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連花清瘟、進口抗病毒藥物、蒙脫石散等藥物後,連日來,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正在成為新冠大流行中被搶購的又一目標。據媒體報導,其價格已從正常的幾百元一支上漲到超過兩千元。

靜注人免疫球蛋白,被簡稱「靜丙」或者「丙種球蛋白」,用於治療原發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繼發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兒童川崎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1月4日,一位兒科醫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現在川崎病患者,找不到免疫球蛋白了。」川崎病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兒童疾病,在發病後需要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療。

一位中日友好醫院的呼吸科醫生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直截了當地說,「目前國際上沒有任何關於(被瘋搶的)免疫球蛋白能夠治療新冠感染者的循證醫學證據。所以我們是不推薦使用的。」

1月5日,國家衛健委聯合國家中醫藥局發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第十版診療方案中提到,靜注 COVID-19 人免疫球蛋白,可在病程早期用於有重症高風險因素、病毒載量較高、病情進展較快的患者。不過,此免疫球蛋白並非人們目前購買到的普通靜注人免疫球蛋白。


被瘋搶的丙種球蛋白並非針對新冠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藥劑科徐培紅等人2020年發表的論文《中國血液製品生產、使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指出,在國內血液製品市場上,人免疫球蛋白占比14.53%,其它血液製品類藥物還包括人血白蛋白、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

靜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是機體免疫系統受到抗原刺激後產生的一種免疫物質。免疫球蛋白可分為IgA、IgG、IgM等多種亞類,作為藥用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

丙種球蛋白臨床主要用於增強免疫力,治療原發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繼發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治療低丙種球蛋白血症、抗體缺乏病或其他免疫缺陷狀態時,靜丙可通過提供被動免疫,亦即提供足夠濃度的抗體抵抗多種病原體,從而發揮抗炎作用。

「丙種球蛋白我們在臨床治療新冠患者中很少用,只是在治療兒科的一類疾病,叫多系統炎症綜合症(MIS-C)的時候,這種藥物是有臨床數據支持、而且是被納入相應指南的。」北美華人醫師聯盟主席、美國心臟病學會專家會員(FACC)高磊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

在2022年3月發布的第九版和剛剛更新的第十版診療方案中,新冠的「抗病毒治療」都包括了五種療法:抗病毒藥物、單克隆抗體、靜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和康復者恢復期血漿。

在靜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方面,兩版方案均寫道:可在病程早期用於有高危因素、病毒載量較高、病情進展較快的患者。第十版診療方案中寫道:使用劑量為輕型100mg/kg、中型 200mg/kg、重型 400mg/kg,靜脈輸注,根據患者病情改善情況,次日可再次輸注,總次數不超過5次。

「目前大家搶購的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並不是新冠患者特異性治療藥物;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才是新冠肺炎特異性治療藥物。」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李夢指出。除了靜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還有很多免疫球蛋白是特異性的,比如,B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等。也就是說,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只是「靜丙」中的一種。

2021年9月初,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宣布,集團血液製品板塊企業天壇生物研製的靜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開展臨床試驗。天壇生物方面表示,靜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為治療用生物製品一類新藥,是全球首款採用新冠滅活疫苗免疫後血漿製備的新冠肺炎特異性治療藥物。換句話說,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是對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進行提純,製作出含有康復者抗體的球蛋白。

據介紹,天壇生物是中國生物旗下唯一的血液製品專業公司。該公司當時公告,靜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是天壇生物獨創產品,國內外無同類產品上市,該產品目前已投入研發2977.29萬元。

2022年2月,天壇生物發布信息,其靜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目前已根據藥品臨床試驗的要求,完成臨床倫理審查、臨床用藥清關、臨床前入組等準備工作,於近日在阿聯開展Ⅱ期臨床試驗。但根據記者查詢,截至目前,並沒有該款藥物完成臨床試驗或上市的消息傳出。

《中國新聞周刊》諮詢了北京和廣州多家醫院的重症科和感染科主任,其均表示,這款針對新冠的免疫球蛋白沒有上市,而且自己也沒有用過。

丙種球蛋白治療新冠重症:缺乏證據支持

北美華人醫師聯盟主席、美國心臟病學會專家會員(FACC)高磊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近來,北美華人醫師聯盟組織了很多場美國醫生和中國醫生都參與的在線會議,會議主題是關於美國抗疫的治療經驗和最新進展。「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治療中使用的方案必須要有臨床數據的支持,比如,關於頗受爭議的激素治療,其在新冠治療當中已經積累了越來越多的有效證據。」他說。

