關的神經核,導致的視網膜上出現的兩個成像;視覺通路受損,指從眼部的視神經到大腦枕葉的視覺通路受到了損傷;視覺中樞受損,常見的有大腦枕葉中的視覺中樞受損,這主要表現為視野缺損。

所以,如果有患有基礎病的朋友出現了視野缺損(即看東西時總是缺一塊)、視物模糊視物成雙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

吐字不清

腦梗前兆症狀的最後一個是吐字不清,患者常常感到說話時舌頭不受自己控制,說話不清晰,或者突然說不出話來少數患者會發生吞咽困難的情況,同時,我們也將嘴角流口水、嘴眼歪斜等包含在吐字不清的大範圍內。

出現吐字不清的情況,主要是因為舌肌、咬肌等與說話有關的肌肉受大腦控制,腦梗可能會導致控制舌肌、咬肌等的神經發生異常。

如果有中老年朋友發生上述六種症狀中的一種或幾種,同時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基礎病,建議患者不要過於緊張,在家屬的陪同下儘早就醫檢查。如果檢查後確診腦梗,也不用慌張,遵醫囑配合治療即可,因為緊張、焦慮的情緒也會對病情產生負面影響。

腦梗急救3小時,日常養神3分鐘,牢記這些救命數字!

雖然腦梗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特點,但是只要能夠及時識別腦梗的先兆症狀,對號入座後在家屬的陪同下及早就醫檢查,就能夠將患病風險降到最小。如果不幸確診腦梗,也千萬不要慌張,只要遵照醫生囑託,積極配合治療,就能降低死亡或殘疾的風險。

不過,腦梗與其他很多疾病一樣,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上文介紹的通過來臨前的6個徵兆識別腦梗的方法,只能用於慢性期,腦梗的急性發作總是來得措不及防,這就需要了解相應的急救知識。

人民日報曾經報導過一則關於急性腦梗的新聞:上海一位77歲的老太太獨自在家,不慎摔倒後突發腦梗,待急救人員花了三小時以上趕到現場後,卻發現老太太左側肢體已經徹底無法動彈。

這則新聞告訴我們一條重要信息:腦梗急性發作後3小時內,是治療救援的黃金時間

在這裡,我們要先了解腦梗溶栓治療,是指用藥物使得腦部堵塞的血管再通,而溶栓治療最常見用於腦梗急性發作期的治療。據人民日報數據顯示,腦梗急性發作4.5~6小時內都是溶栓治療的有效時間,但是如果能將溶栓治療精準控制在發作後3小時內,那麼超過50%的患者都會康復,或部分康復。

在日常調養與預防方面,「醒來養神3分鐘」是非常有效的腦梗預防方式。臨床研究表明,許多患者是在突然從睡眠中醒來的那一剎那突發腦梗的,最常見的是突然從臥位變為坐位。因此,不論什麼時候醒來,先不要急著起床,而是先躺著養神3分鐘,再起床,就能給血管充足的適應時間,進降低腦梗風險

其他的預防方式還包括但不限於平衡情緒、戒菸戒酒、清淡飲食、早睡早起等等。

最後,希望所有的中老年朋友重視腦梗,在出現先兆期的6個症狀時及時就醫,儘早治療,擁有強健的身體,也擁有「不麻煩家人」的心理底氣。

參考文獻:

[1] 賈建平. 神經病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2] 王班,關天嘉,尤莉莉,等.我國缺血性腦卒中殘疾情況以及其影響因素[J]. 中國全科醫學,2016, 19(2): 216-219.

[3] 陳偉偉,高潤霖,劉力生,等.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概要[J]. 中國循環雜誌,2017, 32(6): 521-530.

[4]王艷秋.腦梗後遺症患者運動功能康復護理措施及效果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 18(76): 251-253.

[5]謝娟娟,陳宇鑫,羅鴻波. 不同頻率重複經顱磁刺激對急性期腦梗死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療效的觀察[J].中國療養醫學,2019,28(11): 1137-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