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酒,無論是紅白喜事,還是喜慶哀愁,中國人總有理由喝上一兩口。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人也逐漸越來越鄙視這些所謂的「酒文化」。
如果說年輕人對於白酒的恐懼,或許從童年開始伴隨著自家的大人一次又一次應酬後大醉被抬回家而不斷加深。
然而,他們討厭的或許並不僅僅只是白酒的味道,更是白酒所浸泡的酒文化。
在白酒逐漸失寵的這件事上,沒有一場酒桌文化是無辜的。
喝酒怕喝醉,試試吃解酒藥?
很多人以為喝酒之後服用解酒藥,不僅可以起到解酒的效果,還可以避免肝臟受到損傷。
事實真的如此嗎?
解酒藥的主要作用在於分解酒精的濃度,增強肝臟的酶系統,緩解因飲酒過多引起的嘔吐、頭暈、四肢乏力等不適症狀。
然而,酒精對身體的影響分為兩種,一種為酒精中毒,另一種為酒精對身體造成的長期損害,解酒藥雖然可以降低人們醉酒的程度,但是無法消除酒精的危害。
許多解酒藥在具有解酒作用的同時,還需要通過肝臟進行代謝,無形之後又會增加肝臟的負擔,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有解酒藥,也有「喝酒傷身」的說法。
服用這些藥,可千萬不要與酒一起搭配服用!
第一,抗生素
除頭孢菌素外,呋喃唑酮、甲硝唑等藥物會引起二硫侖反應,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心悸、胸悶、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一系列症狀。
第二,嗎啡
在體內服用嗎啡和酒精後,容易發生協同效應,引起毒性反應,甚至危險生命安全。
第三,抗癲癇藥
乙醇會影響某些抗癲癇藥物的代謝,然後影響療效。此外,喝酒本身也會導致癲癇發生,因而,癲癇患者不宜喝酒。
第四,非甾體類抗炎藥
人喝酒後,會導致胃黏膜充血、水腫和糜爛,而非甾體類抗炎藥也會導致胃黏膜炎症、水腫,加重胃黏膜糜爛和出血風險。
第五,抗潰瘍藥
甲氰米呱等H2受體拮抗劑可促進酒精加速吸收,引起急性酒精中毒,出現神經過敏、精神錯亂、定向力喪失等酒精中毒症狀。
除了頭孢菌素類藥物外,還有很多藥物會導致二硫化物樣反應。
尤其是對於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來說,在用藥期間不建議喝酒,以免帶來不良影響。雖然中國人桌子上總是離不開酒。
有必要記住-----「喝酒不吃藥,吃藥不喝酒」的十字真言。
遇到無法阻擋的酒文化,該如何降低喝酒對身體帶來的影響
過量飲酒對肝臟非常有害,但很多人為了工作和應酬,不得不總是喝酒,如果無法避免喝酒,需要採取一些方法儘可能降低喝酒對身體帶來的影響。
1、控制飲酒量
如果在短時間內大量飲酒,可能會引發酒精中毒,長期大量飲酒則會增加酒精性肝炎的發病率。
因此,對於常喝酒的人們來說,一定要嚴格控制飲酒量,一般情況下,男性每日純酒精的攝入量不能超過20克,女性的攝入量不能超過15克。
2、選擇酒精度數低的酒
在同等量下,高酒精濃度的酒對肝臟等器官的損害明顯大於低酒精的酒,所以如果需要喝酒建議選擇酒精度數低的。
除此之外,即使應酬再多也不可以連續喝酒,否則會導致肝臟的負荷越來越重。
3、儘量喝溫酒
在對酒進行適當加熱的過程中,酒中所含的乙醇、醛、醚等有機物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揮發,從而降低酒精濃度,以此減少對肝臟的損害。
4、多喝水
在喝酒的過程中增加飲水量,促進尿液的排泄,幫助肝臟儘快代謝酒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醉酒,減輕不適症狀。
解酒藥只能達到醒酒的效果,但對酒精給肝臟帶來的損壞無能為力。
年輕人最不喜歡的酒,是被迫喝酒
被譽為「中國人際關係的潤滑劑」,酒文化也一次又一次失去了年輕人的歡心。
對於今日的年輕人而言,白酒的社交功能早已經被諸多替代品所代替,談事情可以去咖啡店,與朋友聚會可以標配火鍋與奶茶......
而爹味白酒文化,或將終結在「不懂事」的年輕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