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趴在桌上睡覺,睡久了手會麻;蹲廁所蹲久了,起身時腿會變麻。不過這些「麻」被定義為生理性原因,休息一段時間後症狀就會消失。若在平時生活中無緣無故出現手麻、腳麻的症狀,並且反反覆覆發作,這時候就要注意觀察身體是否出現了以下這些變化:

1.腹部肥滿鬆軟,體重增加

2.面部皮膚油脂較多,面色淡黃而暗

3.手足冰涼、怕吹風,胸悶、痰多,容易疲憊,想睡覺

4.大便不暢,經常腹瀉,小便不多但尿頻,且小便顏色淡

5.容易出汗、汗液黏膩,出汗後皮膚發涼

6.不喜歡喝水,食慾減退,噁心、嘔吐

上述描述的這些身體變化,是痰濕體質的人常有的表現。而且,此種體質的人有易患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證等疾病的傾向。

痰濕體質中的「痰」並非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體津液的異常滯留,是病理性產物。痰濕體質也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體質類型,其形成的原因,中醫將其分為了以下兩類:

內濕:內濕即濕濁內生,指由於脾的運化功能障礙,而引起水濕痰濁、蓄積停滯的病理狀態。內生之濕多因脾虛,故又稱為「脾虛生濕」,導致水在體內的流動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經常飲酒,使用生冷食物導致體內津液聚集形成內濕。

外濕:外濕指的的空氣潮濕、周圍環境潮濕。南方地區多雨,常年陰雨連綿,空氣濕度大,居住的環境大多是潮濕的,很容易受到外在濕氣的侵犯,長期的濕邪入侵可導致機體犯病。

今天分享的四味藥其實也是一個藥方的組成——二陳湯。二陳湯出自《和劑局方》,主治濕痰證。二陳湯中的藥物組成有半夏、橘紅、茯苓、甘草。

1.半夏:方中的半夏性辛、溫燥,為此藥方中的君藥,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濕、降逆氣,善祛脾胃濕痰。水濕去則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氣降則胃和而痞滿嘔吐自止,故為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之良藥。臨床上常用以治療咳喘痰多、嘔吐反胃、胸脘痞悶,但半夏味辛且辣,麻舌而刺喉,因此臨床上一般使用其炮製品。

2.橘紅:橘紅為方中的臣藥,性辛、苦、溫,歸肺、脾經,具有散寒、燥濕、利氣、消痰的作用,可以使氣順而痰消。《藥品化義》裡面有記載:「橘紅,辛能橫行散結,苦能直行下降,為利氣要藥」,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不僅可以用藥祛體內痰濕,還能治療肺部的咳嗽痰多症狀。

3.白茯苓:白茯苓是茯苓塊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其性平,味甘、淡,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之功用。在方中輔佐橘紅健脾燥濕,脾濕被祛除後,痰無由生。白茯苓的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能與很多藥物配伍,不管是寒、溫、風、濕諸症,都能發揮其特有的功效。

4.炙甘草:炙甘草是用蜜烘乾的甘草,屬於甘草的炮製品,在方中起到的作用是調和諸藥,兼以潤肺和中。炙甘草本身就具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的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弱、心氣不足、脘腹疼痛等治療。

二陳湯雖然只有四味藥,但每一味藥都用得嚴謹,全方起到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之效。方中半夏、橘紅以陳久者良,故以「二陳」名之。但是,二陳湯全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有血虛、陰虛、吐血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