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dmi Book Pro 系列毫無疑問給筆記本市場帶來一些亮眼的表現,與前幾代定位較為低端不同,可以被看作是 RedmiBook 新的起點。
前段時間與 K40 一起發布的筆記本產品也引來一波關注,不同於早期產品定位入門級別,RedmiBook Pro 是紅米筆記本首款定位 Pro 的產品,作為旗下首款定位中高端的筆記本,RedmiBook Pro 表現如何,我們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測試。


設計與體驗
RedmiBook Pro 15 採用了簡潔的外觀設計,與前幾代產品一樣 A 面只有 RedmiBook Pro 的標誌。

根據官網的介紹,這款產品採用了 6 系航空級鋁合金,使用CNC一體成型技術,外觀上不輸其他使用金屬材質的廠商,我們手中這台在手感上非常細膩,圓滑的邊角令人好感倍增,同時官方宣稱整機重量在1.79kg 左右,作為15寸的產品,確實難得。

打開螢幕不難發現,這款產品將之前RedmiBook未採用的攝像頭模塊加回來了。

與較好的外觀相比有點遺憾的由於未採用觸摸螢幕,邊框就顯得有點突兀,雖然16:10的螢幕大幅降低了下巴的寬度,但B面的一體感略有缺憾,有點給「旗艦」拖後腿。

鍵盤方面也還算不錯,敲擊的手感雖然比不上傳統大廠,但是 1.5mm 鍵程以及良好的段落感使得其敲擊體驗很舒適。比較令我在意的是,鍵盤作為最主要的輸入設備,在塗裝後卻非常容易留下指紋,當然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買到的這台產品是特例。

比較有意思的是,RedmiBook Pro 15 採用將指紋電源鍵獨立設計,而沒有延續前代放在鍵盤上,這意味著誤觸率可以顯著降低。背光鍵盤也支持二擋調節,可以適用於更多的場景,不過我們也發現低檔的背光存在 PWM, 有一點可惜,畢竟這塊螢幕都是沒有 PWM 的。

這裡要特別說下觸摸板,雖然從材質上,RedmiBook Pro 15 的手感很不錯,滑動阻力適中,能夠滿足流暢的使用,但是在按壓觸控板下方時,會有明顯的厚重感,在反彈回饋時有松垮的感受,不過它支持 Windows 10 的精密觸控板認證,所以不必再通過按壓也可以,這裡算是小小的吐槽吧。

接口方面,這款產品左側分別是全功能 USB-C 接口、HDMI 1.4、USB 3.2 和雷電 4 接口。

右側分別是 3.5mm 耳機接口和 USB 2.0 接口。
這個價位的產品配備雷電 4 是十分良心的,不過右側的 USB 2.0 接口也讓人有些意外,而且它取消了 SD 讀卡器的設計,對於看重這塊螢幕想要用它修圖的攝影愛好者可能多少會有一些不便。

內部設計與散熱
RedmiBook Pro 15 的拆解,後蓋 8 顆螺絲,卡扣比較多,不太好拆,需要一點大力。

15 寸版本空間比較充裕,能看出來右邊的接口都是大小板轉接出來的,風扇旁邊的空位還挺多,電池下邊的空間也比較多。

內存不可更換,一個 M.2 盤位,一個網卡可以換,其他的都換不了。機身左側(圖裡的右側)接口額外包裹了一層,畢竟這邊有金貴的雷電 4 接口,硬碟也不是直接裸露的。

雙熱管單風扇,風扇直徑目測 6cm, 扇葉比較密,似乎沒看出來不對稱設計,但是噪音聽起來還行。
RedmiBook Pro 15搭載酷睿 i5-11300H 處理器的版本,按照慣例,我們先測試惠 RedmiBook Pro 15 的 CPU 長期負載功耗,測試的方法是連續進行 CINEBENCH R15 多核心的連續跑分測試,結果如下圖:

可以看到一開始的峰值為 868cb 左右,然後在第 8 次開始下降,最終能穩定在 825cb 的水平,大概是峰值的 95% 左右。
用連續 CINEBENCH R15 測試的最終意義是記錄散熱導致的性能變化,所以我們也記錄了 CPU 單獨負載時的功耗和溫度波動:

我們會發現 RedmiBook Pro 15一開始可以達到 43W, 最終可以保持在 35W 左右,溫度較高,達到了 95°C, 頻率在 3.44Ghz 左右。
MDT的測試包括額外的機身出風口的溫度,可以從上圖中的 Air Vent temperature(也就是橙色線)來看到,這也是用來輔助判斷一個機器的散熱系統散熱效率的因素。
K 值則是考慮功率之後的綜合導熱指數,MDT 認為在極限負載的情況下,如果出風口溫度越接近機內 CPU 核心溫度,那麼就說明筆記本的散熱系統能有越有效的把 CPU 或者 GPU 等等發熱源的熱量導出機身,K 值也就會更高。
RedmiBook Pro 15 的 K 值約為 0.85, 說明儘管溫度較高,但它的散熱效率還不錯(遊戲本平均 1.5,輕薄本平均 0.6 左右),相對來說能更快的把內部的熱量導出到機身之外。
接著是雙烤:

