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龍樂樂 日前,有一則看似跟美妝界毫無關係的新聞引起了市場的注意:為加強交流,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韓國放送社(KBS)以視頻的方式簽訂了合作協議,表示將建立合作機制,開展在節目內容、媒體技術、產業經營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業內對於這一消息的關注點是:影視層面上的合作能否帶動「韓妝」在中國市場再度大火? 對於韓妝而言,2016年,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伴隨著韓劇、韓流文化在中國的流行,韓妝也迎來了「最好的時光」。數據顯示,2014年,韓國化妝品對中國出口額達6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31%。自此,中國正式成為韓妝最大的進口國。然而,這一切在2016年發生了改變。由於韓國娛樂產業在中國遭遇寒霜,韓妝在中國市場的火爆勢頭隨之開始式微。據大韓化妝品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8年韓國化妝品對華出口已經降至20%,2019年只剩下14%。 如今隨著環境的改變,市場又能否恢復當年呢?不可否認的是,在品牌認同上,如今新一代的化妝品消費者很多偏向於通過「國潮」表達自我情懷和文化態度;而在受影響渠道上,他們更願意接受在淘寶直播、抖音、小紅書等平台上種草的品牌,而不再容易受到某些特定影視劇和文化的影響。「『韓流』帶給韓國化妝品的流量紅利巔峰已經過去了。」從事韓國化妝品進口業務多年的陳先生表示, 「不過,環境的寬鬆肯定是好事,韓妝的市場基礎還是比較好的,推廣起來相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