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沈醫生。百病由脾生!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我們出生之後的氣血生化,以及各個臟腑的充養,很大程度上都需要通過脾胃消化食物中的營養來維持。

同時脾胃又是全身氣機的「樞紐」,如果脾胃的運化出現問題,也會影響到我們全身的氣機運行。
脾胃還可以運化水液,是全身水液代謝的一個重要環節。

所以如果我們的脾胃出現了問題,比如消化功能不好,氣機紊亂,運化失常,就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

比如頭暈無力,愛忘事,精神疲憊,失眠多夢,打嗝反酸,肚子脹疼,胃口不好,濕氣重,舌苔厚,齒痕明顯,大便不成形,容易沾馬桶,還容易水腫等等。

長期下來,我們的「後天之本」一直不能正常工作,也會影響到其他的臟腑,引起一些複雜的,多個臟腑同時出現的問題,比如包塊,囊腫,增生,心腦血管問題,肝腎不足等等。這也是「百病由脾生」這句話的理論依據。

所以我們要在發現了脾胃虛弱的小問題時,就及時調理身體,以免引起其他疾病,
今天沈醫生給大家推薦一個中成藥,可以健脾益氣,和胃滲濕,調暢氣機,提高脾胃化生氣血的功能,加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讓脾胃氣機升降平衡。

這個方子叫做人參健脾丸,用到的藥物分別是人參,山藥,黃芪,白朮,茯苓,木香,砂仁,陳皮,當歸,酸棗仁,遠志。人參,山藥和黃芪可以補氣健脾,提高脾胃的各項功能。

白朮和茯苓可以健脾滲濕,輔助人參,黃芪的同時,還可以運化我們身上多餘的水濕。

木香,砂仁和陳皮可以理氣行氣,調暢脾胃的氣機,同時,木香還可以健胃消食,砂仁可以化濕燥濕,陳皮可以健脾化濕。

最後再用一些補血養血的藥物,填補因為脾胃運化氣血功能下降,而導致的氣血虧虛症狀,這些藥物分別是當歸,酸棗仁和遠志,其中遠志和酸棗仁還可以安神助眠,改善睡眠質量。

人參健脾丸這個中成藥,可以說是從多個角度,來提高脾胃各方面的生理功能,也杜絕脾胃虛弱導致的各種情況。

最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中醫講究辨證治療,任何用藥,都需要在醫生的辨證指導下進行,以免傷害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