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眾健康觀念提升,近兩年來「輕斷食」等倡導節食的飲食習慣深入人心。在宣傳中,少吃、不吃晚飯等飲食方式,往往既能幫助我們維持好身材,又能讓我們健康長壽。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美國科學家近日發表於《JAND》(營養與營養學學會雜誌)上的論文得出了相反的結論。科學家們統計分析了24011名參與者的數據,結果發現,每天少吃1-2餐,往往伴隨著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風險的顯著提高

1、少吃易「折壽」,不吃早餐危害更大

這項研究由美國田納西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聯合執行,科研團隊收集了24011名40歲以上參與者(平均年齡57歲,52%為女性)的綜合數據。具體包括身高類基本信息、飲食習慣、健康指標、隨訪期間死亡及死亡原因等。

8年隨訪結束後,累計4175名參與者死亡,其中878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進一步整合併分析所有數據,科研人員發現,每天飲食少於3餐的人伴隨著更高的心血管和死亡風險。其中每天吃兩餐的人兩類風險分別提高10%和7%;而每天只吃一餐的人,相應風險提高則達到了驚人的83%和30%

具體到早午晚三餐的重要性,分析結果顯示,單獨不吃早飯的影響最為嚴重。它提示著40%的心血管風險,和11%的死亡風險提高。此外,兩餐之間間隔低於4.5小時往往也會導致兩類風險提高。

2、問題根源或是代謝壓力提升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科研人員們初步認為很可能是兩方面的原因。首先,一日少於三餐以及兩餐之間間隔太短都會增加代謝調節負擔。其次,一日少於三餐,能量攝入較少,難以滿足每日的供能需求。而代謝壓力和供能不足均已被證實會增加心血管壓力和死亡風險

當然,代謝壓力只是科學家的合理推測,少吃一系列惡劣影響的具體原因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3、健康長壽,到底應該怎麼吃?

至少對成年人來說,每日三餐很重要。」論文最後,研究者們如此寫道。他們認為此項研究足以說明進食頻率和進食時間間隔的重要性,而間歇性進食、輕斷食等應該在專業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不能盲目效仿。

這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議不謀而合。該指南建議,一日三餐都應在相對固定的時間進行,兩餐間隔應在4-6小時。具體時間建議為,早餐6:0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00-20:00。

此外,上述指南還強調,早餐宜營養,晚餐宜清淡。晚餐完成時間和睡眠之間的間隔應至少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