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利浦在音頻領域的歷史積澱和自身的品牌地位其實是輪不到我這個非老燒給大家科普的,而只從產品使用的層面來講,是不是我不提醒大家,大家可能沒想起來Fidelio X系列其實是旗艦型號?即便是疊代到了如今的X3,它的價格也依然只有2XXX。如果你想要體驗一把方方面面都體現出大廠質感和音樂修養、且對驅動門檻要求較低的頭戴耳機,這副2488元的Fidelio X3我暫時想不到不推薦它的理由。
拿到X3的時候我一時有點難以下筆,這東西吧,它的外觀低調、但是堆料其實堆的挺足、堆在了許多真正涉及到使用體驗的地方,但你要說好看麼,好像也談不上多好看;聲音方便,它足夠的通透、開揚,音色中性自然卻又比「真水無香」多了點厚度與磁性;搭配方面,它對前端的適配非常友好,除了隨身播放器外,你甚至可以拿一些藍牙設備、小尾巴去進行驅動。
很多時候,「能用隨身設備推」一直都是個非常模糊的概念,「一台能驅動大耳的隨身播放器」也是同理,但這裡我想套用一個我曾經在大菠蘿的評測中講過的結論,那就是,X3的聲音如果用隨身設備來驅動,哪裡都會差一些,而不是某個方面瘸腿極為嚴重,因此,正是因為方方面面都差一些,反倒是一個完整的聲音。而如果一個所謂的「直推大耳」在隨身設備驅動時幾乎沒有聲場、幾乎沒有高頻延伸,徒有響度,那樣的聲音連一個完整的聲音框架都談不上,談何「直推」?X3這副頭戴,我認為在很多隨身設備下的聲音框架都是完整的,甚至插上Touch6也不會出惡聲,完全是不帶套路的那種高度易驅性。
外形方面,X3相比前兩代來說辨識度提升了不少,尤其是來自北歐奢侈級品牌Kvadrat的織物耳罩,配合外面的一圈噴砂的金屬圓環,給人一種溫暖與冷峻交織的感覺。
每次寫頭戴,我都會提到我的腦袋對頭戴式耳機的佩戴有多麼的挑剔,而當我看到X3並沒有做一截一截式的頭梁伸縮設計時著實為它的佩戴捏了把汗。它的頭梁伸縮架是使用的無極阻尼來調節,使用者先把頭梁皮革按在腦袋的頂部,然後根據自己所需要的伸縮長度把耳罩部分給「拉」下來,因此X3的佩戴緊緻感是許多開放式大耳所不具備的,讓人感覺耳罩和頭梁皮革都和自己的腦袋緊緊貼合在了一起,但對我這種頭又寬又大的人來說,雖然Muirhead提供的這塊皮革與頭部的接觸面積足夠大,但戴久了仍會有輕微的壓迫感,但我腦袋確實是屬於極端案例,對於絕大部分用戶來說,X3的佩戴應該是為數不多兼顧了舒適性與緊貼感的。
X3附贈了一根2.5平衡、一根3.5單端的3米長線材,連接耳機本體的部分則是常見的3.5口,從接口配置來看也能看出官方對於X3隨身設備即可驅動的定位還是很明確的,不過沒有附贈轉接4.4平衡或者卡農口的配件。當然了,對於一款旗艦定位的耳機來說,如果願意給它折騰一下線材也必然是會帶來明顯的提升的,考慮到X3本身的售價並不高,大家可以考慮揚仕、LY Audio等擁有大量優質平價線材的品牌。
說回到聲音的部分,我的主要參考設備包括德森瑞的H1、凱音C9、niuniu P3,台式設備包括iFi的Zen+Can套裝、曠世CMA12旗艦一體機等,從搭配來看,我認為音色中性、或者稍暖的前端會更加適合,中頻的密度儘可能要高。因此,像iFi家的風格就其實不太適合X3的搭配,Zen+Can的套裝下聲音偏亮、高頻略銳,並且齒音會強化;大菠蘿的中頻對於搭配音色中性的全開放式耳機來說會顯得有些散,不夠飽滿。而上文提到的其他設備對於X3的驅動都是比較合適的、兼顧了包括空間感等元素在內的素質表現和音色的平衡感。
雖然我已經挺久沒有聽過X1、X2的聲音,但我依然能夠感覺到某些部分的強烈變化,尤其是背景的純凈度、結像立體感、以及橫向聲場的加強,X3的聲音可以說更加「現代」,對於透明度與兩端延展的表現非常符合目前主流的發燒市場所追求的聲音,包括明快的瞬態響應與充足的速度感;人聲部分有些暖意但是沒有影響到器樂部分的硬朗感和結像的清晰程度,在這種聲底並不偏薄的前提下,稍稍有一些亮度的增益,帶來了比前作更佳的通透度和年輕型女聲的甜美感。如果你是一個喜歡類似HD650那種風格的厚聲黨,那麼X3對你來說依然是會顯得薄一些的,但是這因為這種相對的薄建立於良好的密度之上,所以聲音的框架保證了足夠的穩健和肌肉感。
