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口拔牙後戴假牙一直不好使,真不該拔牙的,悔不當初啊!」

「牙痛去醫院拔牙,為什麼醫生把爛牙的牙根拔了,牙痛的牙卻沒拔?」

「我只是感覺牙齒有點鬆了,為啥一去醫院醫生就讓拔牙?」


在之前文章的評論區中,格格發現有不少讀者反映,自己的牙不知道怎麼回事就給拔掉了。


確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除了知道智齒要拔掉外,一顆牙什麼時候該拔並不清楚,為此,今天格格就寫一篇詳細的科普,和大家好好講講拔牙這件事。


本文將從:


【智齒是不是一定要拔?】

【一顆牙到什麼地步必須拔掉?】

【什麼情況不能拔牙?】

【為什麼有的牙能治卻被拔掉了?】


這4部分展開,讓大家搞清楚什麼牙該拔,什麼牙不該拔,話不多說,點個讚+收藏,我們馬上開始!


智齒是不是一定要拔?


事實上,不是所有智齒都要拔的,大多數需要拔除的都是阻生智齒。


阻生智齒,就是在生長過程中受到阻礙,不能正常萌出的智齒,主要分為:近中阻生、遠中阻生、垂直阻生、水平阻生、頰向阻生、舌向阻生和倒置阻生等。

正常的牙齒嘛,都是長得直直的,上下牙配成一對,方便咬東西,如果智齒是這種生長情況,那就不用拔。


但如果智齒長得七歪八扭,不能和上牙配成一對,就會帶來清潔不便,不僅藏污納垢,滋生細菌,容易齲壞,更可氣的是,還常常會拉上隔壁大牙,造成鄰牙齲壞,或者在萌生的過程中頂壞其他的牙齒。

如果齲壞智齒的細菌繁殖引起了感染,還會引發急性冠周炎,造成牙齦紅腫脹痛,嚴重時甚至張口就痛,影響咀嚼和吞咽東西。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吃的食物越來越精細,阻生智齒發生的概率也越來越高。一般臨床建議,智齒一旦確定是阻生,在還沒有出問題前就可以考慮預防性的拔除。


一顆牙到什麼地步必須拔掉?


除了阻生智齒,一顆牙出現下面4種情況的時候,也需要考慮是否拔除——


1、嚴重的齲齒


齲齒,俗稱蛀牙,是在以細菌為主的多種因素影響下,造成牙體組織發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


嚴重的齲齒會誘發牙髓炎、根尖炎,讓患者感到明顯的疼痛,如果放任根尖炎進一步發展,齲齒的細菌就會腐蝕掉牙齒正常形態。


如果牙齒被大面積破壞了,只留下殘根或小面積殘冠,不僅不能行駛正常的功能,殘根殘冠尖銳不規則的外形還可能會劃破口腔黏膜,造成口腔潰瘍反覆發作,甚至引發癌變。

因此,齲齒造成的殘根殘冠,若經醫生評估已無保留修復的必要,應儘早拔除。


2、晚期牙周炎


牙周炎是一種發生在牙周組織的慢性炎症,會漸進性地、緩慢地破壞掉牙周組織和牙齒,被稱為口腔「沉默的殺手」。


早期牙周炎症狀並不明顯,多表現為牙齦出血、口臭、吃東西容易塞牙,因此許多人並不重視,放任炎症發展,直到牙周炎發展到中晚期,出現牙齒鬆動,咀嚼無力,吃冷熱酸甜感到刺激疼痛才去就醫。

這時醫生會通過基礎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多種方式儘可能地恢復牙周組織的健康,保住牙齒。


