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何謂子宮內膜異位症[1]?
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任何部位而引起的病變。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呈現與月經周期相似的變化,刺激周圍的組織充血、發炎、粘連。異位的內膜組織,在每次的月經周期一樣會剝離,剝離下來的內膜無法順著陰道排出體外,就在體內不斷地累積。
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哪些症狀[2]?
(1)月經期疼痛
(2)下背部和骨盆慢性疼痛
(3)性愛期間或之後疼痛
(4)月經期間排尿時疼痛或排便疼痛
(5)不孕症
(6)可能會出現腹瀉、便秘、腹脹或噁心,尤其是在月經期
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
需要做哪些檢查[2]?
(1)婦檢:生育期婦女有繼發性痛經且進行性加重、不孕或慢性盆腔痛,婦檢捫及附件區囊性包塊或盆腔有觸痛性結節可初步診斷。
(2)B超:診斷卵巢內異囊腫和膀胱、直腸內異症的重要方法。囊腫呈圓形或橢圓形,與周圍特別是與子宮粘連,囊壁厚而粗糙,囊內有點狀強回聲。臨床不能單純依靠B超圖像確診。
(3)CA125:內異症患者血清CA125可能升高,但特異性和敏感性較低。
(4)腹腔鏡檢查:最佳方法。疑為有內異症的不孕症患者,婦檢及B超未發現慢性腹痛及痛經進行性加重者,有症狀特別是血清CA125升高的患者應首選腹腔鏡檢查。
手術治療還是藥物治療[2]?
手術治療是內異症(子宮內膜異位症)首選的治療方法,但手術常常難以清除所有病灶,術後復發在所難免。因此,藥物治療仍居重要地位。藥物治療可分為術前用藥與術後用藥。術前用藥以促性腺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或假絕經類藥物較為常用,可縮小病灶、減輕盆腔粘連及充血等,對腹腔鏡手術有利。術後用藥可抑制殘餘病灶、推遲內異症復發,適合於異位病灶廣泛、未能徹底切除者或肉眼所見異位病灶已被清除,但無生育要求有疼痛症狀者。
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機制學說甚多,有免疫防禦功能缺陷、血液、淋巴良性轉移、遺傳因素等假說,這些因素並非單一獨立而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著內異症的發展[2]。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女性常見婦科疾病,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預防:
(1)儘量避免流產。晚婚、晚育、不育或多次人流,都會增加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風險。
(2)增加運動量。常常運動的女性,身體免疫系統較為健全,體內的白細胞較活潑,能吞噬流竄經血和異位內膜。
(3)防止經血逆流。月經期間,禁止一切激烈的體育運動及重體力勞動;經期避免性生活;儘早治療宮頸粘連等並發經血瀦留的疾病。
參考資料:
[1]Zondervan KT,Becker CM,Missmer SA.Endometriosis.N Engl J Med.2020,382(13):1244-1256
[2]郎景和,冷金花.子宮內膜異位症[J].現代婦產科進展,2006,15(3):161-172.DOI:10.3969/j.issn.1004-7379.2006.03.001.
[3]王靜.初探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因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74):167-167,169.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74.098.
CN-101313,Expiration Date:2022-11-30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支持,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參考
- End -
此文僅用於向醫學專業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