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十堰晚報)記者 張貞林 特約記者 蔣輝 報導:隨著飼養寵物鳥的市民越來越多,因接觸鳥類而引起的疾病也逐漸多發。最近,國藥東風總醫院收治了兩例鸚鵡熱患者,他們都出現了持續高燒、聽力減退的症狀。
夫妻倆相繼出現高熱,被確診為鸚鵡熱
國慶節期間,市民楊先生因持續發熱,最高達41.4℃,而且伴隨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狀,來到國藥東風總醫院就診。在發熱門診採集核酸後,檢測結果顯示為陰性。由於當時他病情較重,在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門診詳細篩查病史後,被轉入該科室緩衝病房治療。
次日,楊先生的愛人王女士也因高熱入院。夫妻兩人病情、症狀極為相似,醫生方烈、李興國憑藉豐富的經驗,立即將兩人轉至同一房間,並讓護士按照呼吸道隔離措施進行護理。
經過與患者溝通後,醫生發現兩人之前並未有過類似症狀。國藥東風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一病區主任王成國、副主任唐友勇當即組織科室醫生討論後,緊急安排支氣管鏡檢查,並在檢查過程中嚴格按照三級防控措施落實個人防護,同時立即組織多學科會診,積極商討治療方案。
積極救治的同時,確定病因最關鍵。與患者以及家屬再次溝通詢問後,醫生最終將懷疑目標鎖定在患者家裡的鸚鵡上。
在詳細了解病史後,醫院及時上報十堰市疾控中心。隨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一病區通過宏基因組二代測序技術(mNGS)檢測,確認患者是「鸚鵡熱衣原體感染」。同時,十堰市疾控中心立即對患者、患者家屬及家中環境進行了採樣覆核。
在王成國、唐友勇的指導下,醫護團隊針對這種特殊病原體迅速進行了抗感染及對症治療,及時控制了患者的病情,防止病情加重。經過12天的治療,兩人均達到出院標準。
什麼是鸚鵡熱?怎樣避免感染?
王成國介紹,鸚鵡熱是一種人畜共患病,由鸚鵡熱衣原體從鳥類傳播到人類而引起。因本病最初多在飼養鸚鵡的人群中發現,故名鸚鵡熱。它不僅存在於鸚鵡身上,也存在於家禽中。鸚鵡熱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熱、頭痛、肌痛和乾咳,初發症狀與流感相似。
市民該如何預防鸚鵡熱呢?王成國表示,冬季正值鸚鵡熱高發期,而家庭養鳥是感染鸚鵡熱的主要途徑。飼養鳥禽的環境需要保持通風和空氣流通,最好選擇室外飼養,養鳥時切勿過度擁擠,相鄰的鳥籠可以用隔板隔開。同時應當避免食物、羽毛或分泌排泄物堆疊,造成疾病在禽鳥間交叉傳播。對於自身存在免疫缺陷的患者,如愛滋病、糖尿病患者,患自身免疫疾病、血液病等基礎疾病和長期使用類固醇激素、免疫差的人士,最好遠離鳥類,避免感染。
王成國提醒,如果家裡養鳥的話,要定期觀測鳥的狀況,如果鳥出現了發熱、倦怠、乏力、不吃東西、不想飛這些情況,要考慮鳥是不是生病了,要小心對待。飼養鳥類要注意避免接觸病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並且要經常對鳥類居住環境進行無毒消殺。近距離接觸鳥類或排泄物時,可佩戴口罩、手套,之後及時清洗雙手。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