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9日 上午10:14

是該保護脆弱的吹哨者,還是捍衛公民知的權利?「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披露舉報美國總統川普的吹哨者資訊掀起爭議,也引爆相關論辯。

這名吹哨者舉報川普試圖施壓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要求協助抹黑政治對手拜登(Joe Biden)後,國會對川普展開彈劾調查。

他舉發川普曾請求「外國干預2020年美國大選」的申訴曝光之後,「紐約時報」報導,此人是中央情報局(CIA)一位官員,曾派駐到白宮,也是歐洲事務與烏克蘭政情專家。

此人的律師認為紐時披露資訊會危及他的當事人,於公於私都是。

紐時披露吹哨者資訊後,社群媒體出現許多以「#取消紐時」(CancelNYT)為標籤的貼文,內容都是呼籲退訂紐時,有些人還要求紐時總編輯巴奎(Dean Baquet)辭職。

但巴奎捍衛報社決策說,川普與部份支持者攻擊吹哨者的可信度,紐時公布相關資訊,是要讓讀者自行判斷吹哨者是否可信。

曾著書討論水門案醜聞與媒體影響的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新聞學院教授馬歇爾(Jon Marshall)表示,「我想,這是個很艱難的決定」,「紐時捲入的是典型的倫理兩難,新聞媒體在考慮兩個背道而馳的道德標準時,所面臨的兩難」。

而這所謂的兩難就是,到底是該「找出真相並加以報導」,還是要「把傷害降到最低,包括保護消息來源,不讓他們身處危境」?

馬歇爾和其他人一樣,都認為符合紐時描述的只有一小群人,如今紐時把他的背景資訊曝了光,「可能對他不利」。馬歇爾還說,其實若是要建立可信度,只要形容吹哨者是位閱歷豐富的中情局官員也就夠了。

但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新聞系教授吉特林(Todd Gitlin)認為,披露吹哨者的背景雖可能讓他身處危境,但紐時這麼決定也算說得過去。

吉特林說:「他必定知道會有相當的風險,必定採取了預防措施。」

「此外,他任職的是個致力於安全的組織」,如果這個組織沒辦法保護他,「就算是在當前的政治氣氛下,還是會有人受罰的」。

聯絡作者:動態骷髏 文章來源