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顯著提高,特別是在飲食方面,從以往連溫飽都是個難題,到現在不僅能吃飽,還能吃的很好。
不過,吃的好並不意味著營養攝入也充足。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中的數據,我國居民仍然缺乏鈣、鋅、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D、膳食纖維等部分營養素。
這些營養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要想身體好,就得全都補夠了才行。具體怎麼做呢?本文會逐一來說,照著吃就能輕鬆補夠!
1
鈣
我國一般成年人鈣的推薦攝入量為800毫克/天,特殊人群的鈣需求量更高,比如正在生長發育中的青少年、孕中晚期、乳母以及50歲以上人群。

製圖:薛慶鑫
而2015年我國人均鈣攝入量僅為356.3mg,還不到推薦量的一半。缺鈣會增加患骨質疏鬆的風險,可別小看了骨質疏鬆,輕則腰酸背痛,嚴重還會骨折,甚至致命。另外,缺鈣還與其他疾病風險有關,比如補鈣可降低血壓、減少結腸癌的危險性、改善糖尿病性骨量下降等。
所以補足鈣很關鍵,如何補夠呢?
飲食上建議每天喝牛奶300~500毫升,再吃25克大豆對應的豆製品,比如一個掌心大小的北豆腐或1拳頭豆腐絲,蔬菜吃夠300~500克綠葉菜,比如200克小白菜和100克油菜。

製圖:薛慶鑫
如果飲食上實在難以做到,那就適當補充鈣片,建議選擇小劑量的,比如300毫克/片,可分多次補充,這樣更好吸收。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2
鋅
我國一般成年男性和女性鋅的推薦攝入量分別為12.5毫克/天、7.5毫克/天。
而2015年我國居民18歲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血清鋅的缺乏率分別為6.8%和5.2%,缺鋅不僅會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生長發育,還會降低免疫力,影響傷口癒合,影響男性生育能力,對於老年人還會影響認知功能,增加患阿爾茲海默症的風險。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所以補鋅尤為重要,如何才能補夠呢?
飲食中可以增加鋅含量較高食物的攝入,比如貝殼類海產品生蚝、扇貝、海蠣肉,其中生蚝的鋅含量高達71.2毫克/100克,只要吃50克就能輕鬆滿足每日鋅的需求。其次,麥麩、燕麥、花生、乾酪等也是補鋅的良好來源。

製圖:薛慶鑫
3
維生素A
我國一般成年男性和女性維生素A的推薦攝入量分別為800微克/天、700微克/天。而2015年我國18歲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維生素A缺乏率分別為2.8%和6.5%,2016~2017年6~17歲未成年人維生素A缺乏率高達15.7%。
維生素A與眼睛的健康密切相關,缺乏會增加患乾眼症和夜盲症的風險,還會導致男性睪丸萎縮、精子數量減少、活力下降。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所以,即便是為了眼睛的健康,飲食中也要注意增加富含維生素A食物的攝入,比如動物肝臟、魚肝油、蛋類、奶類;同時也要增加富含類胡蘿蔔素食物的攝入,其中含有的β-胡蘿蔔素可以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對眼睛的健康有益。比如胡蘿蔔、菠菜、芒果、南瓜、西蘭花、苦苣、空心菜等。


製圖:薛慶鑫
4
B族維生素
我國一般成年人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的推薦攝入量都是男性1.4毫克/天、女性1.2毫克/天。而我國居民2015年人均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的攝入量都沒有達到推薦標準,僅為0.8毫克和0.7毫克。特別是老年人維生素B1、維生素B2、葉酸攝入不足的比例超過了80%。
B族維生素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維生素B1缺乏會影響食慾,維生素B2缺乏會出現口角炎、唇炎、舌炎、怕光、流淚、視力模糊、怕冷等症狀。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食物中瘦肉、動物內臟、豆類、種子和堅果的維生素B1含量都比較豐富,大多數食物都含有維生素B2。


製圖:薛慶鑫
5
維生素D
我國一般人群維生素D的推薦攝入量為10微克/天,65歲以上為15微克/天。而2015年我國18歲以上成年人血清維生素D缺乏率高達21.4%,60歲以上維生素D缺乏率更高,為22.2%。
維生素D參與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缺乏維生素D會增加患骨質疏鬆、佝僂病、骨質軟化症等風險。另外,近年的流行病學還發現:缺乏維生素D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結核等多種疾病都存在關聯。
生活中要想補充維生素D可以從3個方面著手,包括曬太陽、飲食、補充維生素D製劑。
①曬太陽:
皮膚內含有7-脫氫膽固醇在陽光照射10分鐘時可以產生維生素D,可獲取體內78~80%的維生素D。在上午10點到下午3點之間,每周兩次曝露雙上肢和雙下肢於日光下5~30分鐘,通常可以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但是由於季節、皮膚顏色以及是否防曬等因素的影響,靠日光補足維生素D還是比較難的。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②飲食:
大多天然食物含有的維生素D比較少,蘑菇和牛奶中含有少量維生素D。少部分食物維生素D含量相對高一些可以常吃,比如虹鱒魚、動物肝臟、蛋黃。
③維生素D製劑:
更建議選擇維生素D製劑,一般人群每天補充10微克(400IU)就可以。65歲以上老人可補充15微克/天。
6
膳食纖維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2013版》中的建議,我國成年人每天應當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而《中國居民膳食纖維攝入白皮書》中顯示:我國成人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普遍不足,並且呈現下降趨勢。人均膳食纖維攝入量僅為13.3克/天,能達到推薦量的人群不足5%,這方便還真得努力。
長期缺乏膳食纖維不僅會增加便秘的風險,還與超重肥胖、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結直腸癌等密切相關。
要想吃夠膳食纖維其實也不難,主食少吃精白米,多粗細搭配,增加谷薯類的攝入,比如紅薯飯、糙米飯、蕎麥飯、藜麥飯、燕麥飯等。
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的蔬菜有西芹、空心菜、韭菜、金針菇、木耳、西蘭花、羽衣甘藍、茄子、紫甘藍、冬瓜等。
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的水果有金桔、庫爾勒香梨、獼猴桃、楊桃、番石榴、石榴、藍莓、香蕉、梨等。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均衡營養是身體健康的前提,吃飽固然重要,但吃的營養更為關鍵!這6種大家都容易缺的營養,趕緊照著吃補起來吧!
參考文獻:
[1]楊月欣,葛可佑.中國營養科學全書第2版(上冊)[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
[2]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2冊[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
[3]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M].人民衛生出版社.2022
[4]維生素D與成年人骨骼健康應用指南(2014年標準版
[5]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年)
作者|薛慶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註冊營養技師 健康管理師 公共營養師
審核|韓宏偉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
出品: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內容未經授權轉載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復「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