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20日,由美國發射的阿波羅11號(Apollo 11)太空船載著3位太空人降落月球,當阿姆斯壯說出那句經典的「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時,全球估計有5億3000萬人守在電視前面,見證歷史時刻。

50年後的今天,原本逐漸降溫的國際「太空對決」又重新點燃,除了Space X之類的商業計畫,包括美國、中國、法國、印度等國也傾國力重新啟動太空計畫,而這些各強權搶佔登月先機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特朗普想要一步登火星,但先上月球或許更加合理

《中央社》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紀念登月50週年慶祝活動期間,藉機告訴NASA署長布萊登斯坦,他偏好直接前往火星,而非重新登月。

在活動中,雖然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署長布萊登斯坦(Jim Bridenstine),認為要讓協助人類長期待在太空的維生科技更臻完美,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會是最合適的發展場地,並且能夠成為深入太陽系的發射任務跳板,但特朗普仍不太信服的詢問現場兩位登月英雄艾德林(Buzz Aldrin)及柯林斯(Michael Collins)意見,後者毫不猶豫的回答:「直接上火星。」

活動中,史上第二位踏上月球的太空人艾德林也表示:「坦白說,我對過去10年至15年的情況有點失望。」艾德林指出,即使擁有先進科技,這段時間的太空發展放緩。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特朗普與登月英雄艾德林(右繫國旗領帶者)

其實早在2018年,特朗普就曾提出「太空建軍」的計畫。

《中央社》報導,特朗普在2018年8月宣布將成立新軍種「太空軍」(Space Force),但計畫仍需要國會批准。

根據美國國防部備忘錄指出,「太空軍」計畫估算頭5年的預算開支將達130億美元,其中前12個月就會耗資逾30億美元,整個「太空軍部門」可能會有超過1萬3000名人員。

《科技新報》報導,成立「太空部隊」除了防止外星人入侵的目的外,主因還是為了防範國與國之間的衝突。正因為太空在軍事戰略上的意義即為最高的制高點,只要能在外太空部署高能定向武器,就可以攻擊敵方的洲際戰略飛彈和太空飛行器,避免美國及其盟國遭受核武器的打擊。

中國已能登陸「月球背面」,計畫2035年建立月球研究基地

在美國積極發展太空計畫的同時,在政經方面皆有角力的中國也不甘示弱。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早在特朗普提出「太空建軍計畫」的3個月前,中國就發射了一顆中繼衛星,成為2019年1月無人太空飛船「嫦娥4號」在月球背面著陸的關鍵第一步。

在過往,因為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讓地球上的科學家無法與月球背面通訊,也讓對月球背面的探索在過去幾乎不可能,也讓中國成功在月球背面降落成為一項重大的科學成就,更成為習近平的一項強力宣傳工具。

而這也不是中國首次登陸月球。

在習近平初掌權的2013年,中國就在繼美國和蘇聯之後,成為第三個將太空船送上月球的國家。一輛名為「玉兔」的月球車在月球上運行了兩年多,讓研究人員通過光譜儀對月球表面進行了遠程探測。一年後,一艘中國的無人太空船也完成「繞月飛行」,這艘飛船上甚至載有中國音樂的晶片,包括習近平夫人彭麗媛演唱的一首歌。

根據中國的官方媒體報導,中國也希望在2020年將無人載具送往火星,在2022年左右啟動「小行星探測」計劃,2028年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 2029年左右進行木星探測任務,並在2050年前建立一個由機器人操作的月球研究站。

Photot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在中國展出的嫦娥四號模型

法國提出太空司令部計畫,印度搶當「登月第四國」

在人類登月50週年的前夕,法國和印度等在太空計畫方面,也是動作頻頻。

《中央社》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7月14日宣布將建立新的太空部隊司令部,回應特朗普在2018年提出的太空建軍計畫,新的太空司令部將隸屬於法國空軍,旨在提升國防能力,至於所涉經費多少目前則尚未確定。

事實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目前已經設定目標,將在今年內將太空認定為戰爭領域,隨著間諜衛星、通訊與網路攻擊等軍事活動,已愈來愈多環繞著地球軌道而建立,各國的新軍力聚焦太空領域。「這是真正的國家安全議題」,馬克龍表示,「太空部隊將對法國衛星具有更好的保護力量。」

同樣對於太空具有野心的印度,原本也計畫在7月15日凌晨發射月球飛船二號(Chandrayaan-2)成為全球第四個都登月的國家,但最後計畫卻告失敗。

《中央社》報導,月球飛船二號重達3890公斤、由ISRO與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ussian Federal Space Agency)耗資80億盧比(約港幣9億元)共建,將在月球南極附近對至今沒有國家探測過的月表進行探測與分析。

但原訂7月15日凌晨2時51分在發射升空的計畫,印度官方卻在發射前宣布,由於發現技術故障,為預防發射任務出現問題而取消發射,之後將重新安排發射時間並對外宣布。

其實在2019年4月,以色列原本也計畫搶先印度發射無人自動登陸器「創世紀號」(Beresheet),但該計畫卻以失敗告終,誰將成為第4個登月的國家,至今仍無法確定。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馬克龍拜訪主管中國太空計畫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月球上究竟有什麼,為什麼人人都想去?

《紐約時報》報導,現在各國競相登月的主要動力,是因為發現月球上蘊含水分,特別是在太陽照射不到的極地隕坑深處,更藏有冰,這對未來訪問月球的太空人而言,不止能成為寶貴的潛在飲用水源,更也可用來分解氫氣和氧氣,除了可供呼吸,還可用作火箭的推進燃料。由此一來,月球就可作為太空船的停靠站,成為深入太陽系之前的補給場所。

在此同時,民間企業家也開始集思廣益,考慮在月球上經商的可能性。

2007年,「X獎基金會(X Prize Foundation)」宣布一項由Google資助的2000萬美元大獎,尋求第一個將機器人著陸器送上月球的私資團隊,雖然成立至今都無人能獲獎,但也使許多公司著眼於月球土壤中開採核融合反應爐原料「氦-3」、將親人骨灰運往月球作為悼念、在月球上建立宇宙望遠鏡等等的商業計畫。

在其中,電子產品晶片的必要元素「稀土」,也是世界強權計畫登月的一大誘因。

《自由時報》報導,對美國而言,美中貿易戰的關鍵要素「稀土」超過八成來自中國,對此,太空總署(NASA)署長布萊登斯坦於7月18日在《CNBC》的節目上表示,月球上可能存有大量的稀土金屬。

布萊登斯坦認為,包括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旗下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以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Musk)旗下的SpaceX等等,越來越多民間企業投資注入太空業,在月球上取得稀土的夢想,也變得更加實際。

當這些億萬富翁在投資太空探索的同時,NASA也將因此受惠,而人類前往月球採集稀土,很有可能這個世紀發生。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