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植物之多可生在喜馬拉雅、鮮嫩之時葉片可供人食用、全草和種子皆可入藥的有誰呢?獨行菜就是其中之一。在眾人眼中也許獨行菜只是山坡、路旁的尋常雜草,其實它很有價值,它的種子就是常用中藥葶藶子。
葶藶子的命名緣由,《名醫別錄》稱作「丁歷」,為疊韻聯綿詞「滴瀝」的書寫變體。本品功善利水,治小便滴瀝,為草本植物,從「艸」則作葶藶。別名有大適、大室,丁歷等。
中醫
中藥葶藶子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或獨行菜的乾燥成熟種子。前者習稱「南葶藶子」,主產於江蘇、山東、安徽等地;後者習稱「北葶藶子」,主產於河北、遼寧、內蒙古等地。夏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乾,搓出種子,除去雜質。南葶藶子氣微,味微辛、苦,略帶黏性;北葶藶子味微辛辣,黏性較強。本品以粒充實、棕色者為佳。生用或炒用。
本品性味辛、苦,大寒。歸肺、膀胱經。具有瀉肺平喘,行水消腫的功效。
注意:虛寒性咳喘、虛寒性水腫慎用。
《神農本草經》:「葶藶,味辛,寒。主癥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一名大室,一名大適。生平澤及田野。」
《本草乘雅半偈》
出藁城平澤田野間,汴東、陝西、河北州郡亦有之。近以彭城、曹州者為勝,他處者不堪用也。春生苗葉,高六七寸,似薺根而色白,枝莖俱青。三月開花,微黃色,遂結角,列子亭亭,扁小如黍粒,微長而黃,味苦入頂,微甘者狗薺也。月令孟夏靡草死。注云:狗薺,葶藶之屬是也。一種單莖向上,葉端出角,其實肥大而短;一種葉近根下,作奇生,如芥葉,其角細長者,此皆異種,不可不辨。修事:以糯米合置燠上微焙,俟米熟,去米,搗碎用。榆皮為之使,得酒良,惡白僵蠶、石龍芮。
參曰:水止曰亭,行止曰歷。《史記》云:決河亭水而注之海,蓋以功用為名。故決瀆水道,誠急方之泄劑也。若氣結為癥瘕,為積聚,為飲食寒熱,皆止固不遷,決而泄之。《十劑》云:泄可去閉,葶藶之屬是矣。
《本草崇原》
李杲曰:《本草十劑》云:泄可去閉,葶藶、大黃之屬二味,皆大苦寒,一泄血閉,一泄氣閉,蓋葶藶之苦寒,氣味俱厚,不減大黃,又性過於諸藥,以泄陽分肺中之閉,亦能泄大便,為體輕象陽故也。 《別錄》云:久服令人虛。朱丹溪謂:葶藶屬火性急,善遂水,病患稍涉,虛者宜遠之,且殺人,甚健何必久服而後虛也。李時珍曰:葶藶子有甜苦二種,正如牽牛黑白二色,急緩不同。又如葫蘆甘苦二味,良毒亦異,大抵甜者下泄之性緩,雖泄肺而不傷胃,苦者下泄之性急,既泄肺而兼傷胃,故古方多以大棗輔之。若肺中水氣滿急者,非此不能除,但水去則止,不可過劑,既不久服,何至殺人。《淮南子》云:大戟去水,葶藶愈脹,用之不節,及反成病,亦在用之有節與不耳。
《本草經解》
葶藶子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手太陽寒水小腸經;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
其主癥瘕積聚結氣者,氣結聚而成積,有形可征者謂之癥,假物成形者謂之瘕;葶藶入肺,肺主氣,而味辛可以散結也。小腸為受盛之官,飲食入腸,寒熱之物皆從此運轉,如調攝失宜,則寒熱之物積矣;葶藶氣寒可以去熱,味辛可以散寒,下泄可以去積也。破堅者,辛散之功,逐邪者下泄之力。 《十劑》云:泄可去閉,葶藶是也。肺者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葶藶入肺入膀胱,辛寒下泄,所以通利也。
制方:葶藶炒成末,蜜丸,大棗同煎,治肺癰喘急,及支飲不得息。同棗肉,丸,治通身浮腫。專酒浸,治腹脹積聚。
現代藥理
葶藶子含有5種強心、異硫氰酸類、脂肪油類等成分。南葶藶子和北葶藶子均含黃酮醇類化合物,但北葶藶子中黃酮類化合物在吸收速率上快於南葶藶子等。
葶藶子主要對呼吸系統有止咳平喘的藥理作用;對心血管系統具有顯著的強心和增加冠狀動脈流量,且不增加心肌耗氧量等作用;還能調節血脂。此外,本品尚有抗炎、抗癌作用,但對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反應主要以強心毒性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