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防癌的意識都很高了,如果一個檢查就能知道自己患癌風險高不高,哪怕這項檢查貴一點,相信眾人也會趨之若鶩。但是,動輒上萬一次的腫瘤基因檢測,到底值不值得呢?是真的有用?還是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
有網友說,自己的父親患癌去世,此後他一直很擔心,害怕自己和孩子也中招,於是多方打聽,隨後了解到一種基因檢測技術能評估患癌風險,於是咬了咬牙把省吃儉用的積蓄拿出來,帶家人做了檢測。在知道家人風險比較低後,他終於能放心了。
眾所周知,癌症不好惹,一般人們發現的時候它已經在人體潛伏很久,有的已經不能手術,如果在它還沒有出現之前就檢測到,對人的健康和壽命有重要意義。不過,也有人覺得這是智商稅,一般的篩查已經能發現器官異常了,何必做這麼貴的檢查。
基因檢測,到底有什麼用?
因為腫瘤通常和這些有缺陷的基因離不開關係,如果提前發現存在缺陷,將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例如檢測者家族裡有已知的癌症患者(腸癌、乳腺癌等),後代遺傳的可能性比較大,這個時候可以做一下檢測。
另外,身上出現異常症狀自我感覺不對勁,也可以檢測一下,能夠更精準地得到答案。
因為檢測後可以知道患者存在哪個類型的缺陷,所以可以針對缺陷選擇適合患者的靶向藥,為治療提供便利,增加成功率。在使用靶向藥後,同樣可以通過檢測來對比前後的治療效果。若是有新療法出現,也可以評估風險和成功率。
總之,對於已經確診早期或家族有癌症史的患者來說,檢測的性價比更高。如果是普通人,因為想知道身體健不健康,或者只是圖個心理安慰,就沒有必要用它檢測了,選擇一般的體檢或篩查就可以。
患者經過治療已經好轉,還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經過正規治療,組織再次癌變的概率有所降低,可以不做檢測,即便做了檢測,也不能保證未來幾年癌細胞是否會捲土重來,因為人體是不斷變化的,若是後期又接觸到輻射、致癌物等高危因素,還是有可能復發。
如果患者是從早期或癌前期開始治療,那就更不用擔心了,因為這兩種情況二次出現癌症的風險比較低,只要好好保養身體,做好定期隨訪工作,不用花大價錢做基因檢測。
再者,如果上文提到的兩種癌症,做基因檢測準確率比較高,如果是其他癌症,就不太建議了,首先患者要遺傳到相關基因,才有必要去檢測。或者患者家族中有兩代人都出現得癌的情況,這個時候才會建議去檢測。
即便要做檢測,也希望大家在正規醫療機構進行,防止被人忽悠,尤其是說到「保證」「100%」「肯定」等字樣的時候,要多思考、謹慎一點,畢竟一次檢查不便宜,不要被騙。哪怕最後真的檢測出問題,也要到三甲醫院再次複查才能確定。
防癌抗癌,牢記「四個不」,或比基因檢測更靠譜
——不熬夜、不亂吃、不抽菸、不偷懶
很多人還沒認清熬夜的危害,人體健康發展需要遵循規律,而人體經常疲勞透支,會影響基因複製和修復,改變其規律,基因就容易受損,不能有效修復損傷,最後癌症風險就增加了。
不亂吃其實有兩個意思,其一是不要吃獵奇的東西,例如生肉、野味,感染寄生蟲癌症風險會增加。其二是不要在食量上控制不住,經常飽食、挨餓都是不對的,胃部沒有規律地工作,久而久之也容易出問題。
抽菸是明確的會對健康產生威脅的物品,每年造成的死亡數達到百萬,數量驚人,如果三億多菸民能把香菸戒掉,相信我國的癌症數據會下降不少,因為香菸傷害的不僅是個人,還有家人、朋友、同事。
前三者都是受到外界的影響變得不健康,而偷懶帶來的影響是無形的,很容易被人忽視,換一種說法大家就明白了,那就是運動不足。喜歡偷懶的人平時很少運動,吃過飯還總是躺著,對心血管、免疫力都有影響,還會帶來肥胖、糖尿病、抑鬱症等問題。
說了那麼多,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和昂貴的檢測技術相比,日常生活防癌更靠譜。現在的人們對癌症很焦慮,但是大家搞錯重點了,我們要知道的不是自己有沒有癌症基因,而是了解自己的生活習慣存在哪些問題,及時改正,能消除這些外在危險因素,癌症風險也會降低。
總結一下,基因檢測的確能幫助一部分群體了解自身風險,不過它也有局限性,不應該當成必檢項目,尤其是出現症狀或已經接受治療的人,在做檢測之前應該聽聽醫生建議。總之,先不要著急花那麼多錢做檢測,你可能其實並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