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養生中國微信等


// 編者按

有人說冬天吃蘿蔔能補氣,把白蘿蔔叫作「小人參」。有些地區還有「十月蘿蔔收,大夫袖了手」的俗語。


也有些人說,蘿蔔不可以和人參等補氣藥一起吃,因為蘿蔔「泄氣」,會把補進去的「氣」泄掉。而冬天正是進補的時節,很多通過服藥或食療進補養生的人便不敢吃蘿蔔了。


這兩種互相矛盾的說法是怎麼回事?蘿蔔到底是「泄」還是「補」?


其實,同一樣食材,自然不可能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性質,如果有,那一定和「吃法」有關。

生者下氣

在本草古籍中,早就記載了生蘿蔔和熟蘿蔔的不同特點,《雷公炮製藥性解》「萊菔辛宣肺部,甘走脾家,故兩入之。生者下氣,多食耗血,以辛多於甘也。熟者補脾,多食滯氣,以甘多於辛也。」蘿蔔雖然味道甘甜,但生蘿蔔會帶著一股很明顯的辛辣味,辛味發散,因此會散氣泄氣。如果把生蘿蔔和補氣藥配著一起吃,補益的功效確實會被削弱。因此,如果是進補期間「補過頭」,出現胃脹等症狀,正好可以吃點生蘿蔔。

古人會取生蘿蔔汁入藥,有降氣瀉火的作用。古籍中也有喝生蘿蔔汁治療流鼻血的記載。

生蘿蔔可以醃製後做成餐前小菜,清爽開胃。冬季如果吃多了溫熱滋膩的肉食,正適合配上甜中帶辣的生蘿蔔,行氣助消化。生蘿蔔還有一定的化痰作用,尤其是蘿蔔的種子萊菔子,是一味便宜又好用的中藥,能降氣止咳化痰。

熟者補脾

蘿蔔煮熟後辛味已經基本去掉,尤其是用燉煮的方法熬得軟爛後,品嘗起來只有純純的甜味,這時其功效就偏於「補」了。所以有些人喝了蘿蔔湯後,不僅不覺得「下氣」,反而覺得「滯氣」。

為避免熟蘿蔔吃多了導致氣滯,可以在煮湯時放幾片姜,姜的溫散之性能很好地中和蘿蔔的「滯」。還可以搭配一些有香味的蔬菜,比如芹菜、芫荽等,芳香的氣息能夠促進脾胃運化,既增添菜餚風味,又能使蘿蔔補而不滯。

所以說,蘿蔔是補還是泄,要看怎麼吃、怎麼用。只要懂藥性、懂搭配,普普通通的食材也能產生不一樣的養生作用。





蘿蔔不僅吃法多樣,其養生功效也是多的不勝枚舉。下面就以四季養生為專題談談白蘿蔔的各種吃法及養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