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2 月 28 日,雷軍在小米科技園發布了小米 11,作為小米再次衝擊高端的旗艦產品,一切的升級都來的那麼的理所當然:更漂亮的螢幕、更強的 SoC、更好的成像素質。


但是對於這款「輕裝上陣」的新旗艦,人們似乎更關心那顆被拿走的 55W 充電器。

一顆充電器引起的蝴蝶效應

手機廠商會在包裝砍掉充電器,如果穿越回 5 年前,沒有一個人會相信這個荒誕的言論,但在今天,人們卻開始擔心起下一個取消附贈充電器的廠商會是誰。

最早關於砍掉充電器的討論在關於 iPhone 12 的爆料就有出現,而這個傳言在去年 10 月的 iPhone 12 發布會上得到證實,iPhone 12 系列成為了首款取消附贈充電器的手機系列。


消費者對於這件事的態度值得玩味,一部分消費者覺得蘋果砍掉充電器也無所謂,如果要評選全屋子裡最沒用的東西,蘋果附贈的 5W 充電器可以和一時衝動購買的跑步機並列成為榜首。

另一部分消費者則認為,當消費者購買了一台價值上萬的手機,到手後卻不能充電,蘋果砍掉充電器的做法侵害到了消費者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在砍掉了充電器和耳機後,iPhone 12 還是附贈了一根支持 20W 快充的 USB-C 轉 Lightning 的充電線。

然而,當一名從 iPhone X 更新到 iPhone 12 的蘋果手機用戶,舊的「五福一安」充電器並不能匹配附贈的 C 口充電線,為了用上這根快充線,他還需要去額外購買一個支持 20W 快充的充電器,這還環保嗎?


蘋果的立足點也非常有意思,庫克稱蘋果取消贈送「五福一安」是因為消費者手上已經有太多的充電器,為了環保,蘋果只好揮淚砍掉。

這句話不假,「五福一安」確實早就應該被歷史所淘汰的「電子垃圾」,但是淘汰和取消應該是兩碼事。

為了「環保」的理由,其實與當初為了取消 3.5 mm 耳機接口時稱為了「更大的機內空間」一樣,意在促進新的消費,探索更大的利益空間。

後者更是促使新推出的真無線耳機業務快速發展,硬生生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商業市場,成為了目前蘋果的主要營收來源之一。


取消了充電器後,最直觀的變化體現在包裝盒可以做得更加輕薄,這當然不僅僅是為了環保而節約紙料,而且還提了提高運輸的效率。

蘋果表示,在拿掉充電器後,更小的產品包裝盒不僅意味著消耗更少的原材料,還可以在原有的運輸條件上,多裝 70% 的設備。一系列操作下來,可以減少超過 200 萬噸的碳排放量,更重要的是,也節約了大量的運輸成本。

取消充電器的背後還是一筆大生意,據 Comprar Acciones 數據,蘋果準備在 2021 年生產多達 2.3 億部 iPhone,比 2019 年增長 20%。如果未來每年 1 億台蘋果機主選擇額外購買均價 20 美元的快速充電器,則能帶來 20 億美元的增量市場空間。

儘管消費者對於這次的激進做法有贊有彈,但是人們在發現取消了「五福一安」後使用體驗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也開始慢慢習慣蘋果不再附贈手機充電器的做法。

這當然不是因為我們不再需要新的充電器,只是因為我們不再需要「五福一安」充電器。

Android 也要取消充電器,步子邁太大了嗎?

在小米 11 發布之前,有無充電器就一直是米粉們對於新一代旗艦最關心的點。而在發布會上,米粉們的情緒像坐過山車一樣起伏:


壞消息是:真的不帶充電器。

米粉:含淚

更壞的消息是:連充電線都不帶。

米粉:崩潰

好消息是:帶充電套裝的版本一樣價格。

米粉:好耶!

暫且不提這之中的一波三折是早有預謀的營銷,還是在走漏風聲後,為了平復米粉強烈之抵制情緒的補救措施,這種將充電器分開賣的做法還是在 Android 陣營中開了先河,而這在以前是不可思議的。


▲ 20 分鐘充滿,只要談起快充就沒有 iPhone 什麼事了

在換新手機前糾結投入 iOS 陣營還是 Android 陣營,一個繞不過的考慮點就是快充技術。

30W 起步、65W 主流、120W 走在時代前端,國內 Android 廠商一直將快充視為是自己的重要賣點之一,例如帶頭取消充電器的小米,在去年推出的小米 10 至尊版上,120W 極速快充也是其反覆提及的賣點之一。


▲ 單獨購買一個超級快充套裝要幾百元

如果要取消隨機附贈的快充充電器,無疑是用棍子打折了超級快充的一隻腿,這真的現實嗎?