如果牙周炎病情嚴重,部分牙齒反覆出現牙周袋,牙槽骨吸收嚴重,出現三級鬆動(鑷子夾住晃動2mm以上),就需要考慮是否拔牙了,不然可能會連累相鄰的牙齒也開始鬆動。


3、多生牙、錯位牙、埋伏牙


多生牙、錯位牙、埋伏牙都是屬於牙齒異常的生長狀態。


成人的恆牙一共有28-32顆牙,多生牙是指人口腔內正常恆牙以外的異常牙齒,如果多生牙生長時,出現了疼痛的症狀,或占據了正常牙齒的位置,造成牙齒擁擠,則應拔除。

錯位牙,指的是牙齒擁擠錯位的情況。輕微的錯位並不需要拔除,但嚴重的牙齒錯位會影響口腔的咀嚼功能,誘發牙齦炎、牙周病等口腔疾病,應及時就醫,讓醫生評估是否需要拔牙矯正,進而確定拔牙的數量以及拔牙的部位,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案。


埋伏牙是指沒有正常萌出到口腔內,埋伏、阻生在上下頜骨內的牙齒,埋伏牙齒埋伏在骨頭裡面,有可能會影響到恆牙的牙根發育,也有可能會造成牙齒的發育畸形,嚴重者會有頜骨囊腫的發生概率,因此大多數情況都建議拔除。


4、滯留的乳牙


乳牙滯留,指的是兒童在換牙時,乳牙遲遲未脫落,或一直保留在恆牙牙列中的情況。如果乳牙所在位置的恆牙已經萌出,乳牙還沒有鬆動,可能會導致恆牙長歪、牙列不齊,這時應及時拔除滯留的乳牙,以避免影響恆牙正常生長。


什麼情況不能拔牙?


知道了什麼牙該拔,我們還得知道牙在什麼時候不能拔。


有的人覺得,醫生拔牙鉗子一伸,牙齒一拔就結束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操作,但其實拔牙對患者的身體條件是有要求的,在5種情況下,拔牙應慎重:


1、心腦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並不是拔牙的絕對禁忌症,但如果患者有嚴重的心律失常暫未得到控制,心功能評級較差,半年內心絞痛頻繁發作,甚至發作過心肌梗死則不宜拔牙。

同時,如果有心臟病合併高血壓,或高血壓超過了180/100mmHg,也不宜拔牙。因為拔牙過程中使用的麻藥,會增加患者血壓升高的風險,導致其心跳加快,甚至誘發心絞痛,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發作。


2、糖尿病


糖尿病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是可以拔牙的,但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穩定,空腹血糖高於8.88mmol/L時,應暫緩拔牙,因為高血糖拔牙後會使傷口難以癒合,增加感染機率,嚴重的感染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


建議糖尿病患者在拔牙前控制好血糖,並在拔牙後注意口腔衛生,必要時醫囑服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3、肝腎疾病


一般來說,對於各種慢性肝腎疾病,比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在醫生評估判斷肝腎無嚴重損害後,是可以拔牙的,但患者若處在急性肝炎、急性腎病期,都應暫緩拔牙。

因為一些肝腎疾病會影響到血液,比如造成凝血酶原和纖維蛋白原含量的減少,使患者的凝血功能變差,增加拔牙後大出血的風險。


4、血液疾病


患有白血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貧血、血友病等血液疾病應慎重拔牙,因血液疾病患者體內普遍缺乏凝血因子,且有凝血功能障礙拔牙後有嚴重大出血的風險,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必須要拔牙,患者應做全面的口腔檢查,必要時做凝血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檢查,嚴格遵醫囑進行拔牙操作並做好拔牙後的護理。


5、女性月經期、妊娠期


女性月經期一般不建議拔牙,是因為月經期間在激素的影響下,體內的凝血功能會降低,拔牙後可能引起代償性出血,造成傷口出血量增加,止血時間變長的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引起貧血的症狀。同時,由於經期女性身體的免疫力下降,傷口感染的概率也會增加。

女性妊娠期拔牙也應慎重,如果是非拔不可的牙,儘量選擇懷孕中期4~6月的時候拔,因為早期拔牙可能會引起胎兒流產,晚期則會增加早產的風險。建議女性在備孕前三個月做一次全面的口腔檢查,將齲齒、阻生智齒等潛在的口腔風險排除。


為什麼有的牙能治卻拔掉了?