整機雙烤功耗目前比較保守,單烤 35W, 雙烤反而加起來只有 30W 左右(這個應該是 BIOS 還沒更新到正式版的問題,如果之後有更新我也會補充,理論上應該是 12+25W)

整機平均溫度 38.4°C, 但是因為風扇在右邊,所以 AWSD 區域(點3)要比右邊熱,反而達到了 40.8°C, 左邊掌托也比右邊高 3°C 的樣子。

風扇基本不太轉,噪音比較小,只有 43.7dBA, 分布很平滑,沒有突出的異音,可以說是噪音有點小了。
整體來看目前的版本還是比較保守,噪音是非常低的,所以性能並不強,機身表面溫度也不太高。

性能測試
我們手中的 RedmiBook Pro 採用的是 i5-11300H + MX450 的版本,屬於輕薄本里 intel 平台的常規配置,照慣例先用最新的 CINEBENCH R23 進行第一輪測試:

在最新的 Cinebench R23 測試中,i5-10300H 這樣一個 H35 的處理器可以分別達到多核 5269 pts以及單核 1419 pts 的成績,多核表現一般,單核還能稍稍壓過隔壁 5800U 一點點。

而在 R15 的測試之中,R7-5800U 可以分別達到多核907 cb 以及單核 209cb 的成績,單核雙核都沒有隔壁 5800U 強了。
接著我們通過 PCMark 10 Office 測試日常辦公的流暢性:

在這種短時間爆發的性能需求場景下,RedmiBook Pro 搭載的 H35 處理器能讓 Word, Excel 還有 PPT 秒開,輸出文件的速度也非常快,但是確實也不如隔壁 5800U 的表現。

然後是 PS 和 LR 的性能,依然不是長時間高負載的場景,本身速度還好,但隔壁 5800U 還是要更快一點。

顯卡方面 RedmiBook Pro 的顯卡並不是超大杯 MX450, 而是 GDDR5 的 25W 版本,實測顯卡的 TimeSpy 圖形分在 1900 左右,不是最強 MX450 但還是超過了 1050 的水平。
遊戲實測:
MDT通過五款主流遊戲來測試Redmi Book Pro 15的實際遊戲表現
PBUG

使用遊戲內置的測試,全低特效下可以達到平均69 fps 的成績,有 94.5% 的時間裡幀率都超過了 60 fps,雖然不算完全順滑,但至少是可以玩的底線了。
守望先鋒

在中特效 1080P 的前提下,實測平均fps 達到89,有 99.8% 的時間都能超過 60 幀,41.5% 的時間裡處於 90 幀以上,所以算是能發揮出一部分 90Hz 的實力了。
CS:GO

對於 CS:GO 的日常娛樂來說基本是夠用的,平均fps 達到139,而 97% 的時間都在 90幀以上,而顯卡的還有一定的餘力。
極限競速

在中等遊戲質量下,MX450能讓遊戲跑出 fps 39的成績,如果是低特效的話可以做到 60 幀左右,對於輕薄本來說還是顯卡限制了性能。
最後是彩虹六號

雖然FPS達到94,顯存的負載率也是相當高,MX450 的 2GB 顯存有點不夠了,但只要你願意調低特效,那麼幀率還可以繼續提升。
更新螢幕素質:

我們手中的 15 英寸版本是 3200*2000 解析度,90Hz, 實測色域覆蓋 94.9% sRGB, 色域容積 98.6% sRGB, 足夠鮮艷。

平均 ΔE 1.3 最大 ΔE 3.0, 主要是紅色和膚色的偏差大一些。

最大亮度亮度實測 267nit, 不算太高,但是對比度 1668:1 表現不錯,霧面螢幕的反射率也只有 2.3%, 一定程度能彌補亮度的遺憾。

光譜的表現也加上吧,也是新型的背光,理論上應該會支持 P3 色域,但是綠色似乎不夠集中,可能也是沒有做更廣色域的原因。

充電與續航

RedmiBook Pro 15 的充電和續航測試,用 PCMark 10 現代辦公測試,10 小時 12 分鐘,日常用個 7,8 小時不太會有問題。

充電功率前期 66W, 所以 25 分鐘能從 5% 充至 45%,然後 45 分鐘充至70% 左右,最終 80 分鐘到 95%。

總結
整體來看,RedmiBook Pro 可以說是主要 Pro 在外殼質感以及螢幕上。

通過精密的 CNC 切削,在你摸到 RedmiBook Pro 外殼的時候就能感覺出來這和普通的筆記本不太一樣,而這樣一塊 3K 90hz 的螢幕,確實也能讓你看到很精密的細節,鮮艷的色彩,還有更加流暢的動作。
更重要的是,它的起售價是 4999 元人民幣。

優點
- CNC一體成型,非常精緻
- 優秀的螢幕素質
- 較長的續航相對安靜
遺憾
- 散熱調教偏保守
- 全金屬導致它的重量偏重
- 觸摸板有些松垮

Redmi品牌雖說是以性價比起家,但這一次 Redmi Book Pro 系列毫無疑問給筆記本市場帶來一些亮眼的表現,與前幾代定位較為低端不同,我相信它可以被看作是 RedmiBook 新的起點。
如果你需要的是一款螢幕大且品質優異,並且在辦公和娛樂之間都要顧及的顏值產品,不妨可以試試。
Mobile Device Talks
泛科技的爐邊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