低頻是X3作為一個開放式耳機讓我覺得有些小驚喜的點,如果你們對當年的白菜神器SHP9500有印象的話,應該差不多能夠感受到常規的開放式頭戴在低頻方面的物理劣勢和聽感缺點,比如密度、動態、下潛的不足,以及結像鬆散、定位不夠精確鮮明——這些問題在X3面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X3即便是用便攜器材去推,低頻都是非常迅猛有力、拳拳到肉的,結像也足夠凝聚和結實,就像一輛配備了優質底盤的汽車,不論是流行曲目中的的節奏鋪底還是古典曲目中的定音鼓,低頻元素的高質量呈現對於一副開放式頭戴耳機來說無疑是對用戶的一顆定心丸——畢竟除了漏音以外,這可能真的是開放式頭戴為數不多需要顧慮的問題。
當年的X1、X2,橫向去對比一些開放式頭戴的話,聲場做的並不夠出色,尤其是橫向,X3的橫向規模談不上宏大,但考慮到它的價位因素,必然已經算是佼佼者了;而且因為內置的單元15°傾角,能夠一定程度上幫助減少頭中效應、增強縱深、並讓整體結像稍稍前移一些來增強舞台感,X3所營造出來的空間感除了橫縱的廣度、深度充足以外,同時還有足量的縱向高度,從「大」與「規整」這兩點來說,確實沒有什麼可挑的了。
中高頻的部分其實可以用一個比較八股的方式來形容,那就是通透、乾淨,用俗套的一個詞兒概括就是一耳朵下去有著很強的「素質感」。素質感的這種聽感其實可以理解為就是結像線條清晰分明、速度感較快、高頻延展也比較充足,不過好在飛利浦可不會幹那種真正「大俗」的調音,中頻部分的染色走的不是豐盈溫潤的路線,而是顆粒感較強、富有磁性,人聲的共鳴細節豐沛、有些「男毒」的意味,對於醇厚型的男聲表現極為拿手,比如陳奕迅、張宇,女聲則適合徐佳瑩、田馥甄這種知性成熟的嗓音,總體上來說,不論是抒情慢歌、還是ACG燃曲、亦或爵士、民謠等,X3展現出了強大的人聲適應性。
需要提一嘴的是,X3對齒音的壓制並不夠完美,雖然近些年的錄音都會在製作時從音源層面抹掉大部分齒音,但如果是聽一些早期的Live現場的話依然有些呲耳朵,因此還是前文提到過的那個結論,我並不推薦本身高頻能量感太強、數碼味道較重的前端去驅動X3,否則可能會加劇齒音的問題。
最後說一句我個人主觀上認為X3在音色上存在的缺陷,如果換做是國產品牌的話我可能不會這麼苛刻,但對於飛利浦這樣的大廠來說倒還是有必要往細了去深究一下,那就是X3在絕大部分搭配下,高頻的表現雖然足夠精準中正,但缺乏了一些流暢感,這一點在聽鋼琴曲目時會展露出來,琴鍵之間的銜接稍顯生硬、導致讓我感覺偏「監聽」了些。這種流暢感並不好一概而論,而是多方面的綜合因素所造成的(這些因素單個拆分來看並不能算是缺點,各自都是相輔相成的),比如泛音的衰減速度、結像的肉感、音色的亮度、瞬態響應等多方面綜合而來的一個結果,所以X3雖然素質上在這個價位稱得上是非常強悍,但和更加高級的器材相比仍有音樂修養上的差距,這個問題大家固然可以通過搭配去解決,比如類似CMA12這種偏暖的機器、C9這樣的大推力電子管耳放可以有效改善這個情況。
回到很多人所關心的「好或不好」、「值與不值」的方面來看,2488元的Fidelio新任旗艦,依然是一個非常低價親民的定價,可能還沒有許多發燒友的一根線貴,但它所具備的優質到近乎奢侈的外觀用料、極佳的易驅性、以及富有傳承但素質大幅度進步的聲音表現,足夠讓我去給大家推薦這款型號了。更何況,「飛利浦」這三個字,在Fidelio X3的產品力面前,我個人認為沒有帶來半毛錢的品牌溢價,而是實打實的可以在這個價位用聲音說話、用音樂來考驗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