據相關數據統計,在拔牙的原因中,兒童拔牙的主要原因是乳牙滯留,而成年人拔牙的首要原因是齲齒,其次是牙周病,並且拔牙的年齡高峰在46~55歲。


上文我們說到,齲齒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具體分為六個階段,分別為淺齲、中齲、深齲、牙髓炎、根尖炎、牙齒壞掉。


一般來說,前三個階段患者不會感到明顯的牙齒疼痛,當感到明顯刺激痛、自發痛、夜間痛、咬合痛,甚至牙齒根部牙齦腫脹的時候,齲病就很可能已經發展到了牙髓炎、根尖炎的地步。


這裡存在一個誤區,有的人覺得,牙痛到睡不著覺、吃不下飯,那就去醫院拔掉好了,事實上,隨著顯微根管技術的普及,即使齲齒發展到根尖炎,絕大多數患牙都是能治癒的。

但由於患者的口腔知識的匱乏,加之部分牙科診所,不具備治療的能力,或出於尊重患者的意願,導致許多齲齒處在根尖炎甚至牙髓炎階段就被拔掉了。


此外,患牙能治卻被拔掉,還可能有兩個原因:


1、治療的痛苦


牙周炎治療所採用的齦下刮治術、翻瓣術,不可避免地會給患者帶來疼痛,同時由於牙周炎患者就醫時普遍在中晚期,治療周期也比較長,若患者有吸菸、喝酒等不良習慣,或合併糖尿病等全身疾病,不僅會給治療增加困難,還容易造成牙周炎反覆發作。

因此,臨床上有部分患者,因難以忍受牙周炎治療的痛苦,選擇了全口拔牙。


2、治療的費用較高


這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拿齲齒為例:


發展到牙髓炎、根尖炎階段,進行根管治療大概花費1000+,如果要戴牙冠,根據不同材料普遍在1500-3000,也就是說,治好一顆牙可能得花上四五千


而相較之下拔一顆牙的價格卻很便宜,普遍在200-400左右,有的患者一聽治牙那麼貴,就會更傾向於拔牙而不是治牙,想著自己缺一兩顆牙也沒事。

事實上,這樣做後患無窮。


牙齒拔除後如果不及時修復,兩側牙齒失去支持的力會傾斜,慢慢地也會出現鬆動、脫落的跡象,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拔掉一顆牙之後,其他牙齒也開始一顆接一顆掉的原因。


如果去修復,選擇最經濟實惠的可摘義齒,就得忍受嘴巴里永遠有一塊不屬於自己的異物,嚼東西也變得費力,而選擇去種牙,價格動輒上萬一顆,至少是當初治牙的兩倍,而且種牙過程可能比治牙還要受罪!


最後,格格真心勸大家一句,牙齒永遠都是原裝的好,能治一定要儘量治,不到迫不得已千萬別拔牙!


一定要重視口腔疾病的預防,每年花兩三百定期洗牙,做一次口腔檢查,發現有蛀牙及時補牙,長遠來看反而是給自己省錢!


雖然本篇文章是科普拔牙,但格格希望你口腔健康,這些知識永遠都用不上!好啦,以上就是文章的全部內容,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讚+關注,給格格一點小小的支持吧~



本文參考文獻:

[1]李愛雲.牙周病病因及治療研究進展[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誌,2019,6(15):10+22.

[2]李國威,胡開進,鄭雪妮,張林林,薛洋.特殊時期的女性患者拔牙的風險及防治[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誌,2018,11(09):526-529.

[3]佚名.拔牙應注意八大禁忌[J].安全與健康,2014(03):55.

[4]張春雷,楊宏華.口腔門診拔牙原因10年對比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