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問最近有什麼電腦硬體新品值得細品的話,相信十一代酷睿處理器是榜上有名。在大家都說AMD YES!而A家也確實YES那麼一段時間後,Intel仿佛終於醒悟過來,在十一代酷睿處理器上擠出了最誠意的牙膏,具體有哪些?且聽我慢慢道來。

1.核心IPC躍升19% Cypress Cove架構顯神威


對CPU性能了解的用戶應該都知道,提升CPU的IPC性能主要有兩種手段,一是通過提升CPU頻率,二是通過架構革新來達到目的。在高主頻這條路上,十代酷睿處理器已將睿頻飈到5.3GHz。繼續提高CPU頻率在功耗和性能上難以做到均衡。


而Intel選擇的是第二條路:對CPU架構進行改革:第十一代酷睿採用了全新Cypress Cove架構,IPC性能相比較十代酷睿提升了19%,這基本上完全可以歸功於架構改革帶來的性能紅利,為何我敢這麼肯定?以十代酷睿產品i9 10900K與十一代酷睿新品i9-11900K為例,兩者的睿頻加速頻率最高都是去到5.3GHz,很顯然這IPC性能的提升顯然就是全新Cypress Cove架構所賦予的。

2.核芯顯卡性能暴增50% 助力深度學習


十一代酷睿除了IPC性能有顯著提升外,核芯顯卡採用Xe架構,性能提升更是高達50%,且具備Deep Learning Boost深度學習加速能力。核顯方面有兩種規格,分別是Intel UHD 750和UHD 730,前者擁有24個EU單元,後者配備32個EU單元,兩者均支持12bit H265硬解碼 ,10bit AV1硬解碼,以及HDMI 2.0視頻輸出(4K60Hz解碼)。

3.支持PCIe4.0與DDR4 3200MHz內存讓硬體連接迅捷高效


俗話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十一代酷睿處理器除了本身核心性能出色外,與外部硬體連接方面也帶來全面提升,加入了對PCIe4.0的支持,20條CPU直連PCIe 4.0通道可以滿足同時使用一塊PCIe 4.0顯卡和一塊PCIe 4.0×4 SSD的通道數量需求,讓CPU與其他硬體連接更加迅捷高效。


另外,十一代酷睿處理器配合500系列晶片組更可享受到雷電4\USB 3.2 Gen 2x2的性能福利。雷電4每秒傳輸速率高達40Gbps,高速數據傳輸、4K雙屏顯示一線即可搞定!而USB 3.2 Gen 2x2則能夠提供20Gbps的傳輸速度,以上兩者能讓你外接便攜儲存設備時享受到更極速的傳輸性能。Wi-Fi 6E的加入相比WiFi6增加了6GHz頻段的支持,帶寬和延時均有提升。

產品開箱:



啊魯拿到的是十一代酷睿i9 11900K正式版,跟十代酷睿同樣採用LGA1200接口,因此在外觀上沒有變化。(隔壁開蓋換U王師傅表示喜聞樂見)。


本次測試所用的主板是微星MAG Z590 TOMAHAWK WIFI戰斧飛彈,定位中端的它到底能否撐起旗艦i9 11900K的重任呢?


看到盒子右上角的十一代酷睿標識,我覺得是沒問題的。




微星MAG Z590 TOMAHAWK WIFI戰斧飛彈屬於軍火庫系列,整塊主板的散熱片造型頗為硬核。



CPU供電方面,從目前測試來看i9 11900K最高功耗能飈到350W,因此主板的供電能力必須要跟上才行,查看京東銷售頁面得知,該款主板配備14+2+1相供電,配備第三代鈦合金電感+Dr MOS,每相最高能承載60A電流,理論上能提供1020A的電流。看來啊魯在文章開頭的擔憂是多餘的了。CPU供電模塊帶有厚實的金屬散熱片,對CPU供電模塊進行全覆蓋。



三路M.2接口都有加入金屬層作為加固。




三路M.2接口都配備金屬的散熱片,散熱裝甲厚度吊打很多固態硬碟自帶的散熱片,而且還帶有導熱墊。主板第一路M.2接口支持PCI-E4.0技術,其餘兩路採用的是PCI-E3.0*4通道。


PCH散熱片比較小巧,黑白絲印搭配看起來不會單調。


音效卡晶片附近有尼吉康音頻電容。


後置USB3.2 Gen2x2雷電4接口,傳輸帶寬高達20Gbps,傳輸數據速度嗷嗷的快。2.5G有線網卡是現在新中高端主板的標配了,無線網卡採用英特爾AX210,支持WiFi6E標準和6GHz頻段,高速率低延遲我都要。


顯卡方面,用的是星微星超龍 GeForce RTX 3080 SUPRIM X 10G,借的借的,反正我是買不起更是買不到QAQ。


顯卡配備三枚刀鋒6代風扇,風壓更大,三枚風扇均支持支持智能停轉。旗艦顯卡對效能要求更高,除了風扇好外7熱管散熱也是能將旗艦核心溫度穩穩的壓制下來。


超龍信仰燈,裝上mysytic light軟體就能盡情光污染了!



