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醫生這麼久,聽得最多的一個字就是「濕」。患者經常張嘴就是一句:「醫生,我有濕。」
到底什麼是濕?中醫是怎麼判斷有「濕」?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是不是一定要在氣候或環境潮濕下得病才能叫「濕」呢?不一定!雖然在氣候或環境潮濕確實較易得濕病,但易得不等於必得。
中醫判斷「濕」,主要是看患者身上是否出現具有「濕」特徵的證候。即,「濕」是抽象而來的,凡患者身上具有濕之象,就是得了濕性病證。
濕邪具有什麼致病特點?
濕為陰邪
陰邪,是指濕的性質,放在陰陽比較中,屬於陰。
道理很簡單,因為濕性類水,水是偏冷的,陰性明顯,所以濕也屬陰邪。
濕易阻遏氣機
濕易阻遏氣機,簡單講就是濕容易妨礙人體氣的流動。
人體裡面的水液跟氣是什麼關係?——關係是:氣行則水行!水行則氣順!但這裡千萬不要理解為是一股氣推著一股水走,實際沒有那麼具體。人體中水液跟氣的關係,實際有點像是霧露狀,或可理解為氤氳狀的半氣態半液態。
這樣我們就可以想像,所謂濕,按照現代人的思維想像,有一點像體內的水分子多了,呈氤氳、彌散、霧露狀態。
我們看看這個篆體「濕」字,左邊是水,右邊的上部是個日字,下部是個絲字(見下圖)。整個字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太陽曬下來,水氣絲絲蒸發成氤氳瀰漫狀態,就是濕。
所以,我們就可以理解了,為什麼南方多濕,因為南方氣候較炎熱,日照時間長,太陽下曬,就把江、河、湖、海、池、溪的水蒸發向上,這叫「地氣上為雲」,成積雨雲,然後再「天氣下為雨」。如此天地陰陽升降交感,雲雨交替變化,就形成了濕的大環境。
我們再看看氣,氣無形,是運動性很強的極精微(肉眼看不見)物質。
當這個濕-霧露狀的東西在體內多了,就類似於體內水分子多了,那麼,無形之氣運行的流暢度一定是減慢的,這在中醫就叫氣滯。
氣滯有什麼表現呢?用一個字講,就是:脹;用兩個字講:就是脹悶,或脹痛。區別僅在前者輕,後者重而已。
為什麼是「脹」?
其實道理很簡單,氣在哪裡憋住了,那麼憋住的位置氣就相對多了。氣多了,就像泵自行車的輪胎一樣,如果車胎沒有氣,我們就泵氣直至飽滿,氣一飽滿就會發脹。所以人體局部有脹感,經常就是氣滯的表現。
濕易阻滯氣機,即是說:有濕停留的地方,除了濕本來的症狀之外,也很容易出現局部的脹悶感。
這也反過來提醒我們,治療濕病的時候,要加行氣藥。道理有二:一是因為濕容易阻滯氣機;二是因為氣行可助濕行而散,從而有助於濕症的改善。
但加行氣藥,不用加得那麼笨,不需要幾味袪濕藥再疊加幾味行氣藥,因為有的行氣藥本來就能袪濕,有的袪濕藥本來就能行氣。像陳皮、白豆蔻、砂仁、厚朴這些藥物,就是袪濕跟行氣兼備的。
濕易損傷陽氣
寒邪容易傷陽,濕邪也容易傷陽,兩者有什麼區別?
可以這樣理解:寒邪的陰性大於濕邪,「陰勝則陽病」,所以寒邪傷陽,會傷得比較重,同時不太分部位,什麼地方都可以傷。
濕邪傷陽,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它最容易傷的臟腑是脾。為什麼?
因為脾的生理特性類似於陰土,陰土,即潮濕低洼的土。而土要化生萬物,就須乾濕適中,所以陰土就喜燥惡濕,換一種表達就是脾對濕特別敏感,特別害怕,所以濕就容易傷脾陽。
陽氣代表功能,脾陽一受損,脾的功能就下降,容易出現腹脹、口淡、不想吃飯、大便溏而黏等表現。
濕性重濁
重:意思是沉重。
只要人體出現了全身或是局部的沉重感,都算是濕。因為濕性類水,水的比重比較大。比如關節痛,假如是遊走性的,我們叫作風痹;假如關節痛不是遊走性的,而是呈沉重感,在雨天加重的,我們就叫作濕痹。
有時候病人的主述模稜兩可,比如他說醫生我很疲倦,很多人可能會誤會,直接把疲倦當作了氣虛。
這不一定對!因為疲倦感其實有兩種,一種是無力感,另一種是沉重感。假如疲倦是無力感,一般偏氣虛如果疲倦是偏沉重感,一般就偏濕。
可能有人說,我分不清楚,好像有一點無力感,又有一點沉重感,那算什麼?其實很簡單,可以判斷為氣虛夾濕。
關於「重」,醫書還常出現一個詞——里急後重:指的是排便的時候排到最後,有一點拉不乾淨的感覺,拉完又想拉,肛門有重墜感。
肛門有重墜感符合「重」字,所以也算是濕。同時,拉不乾淨符合濕性黏滯的黏性。
濁:指分泌物、排泄物渾濁。如小便渾濁,女性帶下渾濁等。
「濁」的症狀常與下面的「黏」性共見。
濕性黏滯
黏:黏膩,是指症狀的黏膩性。
婦女的帶下量多,帶下通常具黏膩性,也有渾濁性,符合濁和黏。
男子的慢性前列腺炎,小便到了最後,會帶一點黏液,這種黏液的黏是濕。
大便擦不乾淨,很廢紙的黏算濕,更嚴重的,就是里急後重。
早上起來眼屎很多,眼屎是黏性的,這是濕。
滲液性皮膚病,如濕疹或某些癬,是濕。
面部有油垢感,油垢的感覺是黏的,是濕。
頭髮油性,屬濕。等等。
還有更易判斷的,就是出現黏膩舌苔,如下圖。
我們可以自己對照一下,凡是分泌物、排泄物是渾濁或黏黏的,通通都可以用濕來命名或概括。
滯:是指病程的纏綿性。
只要病帶了個「濕」字,這個病的周期就有黏乎乎的感覺,會比較長。這既可以理解為停滯,也可理解為黏性。所以,黏,不只是指症狀黏乎乎,連整個病程都可能是黏乎乎纏纏綿綿的。
濕性趨下,易襲陰位
易襲陰位:簡單理解就是水往低處流。上面列舉的很多症狀,要麼是小便,要麼是大便,要麼就是外生殖器,要麼就是出現在一些隱蔽的部位,這些就是陰位,所以濕為陰邪,易襲陰位。
濕性趨下:指的是致病有往下走的特徵,這可以跟風邪相鑑別。「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因為風邪易襲陽位;而「傷於濕者,下先受之」,因為濕邪易襲陰位。
注意!以上講的濕是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的外濕,這是外來的。
人體還有另一種濕叫作內濕——即脾虛生濕。脾的其中一個功能是運行水濕。當脾虛,脾的功能下降的時候,運不動水濕,一樣可以產生水濕痰飲,這是內生的。
它的表現就是脾虛的表現+重濁、黏滯、趨下、阻遏氣機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