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惠為患者做超聲檢查。

  「鼓肚子,憋住氣。」1月9日上午,市第二人民醫院門診四層的超聲診斷科門前,人頭攢動。檢查室內,超聲診斷科主任王錦惠身體右傾,右手拿著探頭在患者腹部反覆掃查,目光牢牢鎖在超聲顯示屏上。這個動作,從上班開始,她足足保持了4個多小時。

  「對每一份報告負責,對每一位患者負責,是我的職責所在。」王錦惠說到做到。這一干,就是35年。

  鑽技術 火眼金睛查病灶

  「不著急,慢慢躺下。」檢查室內,王錦惠溫柔地提醒著孕婦。「醫生,胎兒健康嗎?」孕婦略有緊張地詢問著。「別緊張,孩子發育正常,這是孩子的樣子,你看一下。」王錦惠的話讓孕婦放鬆了下來。

  面對每一位患者,王錦惠都一樣「疼愛」。幾年前,一位患者做乳腺小葉增生的常規彩超複查。檢查中,王錦惠發現其右乳一處很小範圍的乳腺組織血流分布存在異常情況,診斷建議儘早手術並詳細說明診斷情況。不多日,這位患者病檢結果為乳腺導管原位癌。

  「超聲科診療不同於臨床醫生搶救患者般驚心動魄。我們必須靜下心來,用鷹一般銳利的眼睛,捕捉屏幕上的『蛛絲馬跡』。必須認真、細緻、嚴謹,為臨床醫生診斷決策提供科學、可靠的超聲診斷建議。」王錦惠說。

  搞科研 勇於挑戰立新標

  除了日常門診外,王錦惠一心撲在科研上。2022年,王錦惠主持完成的省科技廳課題項目「糖尿病足下肢動脈病變的超聲造影評價研究」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這是她主持完成的第四個科研項目。

  從開題立項、課題設計,到查文獻、做實驗、完成科研項目,至少要花上2年至3年的時間。對此,王錦惠有感而發,「科研要做得出色是不易的。每次的科研項目都要具備創新性、實用性、可複製性,我們研究的是別人沒有完成或不曾接觸的事物,這也意味著我們碰到困難時需要自己探索。這期間,需要閱讀大量的國內外文獻資料,反覆做實驗。通過閱讀文獻,汲取他人的思想精華,將更多先進的理念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摸索建立更多疾病的超聲診斷標準,這是服務患者的又一種形式。」

  為了順暢閱讀學習國外文獻資料,不管多忙多累,每晚臨睡前,王錦惠都會學習30分鐘英語。「這是我每天必做的事,也成了我的興趣愛好。」

  帶團隊 精益求精追卓越

  「一個人強,不是強,團隊強,才是真正強。」作為超聲診斷科主任,王錦惠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醫生。

  王錦惠自己製作課件,定期為年輕醫生授課、培訓;遇到疑難病例,組織病例交流討論,每個團隊成員發表自己的見解,分析總結並加以糾正;帶領團隊努力鑽研新技術,不斷進軍疑難雜症的診斷領域。

  如今,超聲診斷科已發展壯大,團隊成員15人,在省內率先開展多項新技術項目,不僅為醫院填補多項技術空白,而且部分項目在省、市做到領先。

  也正是源於王錦惠對待事業的那份敬畏、執著、奉獻,她相繼榮獲「山西省三晉英才」「山西省優秀女醫師」「太原市名特醫學專家」「太原市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稱號。面對榮譽,王錦惠說:「醫術精湛是醫生的本分,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是醫者永恆的追求,而得到患者的信任是醫者最大的快樂。每一份榮譽都是新的起點,更是一份責任和使命。」

  記者 劉 濤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