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經常便血已10餘年,近10天來由於過食辛辣,每於大便時則便血不止,血色鮮紅,甚時血出如噴射狀,伴隨肛門墜脹疼痛,常常因便血而不願排便。由於連日便血,致使身疲乏力,站立時頭暈目眩。曾用槐角丸等取效不著,特來就診。查其舌紅苔淡黃,脈滑數。

觀是症其為腸風下血,亦稱痔出血,由熱積大腸所致,當清大腸風熱。用枳殼45克,水煎二次合一處,加白糖30克,置冷後1次頓服。

服上方後次日便血即明顯減少,又依上方1劑,便血即止。

2年後遇楊某,其告日:自服上方後半年中未便血,之後每當便血復發,則依上方再服一二劑則愈。

今人用枳實或枳殼多取其寬胸下氣之功,其實枳實、枳殼氣味、歸經均相同。它們氣味苦寒,歸肺、脾、胃、大腸四經。《藥性論》云:「.......主腸風痔疾......」《開寶本草》雲「......消脹滿,大腸風......」《本草經疏》云:「又肺與大腸為表里,風邪入肺,則併入大腸,風熱相搏而為腸風下血,苦寒下泄之氣,則血熱清而風自除矣。」

吾用枳殼治痔出血之法正取之於此,更加用白糖亦取其性寒之性,一以助清熱之力,再者可矯口味之苦,可謂一舉而兩得。

按:以枳實或枳殼獨味治療痔出血,為家父經驗方,用之臨床每取佳效。且不需多用,僅一二劑即可。用後只要注意不食辛辣,保持大便通暢,常常數月或更長時間痔疾不發。

雖然枳實、枳殼每多用於胸腹脹滿、食積便秘之症,但因其性本苦寒(《本經》),「能去胃中濕熱」(《珍珠囊》),所以用之於痔疾出血,也不是沒有根據的。

我們在臨床具體應用時,如果邪熱較重,則配黃芩、生地榆、焦地榆;大便秘結重者加用適量大黃;而對年老體弱者,則加黃芪、黨參、升麻。

本方應用藥量一定不能少於30克,且需冷服。若畏藥量大而減少用量,療效常常大受影響。本方在服用之後還可以藥渣再煎一次坐浴,內外合治則療效更好。

每日一文,陪伴中醫人成長

請關注公眾號 藥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