金屬拉絲背板,背後還有龍魂LED燈,下方有切換BIOS快捷鍵,分別是靜音和遊戲模式,隨你自行調節,不過切換後要重啟電腦才生效。







內存使用都是HyperX FURY內存,規格是DDR4 3733MHz 16G*2,這個容量可以說是ITX主板用戶的首選了。該內存帶有金屬馬甲,能對內存顆粒進行散熱,金手指採用曲線設計,相比傳統平直金手指,既能保證安裝穩固讓信號穩定傳輸,又能有利於用戶插拔內存操作。用戶只需打開XMP即可享受到3733MHz的高頻性能。



本次測試兩大耗電大戶是i9 11900K+RTX3080,為了儘可能的保證整機穩定運行以及應對後續的超頻測試,在電源的選擇上啊魯這次入手了長城獵金部落系列的GAMING G11,200V~220v電壓下額定食醋胡功率1100W,80plus金牌認證,採用全日系電容,5年保修。


再來看電源閩派單路12v輸出設計,最高輸出功率高達1100W,+5V以及+3.3V的最大輸出功率為130W。


模組接口都有表示設計,CPU和PCIe供電接口共計5個,滿足多路顯卡和高端CPU用戶需求,四個SATA供電接口也基本夠用了。



AC開關位於電力接口下方。


14cm風扇,看過拆解評測知曉是悅倫出品,支持低負載風扇啟停,對於降低


線材採用扁平化處理,有利於玩家裝機時的走線,除此之外還送了長城電源信仰貼紙,信仰滿滿。

性能測試:

測試主板的BIOS版本是2.12,日期出自3月22日,可以說是相當新鮮。


從GPU-Z的Bus interface能看到,微星RTX3080超龍已經運行在PCIe x16 4.0的狀態下。



CPU-Z1.95版本已經能完整識別到i9-11900K的規格參數,Rocket Lake架構,祖傳最後一代14nm工藝,8核心16線程,最大TDP是125W。CPU-Z單核分數704,多核分數7066,與11代10核心20線程相比,分數隻落後了2%不到,可以說新架構的核心效能相當出色。


CINBENCH R20成績,單核性能與農企R9 5900X相比更高,奪得單核分數第一的排名。


Geekbenchmark5測試,單核性能1812,多核性能11737。


super π圓周率計算軟體,用於測試CPU單核效能,在1M的計算量中,i9 11900K完成時間跑到6秒。遙想當年DIY盛行,在雙核年代,大家都拚命超頻CPU渴望單核跑進10秒俱樂部,看來如今的CPU跑進5秒大關也指日可待。


H.264轉碼測試,i9-11900K得分72.7,等於2台6核6線程雙路X5670至強性能還要強。


blderbenchamrk完成時間只要12分49秒,而多了4個核心8線程的R9 5900X則耗時9分35秒。


VRAY測試,i9-11900K的的得分為17956.


圖吧喜聞樂見的象棋跑分,i9-11900K得分為3W8!


十一代酷睿一出,這下體驗PCIe4.0固態硬碟再也不是AMD平台專屬了,這次就來感受下來自intel平台的性能狂歡。所用的PCIe4.0固態硬碟型號為希捷酷玩(FireCuda) 520 1TB。主控是群聯PS5016-E16,採用28nm製作工藝,配備智能溫控機制以及隱藏式的IC散熱裝置,支持PCIe 4.0 x4傳輸總線,帶寬高達8GB/s。這也正是PCIe4.0標準的M.2接口傳輸速率。儲存顆粒方面,使用東芝96層堆疊BiCS4 3D TLC儲存顆粒,單顆容量256GB,正反面各兩顆組成1TB的規格,緩存方面,使用兩顆SK海力士出品的DDR4 512MB組成1GB緩存。


順序讀寫測試,寫入4.9GB/s,讀取4.2GB/s,這顯然是妥妥的PCIe4.0的速度~




3DMARK跑分一覽

PS:以下遊戲測試設定為4K解析度下全開特效


奇點灰燼平均幀率86.2


塵埃5平均幀率84.6


戰爭機器5平均幀率66


古墓麗影暗影,開啟光追特效,平均幀率74


奧德賽英靈殿,平均幀率55

總結:

體驗了十一代酷睿處理器i9 11900K後,身為I飯的我表示喜聞樂見!畢竟核心IPC性能提升19%實在令人興奮,回想上一次Intel有如此大的牙膏還是在intel被惡搞叫牙膏廠之前,那是在Sandy Bridge架構的年代,不說了,年紀大就愛懷舊。言歸正傳,十一代酷睿帶來各位都想要的東西,IPC核心性能大提升(不擠牙膏)、PCIe4.0、B560晶片組開放內存超頻,雷電4等,可見Intel這次確實是被AMD逼急了,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也是我們用戶喜聞樂見的,感謝各位閱讀全文,歡迎給啊魯打賞點讚,我們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