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科院之聲不定期手繪一張「科學史小畫」,為大家介紹一段科學史和其背後的故事。

愛滋病是全世界「十大死亡因素之一」,這個曾經讓人們束手無策的絕症,正在向可防可控的趨勢發展,這得益於美國華裔醫學家何大一。

1952年,何大一出生在台灣,祖籍是江西新余,13歲時他和家人移民美國。1981年,他從哈佛大學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隨後進入了洛杉磯Cedars-Sinai醫院(全美最佳綜合醫院之一)當實習醫生。有一天,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病例。一位年輕人因為呼吸困難求醫,但經過一系列儀器檢查後,驚訝地發現病人肺部有許多卡式肺囊蟲。這是一種少見的肺炎,主要發生於免疫低下的兒童。同時,他還發現了病人腸道中存在大量的巨細胞病毒,這兩項疾病證明病人免疫系統存在巨大缺陷。為什麼這位年輕人的身體如此虛弱?他的疾病是如何產生的呢?

隨著相似的病人不斷出現,何大一敏銳的意識到這可能是一種新型的傳染病。後來被學界命名為愛滋病(AIDS)。何大一是最早認識到愛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科學家之一。

他一頭扎進研究愛滋病病毒的工作中,經過十多年的潛心鑽研,1996年12月31日,何大一提出了「雞尾酒療法」治療愛滋病。「雞尾酒療法」和愛滋病之間有什麼關係?難道是使用雞尾酒治療愛滋病嗎?

雞尾酒是一種用烈酒為基酒,加上利口酒,果汁或汽水等飲料調配而成的酒精飲料。而「雞尾酒療法」是把三種或三種以上的抗病毒藥物按比例聯合使用,分別在病毒繁殖的不同階段抑制愛滋病毒,因為配置過程和調製雞尾酒類似,於是這種方法簡稱「雞尾酒療法」。

「雞尾酒療法」是目前國際上公認較有效的愛滋病治療方案,自1996年在不同國家推廣後,有效較低了病人的死亡率。它不僅能夠有效抑制病毒複製、降低愛滋病病毒的傳染性,還能重建患者的免疫功能。誠然,正如它的名字一般,「雞尾酒療法」起到舒緩愛滋病病毒對人體的攻擊作用,但不能完全治癒愛滋病,愛滋病的毒性和病毒變化後的抗藥性仍舊是一大難題。

1985年,中國出現了第一例愛滋病病例。此後,愛滋病從沿海向內陸擴散。2002年,何大一以1美元的象徵性價錢,把他與艾倫戴蒙德中心所擁有的疫苗製造專利技術轉移給中國政府,以支持中國內地的愛滋病防治事業。2014年,何大一在《科學》上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長效型抗愛滋病藥物GSK 744LA,它能有效幫助高風險人士降低感染愛滋病機率。

何大一為愛滋病防治事業奉獻了他的一生,他勤勤懇懇工作三十餘年,發表了400多篇論文,但他從未覺得枯燥和煩悶。「干一件事情就要對它有真正的熱愛,要從中感到快樂。」這份質樸的熱愛,為人類抗擊愛滋病毒事業修築了一道堅固的城牆。何大一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對記者表露自己的志向:「我已經60多歲了,再做30年的研究我想不可能了,可是我最少還可以做10年的時間,我會繼續研究這個問題。」正是這些醫學研究者和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為人類的醫學進步、幸福與健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作者:秦顯韓,系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科學史系博士生

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

本帳號稿件默認開啟微信「快捷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他渠道轉載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