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胃,上連食道、下通小腸,是一個「包容心」極強的器官:在空腹和飽腹的不同狀態下,胃囊大小差異可高達20倍。


很多人對於胃的認知就是一個蠶豆樣的「大袋子」,其實,不是每個人的胃都是蠶豆狀,你的高矮胖瘦可能影響了胃的「體型」。

胃到底「長」什麼樣兒?吃得多胃也會變胖嗎?《生命時報》告訴你答案。


受訪專家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 左小霞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師 宋新

每個人的胃其實長得不一樣


胃位於人體左上腹,像一個布袋、呈囊狀,可以儲藏和消化食物。


每個人的胃不僅食量不同,受體型、肌張力等影響,其「長相」也各不一樣。在X線下立位觀察生理狀態的胃,主要可分為4種類型。


魚鉤型胃

又叫J型胃,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胃部形態,張力中等。其胃底、胃體等各部寬度大致相當,多見於體型在正常範圍內的成年人。


牛角型胃

又叫高度張力胃,胃底和胃體幾乎呈橫位,整個胃上寬下窄,呈牛角型,在矮胖型人群中較為常見。


吃飯速度過快、胃內食物排空速度較慢等,容易導致牛角型胃的形成。

瀑布型胃

胃底呈囊袋狀向後傾,胃體窄小、胃泡便大,多見於身型瘦高的人或胃下垂患者。


這種胃對食物排空有一定的影響,容易造成反酸、胃脹等不適,特別是攝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之後。


長型胃

又名無力型胃,呈垂直位,外觀如水袋形狀,多見於消瘦人群。


長型胃的人胃功能較為遲緩,易出現食欲不振、腹脹等問題。


胃型是人為的劃分,如同人的高矮胖瘦,沒有截然分界線,也非固定不變。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情況下,胃型也可互相轉化。比如兒童期是牛角型胃,成年後可呈魚鉤型,到老年可能是無力型。


胃真的會越撐越大嗎?


胃是一個非常有彈性的器官,胃腔的大小可在限定範圍內發生一定的變化。


胃在空腹情況下,呈「駝背彎腰、渾身皺紋」的收縮狀態,大約只有雞蛋大小(容積為50~100毫升)。


進食後,食物通過食道進入胃,胃壁有伸縮性,開始體積慢慢變大,胃壁漸漸變薄。一般來說,正常進餐後胃容量約為1500毫升,吃撐後可達2000毫升。


經常讓胃處於擴張狀態會減弱其伸縮功能,空腹時胃壁就容易鬆弛,這樣胃壁產生同樣的張力需要的食物也就越多。


因此,經常吃太飽、暴飲暴食等都可能會把胃暫時性的「撐大」,但胃容量其實是不變的。


日常飲食這樣做,對胃更友好


包容性強的胃,平時不僅軟硬皆吃,還被迫嘗盡了酸甜苦辣。頻頻加餐、零食不斷……都可能打亂胃的工作節奏。日常飲食做到6點,善待你的胃。


01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膳食纖維能促進胃腸道蠕動、改善消化。推薦一天攝入30克膳食纖維,具體可根據這個公式:30克膳食纖維≈1~3兩全谷雜豆+1斤蔬菜+半斤水果+10克堅果(仁)。


在此基礎上,可再增加些細糧、豆製品以及薯類等食物的攝入。


02

少吃高油、刺激性食物

每天食用油的攝入量不要超過25~30克,若吃完高脂、油炸等食品後,最好吃幾天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的食物,避免油脂堆積。可以選擇更健康的烹飪方式,比如將油炸、燒烤改為清燉、蒸煮等。

03

三餐固定時間吃

早餐不能忽略,晚餐不宜太晚或進食太多。一般情況下,早餐可安排在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00~19∶00。


04

每餐吃到七分飽


日常飲食切忌過飢過飽,以七分飽為宜,即:胃裡還沒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但習慣性地還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


05

每餐細嚼慢咽


最好保證每口咀嚼20次,老年人每口飯菜咀嚼25次以上,這樣有助於減輕消化負擔。


06

改變進餐順序

對於腸胃健康的人來說,不妨先吃清爽的新鮮水果,然後喝一小碗開胃湯,再吃蔬菜類菜餚,把胃填充一部分。這時再上主食,最後上魚肉類菜餚。既能保證攝入充足的膳食纖維,又能避免油脂等過量,保證膳食平衡。▲


本期編輯:趙子瑩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