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19年高三畢業之後一直在糾結買一台什麼樣的電腦,因為文科專業,所以不用考慮特定的軟體使用環境,最終決定一台iPad加一台台式機放在宿舍。

挑選iPad Pro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外觀的升級——外觀的從之前圓潤到方正、全面屏、Face ID,讓這一代iPad看起來就充滿了「生產力」,再看其他版本的iPad後又索然無味,總有一種上個時代的感覺,果然科技以換殼為本。但是,在7000¥的價位,無論是Windows本還是Macbook都有著不錯機型,最後,讓我決心就是iPad Pro的是他高的集成度和筆記本電腦無法比擬的續航表現,還有跑分一絕紅塵的A12X。

剛拿到iPad Pro和預期的一樣,幹練的外表、優秀的螢幕素質,特別是在iPad OS更新之後,讓iPad與我理想中的電腦更近一步。漸漸地iPad成為了我大學生活的一部分,iPad在大學中也幾乎是每個學生的標配。


使用體驗

  • 修圖

得力於Apple生態,和iPhone、AirPods的體驗更是加分,在手機上拍了照片airdrop到iPad簡單修一下就可發朋友圈了,在iPad更大螢幕上修圖相比於手機是一種享受,更大螢幕無論是在拉曲線還是調曝光都遊刃有餘,同時他擁有著和iPhone一樣優秀的螢幕,不用擔心圖片因為顯示原因在修圖的時候出現色差。



  • 學習

在iPad使用中最常用的是配合pencil的筆記應用還有碼字,筆記軟體使用的是Goodnotes也,使用過一段時間的Notability,更喜歡Goodnotes的介面UI和寫字分類的感覺,兩大類筆記app在大部分使用上使用差異不大,推薦大家在tb上先買一個帳號體驗一下,再根據自身的需求購買正版。無紙化的筆記,讓我用上就再也回不去了,不用上高中一樣各式各樣的筆記本裝在書包里,各種習題冊,有時還忘帶了,每次上課帶上專業書和iPad就齊了,複習的時候甚至只帶一個平iPad就可以去圖書館肝了。在用iPad記筆記中我最喜歡的一點是他的自由性,完全可以按照我的需求來排版,突破了傳統紙質的限制,我想在筆記中加入一些例題或者新內容直接拖動或者插入新頁就好了,不需要再費盡心思為了好看費盡心思貼入一個又一個補丁在筆記本里,寫錯了直接橡皮擦擦掉重新寫,想要做演算也不用再帶一個草稿本。大學中的習題一般都有電子版本,老師也會上傳ppt給我們,導入到筆記app中就可以直接在上面圈圈畫畫,這個便捷性是傳統紙筆無法替代的,也不難解釋iPad在高校中幾乎成為標配的現象。



作為文科生,寫寫論文、碼碼字是常態,對於我來說碼字甚至要比記筆記還多。在剛入手iPad的時候沒有選配官方的smart keyboard,一個鍵盤要賣到1000多,還是一個不能自由調節角度、連體式的鍵盤,七分之一價格的羅技k380可太香了。更加優秀的敲擊感和自由度,iPad放在支架上,鍵盤放在桌子上更加合理,特別是羅技自帶的功能鍵可以完美映射iPad上,更接近mac的使用感覺。但是,用了沒多久就出現鍵盤在iPad上的鬼畜,不是藍牙的延遲而是間接性失靈,其中鍵盤保修過沒有問題,iPad也送到Apple Store檢測,也沒有問題,可能是這代iPad和藍牙鍵盤的兼容問題,在百度上和一些網店的評論里也看到有其他人中招,大家要注意這個潛在問題。有時候可以撐完我敲完一篇文章,有時候剛開始就失靈,還需要刪掉設備重新匹配,好不容易憋出一段話,被鍵盤搞得心態大崩。最後無奈,購入了smart keyboard,少了功能鍵,薄弱的敲擊感,但是帶來了更加穩定連結,雖然心裏面有一些不甘,但是能夠更加不出差錯地碼就謝天謝地了。在iPad上我用的最多的碼字app是自帶的pages,相較於word和wps,pages雖然在內容排版上有所不足甚至沒有首行縮進二字符,但是它足夠穩定,可以自動保存,無論是強制退出還是只遇到一次的閃退,都沒有丟失任何內容,在完成碼字以後可以導出word,這樣我可以在pc上直接排版調節。



  • 性能

iPad給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學習和生活體驗,但是我很長時間在想我需要Pro麼,iPad的其他版本都可以滿足我的要求,它的性能、他的影音表現甚至是高刷新率的螢幕我幾乎沒有用過。它的影音體驗極好,優秀的揚聲器和螢幕素質,但是我更喜歡更大的螢幕,所以一般用台式機顯示器看電影,在宿舍中也是帶耳機居多。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空間相對擁擠的環境用愛奇藝的杜比看電影,發現iPad Pro環繞聲真的很強,氛圍感體現在一輛車我感覺到他從後腦勺開到了前方,雖然有玄學部分,但是這個揚聲驚艷到我,但在相對空曠的環境,這四個揚聲器受限於單元功率和大小,還是聽起來略顯單薄。所以A12x在日常使用中的性能是跑不滿的,其實不僅僅是我,iPad OS也是iOS的衍生版本,所以使用移動端的app一般不會為了跑滿這顆Soc而開發,它們會顧及其他A系列Soc,在iPad Pro 2020上蘋果擠牙膏地使用了A12 Z 也有它的道理,畢竟即使再堆性能,也是嚴重過剩的。

在2020年春季,要剪一個抗疫的視頻,以為是線上協同工作,朋友把4K30fps的視頻素材傳給我來調色配音和剪輯,在之前用台式機,需要同樣規格的素材需要先降解析度或者生成代理,無奈因為疫情在家台式機不在身邊只好用iPad頂一下,買了LumaFusion,嘗試直接將素導入,發現無論是滑動時間線還是調了色、雙軌播放竟然絲般順滑,如果桌面級CPU達到相同的順滑要3700x或者10700k以上吧。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arm處理器在視頻剪輯上的強悍之處,也感嘆Pro的性能。雖然短片只有5分多鐘,但過程中根本沒有出現卡頓、等待程序響應這些頭疼的問題。



  • 螢幕

在使用iPad Pro過程中,我在糾結過尺寸問題,當時選擇11寸是因為,其實12.9的螢幕尺寸接近於a4紙張,無論是做筆記還是觀看文檔都有著天然的優勢,省了很多縮放的步驟,在12.9英寸面前11寸顯得更小,雖然11寸有著更好的便捷性,在全面屏的iPad上,機身相差不是很大,大家可以去實體店感受一下。11寸更傾向於平板,而12.9則是傾向於筆記本。

120hz的自適應刷新率的螢幕,在我使用的感知上最明顯的是信息類app,像知乎、微博等,如德芙般的絲滑沒錯了,但是和遊戲體驗一樣,端著看一會就累了,最後還是用手機看。



總結

綜上,其實iPad Pro在當時最吸引我的還是它外觀的升級,無論是性能上的提升還是那些更Pro的功能,在專業領域是很得力的幫手,但是對我來說還是有些浪費,如果iPad Air 4 早一點發布我會更傾向於買它,因為更低的價格可以享受Pro的同款外觀,雖然刀法精準,但是剩下來的錢花在配件上會更能提高生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