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飲食文化豐富的國家,各種雞鴨魚肉,煎炒烹炸,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但是,在大飽口福的同時,一些錯誤的飲食習慣,其實也在傷害我們的身體。
可能有些朋友不以為意,都是將飯菜吃到肚子裡,能有什麼不一樣的?但實際上,吃飯的習慣,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健康,甚至可能會增加癌症風險。
《柳葉刀》研究表明:中國因飲食問題的致癌率排行第一
柳葉刀雜誌給出數據,在對全球廣泛人口數據進行飲食分析,並且進行超過20年的隨訪後發現,全球大約有20%的人,因為吃的「不健康」而導致生病,甚至出現癌症。
而這裡的「不健康」,囊括食材安全,食物種類,吃飯時間,自然也包括了飲食習慣。另外在這項研究中,柳葉刀明確指出:在全球以人口數量眾多的國家排行比較後,中國因飲食問題的致癌率,排名全球第一。
這意味著我國雖然地大物博,食材豐富,食物種類繁多,但是在「飲食習慣」方面,仍然有一定的不足,在日常生活中自省自查,積極改正,才能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吃飯時改掉這3個習慣,癌症或能離你更遠
①改掉吃燙食的習慣——減少口腔癌食道癌風險
吃燙食是很多國人的習慣,尤其是中老年人,覺得食物吃熱的好,暖胃而且舒服。
但實際上,無論是口腔還是食道,過高的溫度都有可能讓它們受傷,長期吃過燙的食物,食道和口腔的黏膜經常破損,引發炎症,出現口腔癌,食道癌的可能性也會更高。
通常情況下,口腔的承受溫度在60度左右,日常飲食過程中,食物溫度也最好不要超過這個限制。
②改掉飢一頓飽一頓的習慣——降低膽囊癌和胃癌概率
所謂「飢一頓飽一頓」,指的是現代人經常某一頓飯吃的很飽,但到了下一餐吃飯的時候,卻因為工作或者瑣事不吃了。
簡單來說,就是飲食不規律。但人在一天中需要的營養是守恆的,飢一頓飽一頓,會在某段時間對消化系統的負擔突然加重;在某段時間又會因為缺乏飲食而損傷腸胃。
某頓飯吃太飽的時候:
不僅會對腸胃蠕動造成負擔,因為脂肪,碳水等多種營養物質需要分解,膽囊需要分泌更多的膽汁,長此以往,膽囊勞損發炎,膽囊癌的風險會提高。
某頓飯直接不吃:
因為飲食缺乏導致胃酸分泌增多,胃酸持續對胃黏膜進行刺激,例如胃潰瘍,胃炎,反酸燒心的症狀出現,後續胃癌的風險也會增加。規律飲食,一日三餐均衡攝入,才是健康的做法。
③不要吃的過分油膩——預防肝癌以及胰腺癌
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做「油多不壞菜」,晶瑩透亮的油脂,是營造中餐色香味俱全的關鍵。
但是,如果長期吃的太過油膩,雖然滿足了口腹之慾,健康卻會受苦。《英國每日郵報》研究表明,全球非常規年齡死亡人群中,接近40%和油脂攝入過多有關。
長期保持過量的油脂攝入,會引起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各種代謝症狀,而代謝疾病的併發症眾多,其中甚至包括癌症。比如肝癌,以及被稱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都有可能因為過量脂肪攝入,而增加罹患風險。
所以,即便中餐油多味美,但為了健康,依舊要適當減少油脂的食用。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參考,成年人每天攝入25g左右的油脂即可,切勿貪多。
綜上所述,在吃飯的時候,如果能夠正視這些缺點,並且從中做出改變,癌症風險降低,也更利於未來的長壽健康。
不過除此之外,吃飯後的種種習慣,同樣對健康有不小的影響。國人在飯後的部分行為,同樣需要改正。
飯後影響健康的2個習慣「誤區」,自查改正
誤區一:「吃完飯立即躺下睡覺?」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世界上90%有睡午覺習慣的人是中國人。不少人在吃完午飯後,都會立刻躺下來美美的睡上一覺。
其實這個行為並不是正確的,吃完飯後,腹中的食物處於飽和狀態,血液會集中到腸胃進行運轉,如果直接躺下,原本血液供應較少的大腦會進一步進入缺血狀態,起床後可能會有頭暈,頭痛的感覺,反而不利於下午的工作和學習。
所以,在吃完飯後,最好等待二十到三十分鐘後,腸胃消化進入穩定階段再躺下睡覺。如果時間緊湊,也可以選擇趴在桌子上或者躺在椅子上午睡,更適合上班族和學生黨。
誤區二:「飯後喝水有利於消化?」
吃完飯後口乾是難免的。我國傳統菜餚大多比較重口,因為不少人在吃完飯後有喝水的習慣,甚至認為水分的參與,能夠幫助食物更好的消化。
但並不是這樣,飯後飲水不僅不利於消化,反而會造成阻礙。水分會一定程度沖淡胃液,尤其對於本身具有消化不良症狀的朋友來說,飯後喝水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總而言之,吃飯雖然是日常必須要做的事情,但細細研究起來,依舊要不少主要注意的地方。吃的科學,吃的健康,才能有效規避疾病風險,更有益於未來的健康和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