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帝王組_日天
今天給各位講的是最近很火的梗——棺材舞(Coffin Dance)。它在國外也被叫做Dancing Pallbearers,起初由背景音樂、前半部分的翻車視頻、後半部分的葬禮視頻三部分組成,目前已經有了各種玩法。
或許各位最大的疑問就是這幾位抬重為什麼要邊走邊跳舞?這個事情還得從一位勤工儉學的高中生說起。
迦納高中生創作當地喜喪服務
Benjamin Aidoo 是迦納人,視頻裡走在棺材前的領隊就是他。2007 年,還在上高中的Benjamin 就開始勤工儉學了,他當時的工作和喪葬有關。與大多數國家的傳統一樣,迦納人會穿黑色服裝參加葬禮,負責棺槨搬運的抬重也是身著黑衣,現場氛圍也很沉重。
年輕的Benjamin Aidoo 乾了一段時間之後很快就意識到一個問題——在迦納,你不能止步不前,必須有創造力才能出人頭地。於是他選擇從事熟悉的喪葬行業,並打算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祭奠逝者,為什麼一定要用哭的呢?
Benjamin 認為用歡樂的氣氛送親友最後一程並不是對逝者的冒犯,反而是一種尊敬。為了營造氣氛,Benjamin 先是從視覺開始改造,為自己的團隊準備了華麗的衣服和皮鞋,之後又找來樂手,最後還為團隊編排了舞蹈。葬禮在這種包裝下幾乎變成了一場表演。
對於行業而言,Benjamin Aidoo 的做法充滿實驗性。他會先和逝者家屬商量,詢問對方是否需要這種服務。不知道當時Benjamin Aidoo 對自己反傳統的服務有沒有底,但自己的做法很快就被大眾認可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找他們的團隊,要求舉辦這種歡樂的葬禮。一些逝者家屬表示Benjamin 團隊的做法值得鼓勵,這是生者對逝者表達敬意的方式。
截至2017 年,Benjamin Aidoo 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旗下有100 餘名員工。這種特殊的喪葬服務也在迦納本地傳播開來,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用這種方式送別親人。
元素解構
聊回棺材舞本身。這個梗最開始的樣子就是文章開頭那個抖音視頻,由用戶@khvichagogava 於2020 年2 月26 日上傳。
配合棺材舞的那首動感舞曲是Tony Igy 創作的《Astronomia》,這首曲子誕生於2010 年3 月,曾被俄羅斯電台加入輪播歌單中,並於2010 年11 月衝擊俄羅斯廣播電台DFM 榜首。2015 年,這首曲子有了自己的MV,講述了外星人“尋人”的故事。Tik Tok 起初有一些耍帥的年輕人喜歡用這首歌當視頻的BGM,但直到被用在棺材舞Meme 後,它才算是真的在Tik Tok 上紅了,而且舞步與曲目已經緊密地綁定在一起了,二者缺一不可。
棺材舞作為搞笑Meme,起初給人的感覺和Jojo 的“To Be Continued”以及“Directed by Robert B. Weide”差不多,都是在即將有大事發生的前一個畫面戛然而止,插入另一段素材的蒙太奇手法。但很快就被網民玩出了新花樣。
往後出現的元素包含團隊成員的注視畫面,給人一種全員待機的感覺,作用和體育測試場地周圍停放的救護車差不多。這段素材出自2017 年BBC News 的一段報導。
還有一段畫面也出自媒體對他們的報導。攝像機從不同角度拍攝了Benjamin Aidoo 團隊從服裝準備到抬棺起舞的多個步驟,畫面相較於BBC 的那段視頻更為華麗。這支視頻中成員系領帶、穿皮鞋、整理西服的畫面也被收錄至Meme 之中,烘託了“馬上要大幹一場”的氛圍。其中“全員通過”的畫面更是因某位成員瞥了鏡頭一眼而成為經典。
如今網上大多數棺材舞的視頻素材都用的是黑西服版本,出自BBC 的報導。而它在Tik Tok 的成名一戰則是藍色西服版本,這段素材的原視頻上傳於2019 年5 月,Tik Tok 用戶其實沒放全,這段視頻真正記錄的是團隊抬棺材的翻車現場。後來一些創作者會將棺材舞套用至這個翻車事件上,形成套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