然而,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用於新冠治療,就屬於沒有得到證據支持的那一類藥物。新冠患者從重症到危重的轉變,可能與過度的免疫反應有關。因此,包括皮質類固醇等抗炎類藥物已被重新用於治療重症新冠感染者。然而,同為抗炎類藥物的丙種球蛋白,在治療新冠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上存在爭議。

近期,不同的醫院發布的診療參考指南當中,對免疫球蛋白的態度不同。比如,華西醫院的診療指南中,對丙種球蛋白進行了推薦。北京清華長庚呼吸科建議,對於重型或危重型新冠病毒性肺炎患者,建議丙種球蛋白和糖皮質激素激素配合使用,也可單獨使用;此外,也可應用新冠病毒特異性免疫球蛋白或單克隆免疫球蛋白進行治療。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控中心等機構並未將丙種球蛋白納入新冠治療方案。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詹慶元等人近日發表的「奧密克戎所致新冠重症感染臨床救治專家意見」明確指出,不推薦使用丙種球蛋白和恢復期血漿救治。

2022年7月,台灣醫生賴志政等人在《抗病毒治療專家評論》上發布了一項研究,這項納入了472名患者、6項靜注人免疫球蛋白隨機對照試驗的薈萃分析表明,從死亡率、機械通氣、入住ICU的需求以及住院時間等方面來看,在住院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中,使用丙種球蛋白並不能改善臨床結果。

類似地,2022年2月,一篇發表於《柳葉刀-呼吸病學》的論文報導了在法國開展的一項多中心、雙盲、安慰劑對照II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在因AR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而需接受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的中重度新冠患者中,在接受評估的第28天,靜注免疫球蛋白並沒有改善受試者們臨床結果。此外,研究結果還顯示,使用丙種球蛋白的研究組發生嚴重不良事件的概率升高,主要包括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等。

2022年1月27日,來自北京協和醫院內科ICU主任杜斌、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邱海波等諸多重症專家在《免疫學前沿》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文章分析了2020年武漢疫情期間,來自19家醫院的754名ICU住院患者的情況,其中392名接受了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療。結果沒有發現使用丙種球蛋白與降低死亡率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也未發現得到任何生存獲益。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今年1月初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靜脈用丙種球蛋白能夠減少炎症反應,但只建議在治療重症病人時使用,他表示,「基本都是進入ICU的病人才需要使用,而且要在出現炎症因子風暴等特定情況下使用才有效果,不適合在家裡使用,也沒有預防新冠感染的作用,不建議在家裡儲備。」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李夢強調,丙種球蛋白屬於血液製品,使用不當會帶來不少的副作用;且該藥無法像退燒藥那樣擴大產能,在供不應求的特殊時期,應嚴格控制使用,將它留給真正有需求的患者。

華蘭生物是國內一家從事血液製品、疫苗、重組蛋白等生物製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公司在其官網中指出,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因原料來自人血,雖然對原料血漿進行了相關病原體的篩查,並在生產工藝中加入了去除和滅活病毒的措施,但理論上仍存在傳播某些已知和未知病原體的潛在風險,臨床使用時應權衡利弊。

如果擅自使用該藥品,一位感染科醫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其可能帶來對神經系統的副作用、血液系統副作用以及對腎臟的損害等。此外,作為血液製品,人免疫球蛋白在輸注過程中還很容易出現過敏反應,嚴重時可能會危及生命。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在2022年12月1日更新的新冠診療指南中寫道,除臨床試驗外,建議不要使用丙種球蛋白治療成人和兒童急性COVID-19;建議在住院患者中使用丙種球蛋白聯合低至中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徵(MIS-C),但不建議常規使用丙種球蛋白單一療法治療MIS-C。

在美國,官方會定期根據臨床試驗結果,半年左右更新一次指南,高磊指出,因為藥物的證據是不斷發生變化的。比如,在德爾塔流行時期,美國也曾使用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但是奧密克戎突變株出現之後,恢復期血漿治療和單克隆抗體就沒有效果了。

他建議,國內也可以開展相關的臨床試驗來確定丙種球蛋白的療效,「實際上,國內現在有足夠多的新冠病人,關於丙種球蛋白是否有效,其實30 ~50天的臨床試驗就可以觀察出結果。」

一位大三甲醫院的感染科醫生也曾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國家衛健委的診療方案對於一些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的治療方案,像康復者恢復期血漿、單克隆抗體等療法,要明確指出其對奧密克戎的有效性如何,給出循證證據。

對於新冠特異性免疫球蛋白,高磊表示,從原理或理論上,很多藥是可以嘗試的,但是最後都需要有臨床數據支持,無效就停用,不需要浪費醫療資源;與此同時,臨床試驗中的藥物不應該進入指南。

記者:彭丹妮

實習生:李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