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有心臟疾病的人,會選擇安裝心臟起搏器,可以用於治療心率過緩,幫助心臟進行起跳。那麼,心臟起搏器是如何使的心臟恢復跳動的呢?

目前臨床上廣泛應用的心臟起搏器,實際上就是竇房結的仿生工程產物。

起搏脈衝發生器、連接起搏器與病人心肌內膜的導線、起搏器頂端接觸心肌內膜是人工心搏器的組成部分。植入法是切開右頸靜脈,它的工作原理是將起搏器上的纖細金屬導線插入,導線末端直達右心室頂部,將裝有無菌鉑電板鉤緊緊地貼在心室內側臂上。由鋰電池帶動脈衝發生器,每分鐘發5~6伏的脈衝70次,這樣微弱的電流沿導線傳給心肌,使心臟搏動。一般將起搏器埋在腹部的皮下,或鎖骨下脂肪較多的地方。

隨著醫學的進一步發展,出現了一種核起搏器,它以微量鈽裂變產生的能量為動力,可連續工作20年。而後又出現了可調整輸出的電壓和脈衝速度的秩序式新型起搏器。而一種貼在心房和心室的電極式、可刺激心房和心室的收縮性的起搏器的問世,大大地提高了心臟的工作效率。

自從1958年第一台心臟起搏器植入人體以來,起搏器製造技術和工藝快速發展,功能日趨完善。在應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萬患者生命的同時,起搏器也開始應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電性疾病,如預防陣發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頸動脈竇暈厥、雙室同步治療藥物難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