礞石為變質岩類黑雲片岩或綠泥石化雲母碳酸鹽片岩,或變質岩類雲母片岩的風化物。


中醫

中藥礞石為變質岩類黑雲母片岩或綠泥石化雲母碳酸鹽片岩,或變質岩類蛭石片岩或水黑雲母片岩。前者藥材稱青礞石,主產於江蘇、湖南、湖北、四川;後者藥材稱金礞石,主產於河南、河北。採挖後,除去雜石和泥沙。本品氣微,味淡。青礞石以色黑綠,斷面有星點者為佳;金礞石以色金黃、無雜質者為佳。砸成小塊,生用或煅用。

中藥礞石性味甘、咸,平。歸肺、心、肝經。具有墜痰下氣,平肝鎮驚的功效。

注意:本品重墜性猛,非痰熱內結不化之實證不宜使用。脾虛胃弱,小兒慢驚忌用。孕婦慎用。

礞石的命名緣由歷代未得其解。李時珍曰:「其色濛濛然,故名。」似是根據其藥材顏色、質地而得名。現代有青礞石和金礞石之不同稱謂。

《本草乘雅半偈》

礞石。氣味甘咸,平,無毒。主食積不消,留滯藏府,宿食塊久不瘥,小兒食積羸瘦,婦人積年食瘕,攻刺心腹。

【核曰】出江北諸山。有青、白、赭三色,以青色堅細,擊開有白星點點者為貴。修治:以大坩鍋一個,用礞石四兩,杵碎,入消石等分拌均,炭火十五斤簇定,煅至消盡,星黃如麩金,取出研極細,水飛數過,曬乾,再乳萬匝。

【參曰】石以量言。《爾雅》云:日入為大蒙。莊周云:鴻蒙元氣。相如云:蔑蒙踴躍也。蓋水谷入胃,受盛轉輸者,量也。設僅受不輸,致陰凝至堅,及營衛陰陽、血氣津沫咸泣不流矣。所謂馨飪之邪,從口入者,宿食也,即驚癇咳喘,亦從口受。《經》云:咳嗽喘急,驚。又云:白,脈之至也,喘而浮。厥、癇,有積氣在胸中也。礞石功力,發蒙府藏之元氣,使之踴躍而出。誠奇方、急方之中劑、通劑也。

《得配本草》

礞石。得焰硝良。甘、咸,平。入足厥陰經氣分。平肝下氣。除結熱,治驚癇、積痰。得薄荷自然汁、生蜜調下,治急驚痰熱。(慢驚脾虛者,木香湯熟蜜調下。)配大黃末,除橫結之痰。配赤石脂,療積痰久痢。青者佳。如無星點,不入藥。入硝石等分, 至硝盡,色如金為度,研末,水飛曬乾用。

礞石燥可除濕,老痰卻非所宜。但諸藥下過,滑潤痰滯,而隱伏之處未必能到。惟此性橫而悍,其於腸胃曲折倚伏之處,無不迅掃其根,使穢濁膩滯之痰,不得稍留胃底,故此品有滾痰之名。然痰之滯,有血虛不能潤、氣虛不能送,因之粘滯胃府,托宿腸中,關門之內,竟作貯痰之器,如用礞石降之,則痰因燥而愈澀,氣因降而益衰,終將凝結於中而莫解,烏可不審。

現代藥理

青礞石主要成分為矽酸鹽,鎂、鋁、鐵及結晶水;金礞石主要成分為雲母與石英,亦即主含鉀、鐵、鎂、錳、鋁、矽酸等與結晶水。青礞石呈八面體配位的陽離子層夾在兩個相同四面體單層間所組成,存在著靜態電位差,故能促進陽離子交換,產生吸附作用,這是化痰利水作用機制之一。因含鎂離子,故有瀉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