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到周圍氣氛感染,蔣大爺也有點緊張,他有「三高」,而且抽了幾十年的煙,雖然這兩年戒菸了,但是依然擔心會得腦梗。子女也總是打電話給他,叫他暫時別去跳廣場舞了,出門戴好口罩。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他最近經常感覺心慌,難道是腦梗來了嗎?

腦梗的症狀經常被忽視,你對它的了解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從研究數據來看,還有很多是無症狀腦梗死,在你不知道的時候就發作了。尤其是在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中,發病率達到37.33%。

如果你存在肥胖、長期抽菸、血脂異常等因素,哪怕沒有症狀出現也要及時就診檢查,防止腦梗突然來臨。

而已經出現心慌症狀的朋友,更要做好預防措施,同時還要搞清楚到底為什麼會心慌?

腦梗背後不是大腦,而是心臟?來和大家聊一聊房顫

健康的心臟一直保持著某種規律,每天不停重複跳動,而當心臟無規律顫動時,產生的電流就超出處理能力,讓患者感覺自己的心慌不對勁,一會跳動強烈一會跳動減弱。

因為出現時間長短不一,沒有規律,常常會讓患者忽視,還以為是自己想多了、心理原因導致的。

事實上房顫每年引發約60萬腦梗病例,需要人們高度警惕,當你感覺自己經常心慌時,如果還有乏力、喘不上氣、頭暈、看字模糊等情況,建議儘快就診。

你可能會說我這些症狀都沒有,心慌也可以忽略不計,那麼就要回到上面說的那個問題了,很多腦梗死是無症狀的。


自我感覺沒有症狀,但其實已經影響了心臟功能,影響了正常泵血。人體內的血管是相通的,當心臟收縮沒有雜亂無章後,有的地方的血液無法及時運輸出去,於是形成血栓,尤其是高血脂的朋友,出現這種情況更常見。

一旦血管被堵死了,接下來的症狀就比較明顯了,例如肢體無力、下肢冰涼、說不出話等等。預防腦梗,一方面要規律服用藥物,另一方面還要改善飲食,因為腦梗多半和「吃」有關。

愛吃3種食物的人,儘快調整飲食

吃到身體裡的各種養分會改變血液狀態,如果經常喝含糖飲料,血糖會快速升高,一旦某一天身體代謝不掉,就可能變成高血糖,增加腦梗風險。你攝入的糖比你想像得更多,比如說一瓶中等大小的可樂,其中含有53克糖,再吃一些甜點、零食,這一天的攝入量就高了。


再比如說醃漬物,各種醬豆、酸菜等,也是有很多鹽的,鹽不僅會損傷血管,還會降低腎臟的過濾能力,最後增加血管堵塞風險。

最後一種是各種肉乾、香腸、午餐肉等,其中的添加劑、糖、鹽都比較多,經常吃對血管有害。而且營養比較少,還是吃新鮮的肉比較健康。

會吃的人血管更健康,腦梗風險降低

上面提到的三種食物,平時都要少吃。不是說糖、油、肉一點都不能吃,而是要學會掌握量,不僅要考慮到烹飪時添加的調味料,還要把平時吃的零食、小菜中的含量也計算出去。


健康的飲食其實呼之欲出,就是少鹽、少糖的食物,買回來的瓜果蔬菜不需要太複雜的烹飪方式,可以生吃的就直接清洗乾淨生吃,或者焯水後涼拌,薯類、根莖類可以蒸煮一下,不用放太多調味料,食物本身的味道就很美味,可以用蔥姜蒜增味。

肉食在選用的時候要選擇新鮮的肉,加工肉雖然吃起來很方便,但是對身體影響很大,生肉買回來蒸著吃或炒著吃都可以,記得搭配蔬菜營養更全面。

腦梗來得靜悄悄?睡覺時常常有5種不適,記得排查

①睡覺後嘴巴無法緊閉,總是不自覺張開,有口水流下來沾濕枕巾,說話就像含著口水。

②已經睡了幾個小時,但還是哈欠頻繁,就像沒睡醒一樣。老年人午休時間過長需要警惕。

③因為發麻而醒來,醒來後發現手腳沒有知覺,沒辦法按照自己的意願活動,甚至無力起床。

④睡覺時太陽穴或後腦勺有緊繃感、疼痛感,但是具體不知道疼痛位置在哪裡。


⑤睡覺時朦朧中睜眼發現眼前一片黑,但是過一會又好了。

如果你平時愛抽菸,抽菸年限超過15年,或者有熬夜、飽食的習慣,要注意檢查血脂、頸動脈,關注血管健康,有可能某處已經發生輕微堵塞。

「陽過」後感覺心率加快,是心肌炎還是腦梗?

病毒在人體搞破壞,心肌會有反應,導致心率加快、胸悶,心慌等不適症狀,這是身體還沒有恢復的表現。年紀大、有慢性病的人,感染病毒後可能會讓病情加重,心臟出現變化,所以最好在感覺到不適的時候做心電圖等檢查。

年輕人也要注意身體,不要太著急進行運動,此時心肌還沒有完全恢復,心臟功能和平常不一樣,需要一段時間休養,如果著急運動的話也會出現輕微心慌不適感,此時要立刻停止運動。

大家要注意保護身體,還沒有恢復時不要吃得太油膩太重口,不可抽菸喝酒,適當休養身體會慢慢恢復,不必過於緊張,有三高問題的朋友還是要多注意,防止腦梗突發,要注意睡覺時有無異常。

參考資料:

[1]新冠感染核酸和抗原已轉陰,為何還會胸悶氣短、心率加快?·齊魯壹點.2022-12-27

[2]「陽過」後心跳加快就是心肌炎?警惕這些症狀!.杭州交通918.2022-12-28

[3]國人無症狀腦梗患病率達5.79%!超140萬國人分析·中國循環雜誌.2022-11-01

[4]全國血管健康日丨腦梗的"源頭"已經找到?或挽救百萬人生命!·渭南科普.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