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條件變好後人們的煩惱一點沒有減少,因為隨著大魚大肉增多,自己的各項指標也跟著上升了。就拿高血脂來說,成年人裡面10個人有4個高血脂,因為很多人對疾病不了解,以為指標上升不嚴重,所以沒有過多關注,殊不知代謝異常的危害非常大。

高血脂嚴重嗎?能否放任不管?

在很多患者來看,高血脂就是血液裡面多了點脂肪,自己沒有感覺就可以不用吃藥。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在指標上升之初它帶來的症狀的確不明顯,但是隨著病情加重,就會對各個器官造成影響。

血液濃稠動脈硬化程度重,甚至出現心臟動脈堵死、腦動脈堵死,帶來心梗和腦梗的嚴重後果,一旦發生將對患者的生命帶來沉重打擊。另外,代謝異常沒有及時干預,最後腎臟也會崩潰,以後只能通過透析方式排出體內的廢物。


體內的脂肪太多最後堆積在皮膚上,在眼周出現一個個脂肪瘤,讓外貌發生變化。到這裡還沒完,為啥慢性病里「三高」的名頭這麼大呢?就是因為它們會一起出現,相互影響。

脂肪轉化不掉就囤起來,一旦葡萄糖太多了胰島就壓力山大,高血糖很快就會向你走來。而脂肪和血糖都會增加血管的阻力,血流通過變得困難,血壓也會慢慢升高

所以,一項指標發生異常它有連鎖反應,產生的影響不局限於血脂這一項,而且血管遍布全身,如果血液都不健康了,身體又何談健康呢?

血脂高沒高?化驗單怎麼看?

甘油三酯<1.7是比較健康的,如果超過1.7但是還沒有超過2.3,說明你要儘快調整了,此時還有很大機率恢復到正常,等它超過2.3的時候就屬於高血脂了。

總膽固醇要保持在5.2以下,當它超過這個數字但是還沒超過6.2的時候,心中要敲響警鐘,此時徘徊在河邊,再不注意就要「濕鞋」了,等到數值超過6.2的時候就是妥妥的升高了。

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大家往往容易混淆,記住一句話就行了「高的高好,低的低好」

前者是好的,後者是壞的,如果前者降低到1.0以下,那你要引起重視,開啟低脂飲食模式,多攝入粗纖維食物,增加運動時間,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它會慢慢升高。

註:單位為(mmol/L)

血脂只高一點,沒有哪裡不舒服,需要吃降脂藥嗎?

吃不吃藥不是由患者主觀判斷,也不是光看症狀,通常根據疾病史或風險高低來判斷,如果動脈檢查良好,也沒有心梗、腦梗病史,各項風險比較低,可以暫時不吃。

但是患者要有較強的自律性,很多人誤以為不吃藥就是自己沒事了,以後該幹啥就幹啥,結果一段時間後指標更高了,或者以為自己運動能降脂,但是沒有達到強度,也沒有長期堅持下去,這就是無效干預。

所以,不管有沒有吃藥,一段時間後都要複查,對之前的做法進行復盤,有效的話就繼續進行,沒效的話就要及時調整,不能再任由血脂往上漲。也就是說,不吃藥只是多給自己一個機會,並不代表你完全沒事了,不能徹底放鬆警惕。


吃他汀要注意什麼?

不要跟風用藥,別人的藥不一定適合你

藥物種類比較多,醫生會根據個人情況開具適合患者的藥,但是有的患者私下會進行對比,覺得自己的藥貴了或便宜了,劑量也和別人不一樣,於是對醫生產生懷疑,甚至購買別人的藥回來吃。

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血脂異常有好幾種情況,有可能你是甘油三酯升高,而別人是總膽固醇升高,吃的藥不一樣很正常,沒必要跟風。

了解自己的控制目標

最好問一下醫生自己的控制目標是多少,做到心中有數,指標降下來後還要評估風險,不是立刻就能停藥的。身體感受變化有時會欺騙你,光憑這一點不太靠譜。

尤其是低密度膽固醇偏高的人,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它的危害比較大,不僅要看數值,還要結合生活習慣一起評估,例如有沒有抽菸飲酒、身材肥胖的情況等。


先從低劑量的開始吃更加安全

吃藥講究循序漸進,看看身體是否耐受,如果身體不適應小劑量不會帶來太大傷害,反之,如果用的劑量比較大,反應也更大一點,不會對身體有損傷還會給患者帶來排斥感,有點後悔吃藥。

所以,在剛開始選擇的時候要從低劑量開始,這也是為了患者的安全考慮,希望患者不要盲目增加藥量,容易發生器官損傷。即便你的血脂很高,也不建議一下子就用大劑量,可以考慮和其他藥一起用,達到穩定降低指標的目的。

在沒有生病前從來沒想過吃藥那麼多事項需要注意,但是既然要吃,就需要了解清楚,這是對自己身體負責,也是為了能平穩降低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