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個對乙醯氨基酚片會殘留在身體5年?」


「對乙醯氨基酚真的很傷肝(但是肝是沒痛覺神經的),那種傷害卻是看不見的。」

「吃太多可能會引起「爆發性肝炎」,而有肝炎的病人更是禁吃,尤其是B型肝炎剛感染的時候。」

......

隨著我國防控政策的放開,相信大家已經開始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的第一波高峰。無論是網絡上,還是微信群,大家討論最多的是該如何使用藥物退燒。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一說,網絡上關於對乙醯氨基酚的幾個謠言了。

一、服用對乙醯氨基酚,不僅導致腎衰竭,還會傷害肝臟?

在藥理學上,對乙醯氨基酚是短效藥劑,4到6小時後就會代謝完畢,不會在身體內累積五年。此外,對乙醯氨基酚是由肝臟代謝,並非腎臟,因此傳言宣稱「長期服用對乙醯氨基酚導致腎衰竭」並不正確。

一般講的對乙醯氨基酚片是指含有「乙醯氨基酚」的產品,其化學結構上具有乙醯與苯酚的成分,但並非是直接造成肝臟損傷的原因。乙醯氨基酚是由人體的肝臟代謝,代謝的中間產物NAPQI是有毒性,但肝臟會製造酵素,酵素能把毒性轉換成無毒性的物質。

正常情況下,身體可以很快把毒性代謝掉,不至於造成肝臟損傷;但如果一次吃太多乙醯氨基酚,酵素來不及將毒性轉換掉,毒素就有可能在被轉換掉之前,對肝臟造成傷害,長期過量服用可能會造成肝功能受損。

二、吃太多對乙醯氨基酚可能會引起爆發性性肝炎,而有肝炎的人更是禁吃,是否屬實?

所謂爆發性肝炎正式醫學名稱為「急性肝衰竭」,是指肝細胞短時間突然大量死亡,造成肝臟功能急遽下降,可能會有肝指數瞬間飆高、噁心、嘔吐、黃疸等症狀。傳言提到的「GOP」、「GPT」均是肝指數指標,吃對乙醯氨基酚要引起爆發性肝炎,要超過一般正常建議劑量非常多才可能有機會發生。

一般成年人的對乙醯氨基酚每日最高劑量是4000mg,一般市售的對乙醯氨基酚片有3種規格,分別0.1g、0.3g、0.5g,也就是說,一般成年人一天最多吃到八顆0.5g的對乙醯氨基酚片,超過就有可能造成肝損傷。對於小朋友,不同藥品有不同的建議用量,通常會用體重來調整小朋友的劑量。

而肝炎患者並非完全禁止,但使用前須經醫生仔細評估肝炎的程度與肝臟功能。如果只是輕微的肝炎,文獻沒有完全禁止服用普拿疼,但要注意肝功能有無異常;如果肝臟機能已達末期或病況十分嚴重,若有其它替代藥品,就不建議服用對乙醯氨基酚。

三、市面上各大品牌的感冒藥及止痛藥都有副作用,西藥則幾乎都傷腎?

無論中藥或西藥,不同的藥品會由不同的器官代謝、排除,多多少少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有些藥物有特定機轉,會對特定器官造成傷害,但在適當的使用、適當的劑量療程下,傷害身體的可能性不高。

所謂適當的使用,則是指醫師、藥師、民眾三方相互合作,醫師確認民眾的醫療需求開立適當的藥品,藥師在給藥時給予處方評估與服藥指導,而大家也應遵照醫囑,遵循藥袋的指示去用藥,避免過量。

如果大家對醫囑用藥有疑慮時,不建議自行停藥, 可主動電話聯絡或在在回診時做進一步檢查,如果懷疑藥品造成身體不適,可就近就醫或到社區藥店尋求藥師的專業協助,如果自行停藥,反而可能會造成病情延宕、導致不必要的傷害。

四、服用過多對乙醯氨基酚的狀況有哪些?應如何避免?

常見的服用過量對乙醯氨基酚的原因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是大家自行買不同的藥品來服用,卻沒有注意到藥品成份與劑量,例如同時吃綜合感冒藥跟含有對乙醯氨基酚的泰諾,而感冒藥中可能已含有對乙醯氨基酚了,兩者加成易導致服用藥過量。

第二種情況是,病人同時使用很多科別的藥品,雖然現在系統都有病歷讓醫師檢視,但病歷不會顯示民眾自行購買或由旁人取得的記錄,因此請大家在就醫時,主動告知醫師自己正在服用何種藥物。

第三種情況是,小孩發生服用過多對乙醯氨基酚的情況,大多是誤食,或是家長不清楚藥品的單位劑量,因此家中藥品應放置在安全、可上鎖的位置,給予兒童藥品前,也應遵照藥袋或藥品標示使用,如有疑慮,可以詢問醫療人員。

最後強調,使用任何藥品,首要還是必須確認自己有無此需求。身體發生疼痛,一定是有原因的,自行購買止痛藥來服用只是抑制疼痛。尤其是長期、持續性、頻率高或是症狀嚴重的疼痛,建議還是應去就醫找出疼痛的原因,而非購買止痛藥來緩解疼痛。

五、服用對乙醯氨基酚注意3點

在臨床上,藥品分為2種:處方用藥、非處方用藥。處方用藥是需要醫師開立處方才能購買的藥品,例如阿司匹林就是處方用藥。非處方用藥則是需要大家根據自己的判斷,並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購買,例如綜合感冒藥類產品。

對乙醯氨基酚這個藥物,只需要大家在具備藥商資格的地點購買,因取得門檻較低,也降低大家對成藥的危機感與緊戒性,因此較容易忽略使用的注意事項,也較常出現服用過量的狀況。建議服用非處方藥物要做好以下3點:

第一是要確認自己到底有沒有這個需求,如果真的有此需求,應確認並遵照說明書的使用方式。

第二,要注意自己是不是有藥物過敏史,有些人忽略或不知道自己目前使用的藥物是否含有會讓自己過敏的藥物成分,導致服用藥品後發生過敏,或同時服用了其它疾病的藥品,造成藥品間產生交互作用,因此,有特殊病史或過敏史者,看醫師、買藥前都應先請醫師、藥師進行評估。

第三,藥品容易被大家囤積,導致過期,或是因保存環境不佳而變質,因此購買指示藥或成藥後,應注意保存與效期。

除了上述情況,從國外購入藥品也有潛在的用藥安全,因為國外購入的藥品之標示更難鑑別,也更難判斷成份,如果大家輕忽而任意服用,則可能危及自身健康。另外,也有許多人會聽從親友的推薦就使用自己不需要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