據雷軍所說的,小米取消充電器的理由和蘋果一致,都是為了環保在行動,這理由看似高尚偉大,但是在邏輯上卻立不住腳。

消費者已經有了太多的充電器,但這並不意味著消費者不再需要新的快速充電器。

原因很簡單,由於手機廠商快充協議壁壘的存在,我們手上的充電器,絕大多數都不支持新手機的快充。

這種壁壘不僅存在於不同品牌之間,由於快充技術飛速發展,同一品牌不同手機的快充協議也是天差地別。


▲ 圖片來自:充電頭網

以小米為例,其快充充電器就經過了 12W 到 120W 的發展,在小米 8 時,標配的快充器還只能支持 18W 快充,到了小米 10 就已經突飛猛進發展到 50W。

也就是說,除非更新小米 11 的用戶上一台用的是小米 10 Pro 或者黑鯊 3,或者在之前有購買小米氮化鎵充電器,否則消費者依然需要選購一個額外包裝的新快充充電器,這顯然和環保很難沾上邊。


更何況,更多充電器不代表會被浪費,多一個快充充電器,也不用為「在公司還是家裡設置快充」的問題所煩惱。而且隨著可穿戴設備的增多,手錶、手環、真無線耳機等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依然需要更多的充電器為他們充電。

此前小米發布了一則公告,感謝 2 萬名選擇「環保版」小米 11 用戶支持它的環保事業。這 2 萬名用戶中有多少是真的家裡有富餘的充電器而支持環保,還是為了更多的貨源而搶購「環保版」,後續加購 1 分錢充電套裝,我們無從得知。

這會給更多的廠商以勇氣從包裝盒拿走充電器嗎?這值得每一個消費者擔心。


要知道小米 11 的充電套裝並不是送的,小米的發布會上,雷軍曾說套裝版價格本應定在 4098 元,之所以價格維持不變,是因為小米將這份差價補貼給米粉。

那麼明年如果同樣拿掉充電器的小米 12,還會補貼充電器嗎?現在 1 分錢的充電器套裝,也許是在給消費者「充電器和手機可以分開賣」的心理暗示,是逐漸升溫煮熟青蛙前的一鍋溫水。

想要拿走充電器,請先給我更好的充電體驗

盤點起安卓廠商的快充協議,就像是一群武林高手在華山論劍,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


▲ 圖片來自:Digitaltrends.com

華為有 SCP,小米有 Charge Tubo,綠廠系 有 VOOC、DART、Warp,vivo 有 Super FlashCharge,魅族有 mCharge,三星有 AFC。

各個廠商為了提高自己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在研究自家充電協議時都投入了巨大的研發資源。

這些五花八門的快充原理大多都各不相同,有的利用高電壓提高充電效率,有的則利用高電流另闢蹊徑,導致不同廠商之間的快充協議並不能兼容。


▲ 圖片來自:充電頭網

以 OPPO 的 65W 超閃、45W PD 快充充電器為例,在為自家陣營手機充電時,充電效率可以拉滿,而在給其他品牌的手機充電時,效率則會大打折扣。

現在的 Android 手機絕大多數都已經採用 Type C 接口,可是支持 USB-IF 協會推出的 65W PD 充電協議的手機卻寥寥無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廠商捨不得已經在自家協議下投入到巨額研發成本,以及對獨有充電技術的掌握權。

在這場關乎充電器的圈地行動,誰都不想和別人分同一杯羹。


▲ 圖片來自:CNET.com

不同手機品牌之間的升級會導致上一個快充充電器的浪費,同一品牌的手機升級也會有瓦數跟不上的尷尬,導致充電器過剩的不是願意更新手機的消費者,而是行業難以統一的快充協議壁壘和難以向上兼容的快充技術。


蘋果在砍掉 3.5 mm 耳機接口時,推出的真無線耳機引爆了一個新的消費市場,那麼先在拿走充電器後,新加入的 MagSafe 可以引領手機廠商無線充電的潮流嗎?

額外購買一個無線充電板或者無線充電器,獲得更先進的充電體驗,聽起來會是比一個常見的快充器更值得入手的理由。

相比有線充電,無線充電的協議要統一得多,目前無線電力聯盟 (WPC) 制定的 Qi 協議可以說在無線充電領域一統江湖。但是談論到無線快充,各家依然存在互斥的無線快充協議。

OPPO 推出的最高支持 65W 無線閃充的 AirVOOC、小米推出的 55W 極速閃充底座,無一例外採用的都是私有充電協議。

無線快充以這種割據地盤的方式發展下去,我們依然很難獲得一個新的、統一的充電方式讓我們放棄充電器,額外添置的專有協議無線充電板,可能又會成為新的「被浪費」產品。


▲ 圖片來自:smzdm.com

當未來買手機要像買車一樣,還要勾選一個價值 288 元的充電配件下單,否則不能體驗 200W 快充的完整功能,那買台保時捷手機可能就真的和買台保時捷沒什麼兩樣了 —— 不選購就不完整,連購買體驗都一致。

想要保護環境更好的方式,理應是儘快打通廠商間的協議壁壘,讓消費者可以在享用快充的同時,循環使用充電器,而不是簡單地將充電器的成本轉移到消費者的頭上。

我會為繼續標配快充充電器的廠商鼓掌,因為一旦把充電器從標配中分離出來,想要廠商再塞回去,可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