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應曉燕 陳燕萍

感染新冠後的痛楚眾人皆知,高燒、刀片嗓、水泥鼻、電鑽眼……那可真是一言難盡,這些症狀也輪番衝上熱搜。廖女士本以為熬過了這些,終於撥開雲霧見天日了,只是萬萬沒有想到,最後卻敗給了它。

一周前,廖女士因中招新冠病毒,陽了後,在家靜躺了5天,以上症狀統統經歷了一遍,好不容易得以緩過神了,卻下不了床了。

她的先生起初認為她是陽過後的後遺症,告訴廖女士,不要太過焦慮,應該是身子太虛弱,大概還需要幾天時間來靜休和調養。於是廖女士繼續以床相伴,她說整個腦袋都很暈沉,翻個身,就天旋地轉,房子都在飛速轉動,她不敢睜眼,不敢翻身,動則噁心嘔吐,就這樣繼續躺床,持續3天仍未見好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廖女士說:每次發作都要遭遇那恐怖的一分鐘,隨著頭部轉動,噁心嘔吐,又以此循環重複。

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經過諮詢,掛了耳鼻喉科熊高雲主任的號,熊主任一邊詢問著她的病情,一邊給她看了喉嚨、鼻子、耳朵等,告訴她得的是「耳石症」。

耳石症是什麼?這個和腎結石、膽囊結石不是同一個概念,它不是長石頭了,而是內耳前庭器官里的「石頭」(碳酸鈣結晶)掉出來了。

前庭在維繫人體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正常情況下耳石顆粒位於前庭耳石器官(橢圓囊和球囊)的耳石膜上 ,但要是耳石從耳石膜上脫落進入半規管,當頭位變化時耳石就會在半規管內隨淋巴液流動,強烈刺激前庭毛細胞,引起眼震,從而使人產生眩暈或頭暈的感覺。

耳石症也稱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是頭位改變時所誘發的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是眩暈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具體表現為:起床坐起、睡覺躺下或向一側翻身時,突然出現劇烈的眩暈,天旋地轉,往往還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者,哪怕只是做個抬頭、彎腰等動作,也會誘發眩暈,嚴重影響生活。

可是這幾天都是躺床上的,這石頭怎麼就掉出來了呢?熊主任說,耳石脫落的機制及誘發因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 過度勞累、熬夜、精神壓力、緊張焦慮等精神心理因素。

2. 高血壓、糖尿病導致的末梢循環供血障礙。

3. 女性更年期時,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缺鈣。

4. 老年人耳石器老化,導致橢圓囊斑或球囊斑退行性改變。

此外還與這些因素有關:突發性聾、前庭神經炎、偏頭痛、梅尼埃病、耳部外傷、耳朵受到震動、骨質疏鬆、高熱、吸菸、飲酒、低頭族、長期固定臥位睡覺,耳石因長期重力作用導致脫落等。

隨後,廖女士在醫生的指引下,坐上了「太空艙」治療。醫生給她戴上了眼罩,並告訴她不要害怕,這個艙位非常安全,等下只需要按照醫生的指令做就是,廖女士在左右側臥時,通過眼罩上的紅外攝像頭,分別捕捉到了呈水平方向的向地眼震,左側臥位更強,診斷為左水平半規管耳石,並且直接在「太空艙」內進行耳石復位,廖女士下機後,她的頭暈真的消失了,醫生讓她頭再轉轉,看看還有沒有不適,並觀察了半小時,未再出現不適症狀。

熊主任介紹,這個「太空艙」名叫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診療系統,是高科技系統設備,患者只需坐在「太空艙」里轉一轉,就能明辨耳石是否有移位,系統可以精準確定離家出走的「耳石」,然後通過控制轉椅精準變換患者體位,利用重力或者慣性力,讓「耳石」乖乖回家。

熊主任也在這裡提醒大家:感染新冠後,情緒焦慮不安、身體疲憊乏力、久躺床上者,也要注意這個眩暈疾病發出的警報信號。

耳石復位治療後要保證睡眠,避免情緒激動,清淡飲食。焦慮急躁、睡眠不足、過度勞累、過食辛辣食物等容易誘發耳石再次脫落。可適當活動,如打太極、瑜伽,但需避免頭部劇烈活動,如甩頭等。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